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髖骨骨折率亞洲第一 醫師提醒年長者小心髖骨骨折
【記者許呈旭台南報導】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增加,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台南市安南醫院骨科醫師蕭又萌特別提醒年長者和其家屬,要小心高齡者搭車遇窟窿就可能造成髖骨骨折,卻難以診斷出受傷,讓當事者有苦難言。
骨科醫師蕭又萌指出,這意味著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會有所提高,恐更多人暴露在骨折的風險中,尤其是依據國際骨鬆協會2012年世界排名調查顯示,台灣髖骨骨折機率為全亞洲第一、全世界排名第九。
有鑑於近年國人保健觀念提高,多數人已經知道對骨質疏鬆患者而言,卻不知低能量的撞擊或跌倒也可能出現骨折,尤其薦椎骨鬆性高齡的患者,有時只是乘坐機車遇到窟窿、或家人協助從床上坐到椅子就發生髖骨骨折。
蕭又萌醫師說明,薦椎往上承接整個脊椎,往下連往骨盆,是身體負重的樞紐。當薦椎骨鬆性骨折出現時,常會造成疼痛而無法行走,甚至連坐著、躺著翻身或起身時,也都會伴隨劇烈疼痛;在診斷上可以從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確認敲擊或按壓薦椎有無疼痛開始。
然而,這類患者多半都沒有明顯跌倒的病史,再加上薦椎解剖構造相比胸腰椎,在X光影像上更顯得不易判讀,往往無法看到骨折裂痕的情況,使得診斷上常遭到延誤,故許多患者在確定診斷時,通常已受病痛折磨兩、三個月。
蕭又萌認為,要確認是否為薦椎骨鬆性骨折,除了X光還可再藉由骨頭掃描、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臨床上若保守治療無效,可以採用微創手術,以骨水泥灌注做薦椎成形術,大多數患者在症狀減輕後,便能逐步恢復至原本的活動能力。
另外,處理骨折以外,通常還需合併骨質疏鬆的治療,蕭又萌指出,目前針對骨質疏鬆有多種機轉藥物可以選用,包含口服、皮下注射、靜脈注射等不同方式,使用頻次上也不同,可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藥物。
照片說明:院長林聖哲陪同蕭又萌醫師和骨鬆個管師說明髖骨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