2024-04-19 16:06:41府城醫藥新聞台

利用大腸癌基因檢測及免疫治療 第四期癌仍可考慮進行根除性手術

【記者許呈旭台南報導】令台灣民眾聞之色變的大腸癌,以前第四期患者很多會選擇放棄治療,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高聖勛醫師表示,近年來透過基因檢測的免疫治療,若配合更良好的治療規劃,可望替患者爭取更高的存活率。

高聖勛醫師表示,台灣地區大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位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二位及第三位,雖然國民健康署有推出四大癌症篩檢,但還是有很多病人在診斷時,就已經是第四期的癌症了。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一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五千人因大腸癌死亡,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仍可高達90%以上;若是第四期也就是轉移性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則未達2成,讓患者不敢抱以樂觀期待。

目前國外研究資料顯示,在基因檢測上,病人如果有POLE/POLD1

(此兩者為Polymerase genes, 聚合酶基因)的基因突變,就可以在第一線使用免疫治療,如果病人有罕見的基因變異,就會考慮在第二線上使用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

高聖勛認為,四期的大腸直腸癌跟前三期的癌症相比較,有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的腫瘤,此時四期手術治療可能有兩種角色,一種是解決局部腫瘤阻塞;另一種是轉移及局部腫瘤都可切除乾淨的前提下進行根除性手術,並搭配化療及標靶治療。

高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日新月異,病人有權利了解現行且有實證資料的治療方式;台南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在唐修治副院長領軍之下,致力於四期腸癌的多線治療,帶給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不少福音。

高聖勛強調,近年來免疫治療慢慢興起,大腸癌也有免疫治療的空間,如果腫瘤分析驗出「微小衛星體不穩定性高」的狀態,又或DNA錯誤配對修復機制有缺陷的基因問題,這類型的病人對於免疫治療的反應,會比起傳統化療加上標靶治療來的好,且免疫治療副作用及其帶來生活品質上的影響也比較少。

照片說明:高醫師說明大腸癌近年治療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