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06 00:52:01黃小貓

高大的身影背後/馮翊綱人物側寫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會同時擁有許多不同的身分。他也是。

一般人所接觸到的他,通常是大學教授和知名相聲演員。

然而說相聲這件事,並不是在他成為知名相聲演員以後才開始的。從年紀還很小的時候,他就會跟著錄音機裡面的聲音又說又唱了。說相聲這件事,是從興趣開始的,從而逐漸隨著他的生命成長跟著一起茁壯。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並非每個人的興趣都能夠隨著生命成長而茁壯,這裡面需要的是積極,相當的積極。馮翊綱,就是一個很積極的人。他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隨時準備好為了往前走而付出,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他也不會忘記自己是為了什麼往前走。因為他真的喜歡說相聲,所以,現在他在說相聲。那和知名與否或許息息相關,但仍然是兩碼子事。

當然,知名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能夠知名是很棒的,而且最好以後還更知名。在這方面,他會伸開大大的雙臂去歡迎。

同時,他不會讓自己浪得虛名,他是一個很用功的人。

就像他當一個大學教授一樣。

當一個大學教授這件事情,並不是在他開始站進教室裡教授學生以後才開始的。平常的生活中,他就經常在當老師,做學問,真的。只要有任何人問他問題,他一定會給出一個清楚而有條裡的答案,如果這個問題剛好在他的專業領域,那麼那個答案的延展性就可以非常清楚而有條理地被拉大。問問題的人聽著聽著,總覺得自己好像就坐在一間教室裡了似地。而那些東西之所以能夠那麼清楚而有條理,也是因為他自己一直不斷地在整理。他的大腦裡面永遠有很多排列整齊的書架,知識被吸收進去,不是光吸收進去然後放著不管就可以的,它們需要被歸類,被整理,進而增加觸類旁通的可能性。欸?這個東西和那個東西可以連結起來;咦?那個東西又和那個東西之間有微妙的關聯;哇,那個東西和這個東西之間原來有相互的影響;有趣有趣,好像有一條線開始隱隱約約地出現了;太好了,快快去找出更多的書來看,看看還有什麼可以讓這條虛線變成實線的可能性……等等。像這樣,如果認真地激起了他的好奇心和好學精神,他會好好地坐下來開始進行大腦圖書館的整理工作,甚至在這個整理的過程中發現一套值得開發的新地,去做出更進一步的推演和源自於他個人的詮釋。所以這又不完全像是圖書館。因為那些東西被擺在架子上的時候畢竟還是別人的東西,但是經過奇妙的化學變化以後,它們會開始變成馮翊綱的個人論述。對。那就像寫論文一樣。

說不定,他真的一直在寫論文……

而這種做學生的態度對他來說是充滿樂趣的,那是一種帶有童趣的認真,就像他也非常認真地不斷收集玩具模型和當個戀馬狂一樣。就像你即使不和他討論相聲,戲劇,表演。你想說,嗯,這些東西會讓你在討論的過程中變成一個老師,我們還是來聊些輕鬆的話題吧。嗯。對。聊電影吧?電影……那就聊聊《星際大戰》吧?……完了。你會發現他開始兩眼發光,滿臉熱情,滔滔不絕地對你分析一整套的「星際大戰史」。從人物到情節到時空的演變等等等。你會發現自己又不小心坐在一間教室裡,今天開的課程叫做「星際大戰專題研究」。你會發現他對《星際大戰》這個長篇故事已經有一套極為龐大又清晰的研究,讓你在談話當中只有聽的份。你會以為,天啊,看,他又開始當老師了。但那其實只是因為你能說的實在不多,因為相較之下,他能說的實在太多又太精采了呀。於是附身在他身上的那個老師,其實只是因為後面有個當了很久的學生,已經認真地做功課做很久了。而那個去認真做功課的學生的後面,包含的,其實也不過就是一顆熱愛的心罷了。

這就是他帶有的童趣的認真。

不管是面對當個知名相聲演員的自己,還是當個大學教授的自己,或者迷戀《星際大戰》、金庸小說、無敵鐵金剛、柯南、宮崎駿等等等的自己,以及生活上、情感上的自己。

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應該也是吧。

跨著大步,用那高大的身軀緩緩進入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事業領域,進入不同年齡的生命領域,同時認真地,攜帶著另一個任性要玩耍的孩子,一起這樣走下去。



(本文已刊載於....我也忘了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