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5 11:48:11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奉獻,就在最需要的地方 ─ 台灣糖尿病權威林瑞祥教授

撰文|江漢聲 攝影|陳世賢

在八十歲慶生宴上,和藹可親的林瑞祥教授戴上台東原住民為他編的花環,和他們一起載歌載舞──這一幕,讓從各處聚集到台東來祝壽的嘉賓們倍受感動。

愛心惠澤偏遠地區

這位八十歲的糖尿病權威醫生,同時也是譽滿學界五十載的權威教授,不僅鼎立醫界和杏壇,更深入偏遠地區原住民的醫療,可說是台灣醫學教育的典範。謙沖為懷的林教授,對於其事蹟被擴大宣傳和榮獲世俗的獎項向來很低調,他認為自己只是以天主教徒虔誠奉獻之心,到最需要他的地方,默默從事糖尿病相關的醫療和衛教工作。

有鑑於台灣原住民糖尿病的發生率偏高,是因為民眾的健康知識有所缺乏,加上醫療資源不足、設備落後等,很多嚴重的糖尿病患者,在沒有防治的觀念之下,影響到了健康與壽命。

林瑞祥教授以他長年進行糖尿病衛教的經驗,在台東成立了糖尿病病友團體,也在台東聖母醫院舉辦了糖尿病病友控制血糖的達標營隊。他不僅風塵僕僕地到台東山地各部落去照顧患者,同時訓練台東各鄉鎮衛生所的醫護人員,使他們能夠協助糖尿病患者打胰島素,也追蹤患者的後續情形。

很快地,台東的糖尿病患者都能接受最先進的醫療和防治,就連令醫生十分棘手的第一型糖尿病也是如此,特別是先天遺傳的糖尿病病童,在林瑞祥教授來了之後,都能很幸運地健康成長。

在林教授八十歲的慶生會上,活潑可愛的原住民小朋友除了上台表演才藝,更一個個上台發表感恩的心情,尤其難得的是,他們講述如何學會照顧自己、控制血糖,讓在場賓客動容不已。這就是林教授在台東播種後,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的一片榮景。

義無反顧回台服務

其實,林教授到台東的這段人生旅途是漫長遙遠的。他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幼年受日本教育,後曾進入德國神父辦的小學,得到極佳的生活洗禮;中日戰爭時,他在北京就讀日本中學,一直到大陸淪陷才到台灣,從建國中學畢業後進入台大醫學系。醫學系畢業後赴美進修四年;緊接著轉向加拿大多倫多專攻糖尿病──此處是醫學史上因發現胰島素而榮膺諾貝爾獎的班廷(Banting)醫師,所創設的糖尿病研究中心。林教授在此不僅學有所成,而且得到終身教職的榮耀。

可是當台大醫院成立臨床醫學研究所時,愛台灣的林教授在宋瑞樓所長的召喚下,義無反顧地回來,自1991年至1998年擔任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延攬師資、作育英才,開臨床醫師攻讀博士的先河。

02_with_fatherlittle

林瑞祥教授在2010年正式接任台東聖母醫院院長,他對病患的無私奉獻,為天主對世人的愛作了最佳見證。

不可思議的「特別」門診

退休之後的十年,他又把歲月貢獻給天主教耕莘醫院的臨床醫療,同時大力協助天主教輔仁大學成立醫學院及醫學系。此外,林教授注意到更偏遠的台東地區也需要他。2003年,當台東聖母醫院經營陷入困境時,林教授不嫌遠、不嫌累,每月一次自掏腰包購買機票,搭機到台東聖母醫院為糖尿病患者看診。每年二至三次住在台東一星期,為院方舉辦的「好醫生先修營」擔綱,指導來自全國各醫學院的學生如何做好偏遠地區的醫療和衛教。到了2008年,他毅然決然放棄台北的生活,前往台東定居,並於2010年接受天主的派遣,成為台東聖母醫院第六任院長。

從日本、中國、台灣到美國、加拿大,再繞一圈至台大,然後落腳台東回歸天主的醫療奉獻,這一路走來,林教授不但是人人肯定的良醫,亦為每一位醫學院學生崇高的典範。他最為人稱道的是用心、細心和耐心看病──這在台灣現實醫療環境中是不可思議的,無論在何處看診,都是一次只看五到六個患者的「特別門診」。

衛教深入患者生活

在醫院,總見這位溫文有禮的老先生輕聲細語地為患者講解什麼是糖尿病、如何正確地將胰島素打在合適的部位、如何定期追蹤、如何在生活中注意飲食調養……,往往一個患者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看診。而對於鄉下未受教育、經濟困窘的年長者,林教授有時還會從市場買來豬肝、豬腎等內臟送給他們,並向他們解釋生理、病理和藥理,這種活生生的衛教,真可謂「用心良苦」。

不僅醫療患者、教育患者,他也關心每一位患者的生活、甚至熟知患者的作息,這樣的醫病關係當然得到患者由衷的尊敬和愛戴。對他任職的醫院診所而言,可能看診患者數是不合成本會計的,但是林教授的醫德已然成為醫療典範及精神指標,這種可貴的價值是難以估算的。這也是他經常給學生的諫言:只是給患者醫藥,還不如教他們如何照顧自己、做好生活管理,只要多花一點時間,可能挽救患者的性命,也可以給他們更多的健康。

林教授本身更是身教重於言教,他重視養生,總是和顏悅色、怡情養性,八十歲仍然活躍於看診、教學,退而不休,是每位醫療人員最好的榜樣。

03_church_little

林瑞祥教授(後排左四)常與花東地區的神職人員交流、傳遞正確的衛教觀念,他為偏遠地區的糖尿病患者帶來了希望。

傳承無私的濟世精神

林教授良醫的精神傳承,令我想到他在加拿大的老師──發現胰島素的班廷。班廷得了諾貝爾獎之後,不僅把獎金的一半分給和他一起做實驗的醫學生,也把胰島素的專利廉價轉讓給藥品公司,很快嘉惠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班廷更偉大的情操是,訓練來自世界各地的醫師如何使用胰島素、如何進行衛教,在他因飛機失事、英年早逝之後,這種傳承是給後世最大的緬懷。

林教授正是把「班廷精神」帶回台灣的第一人。從醫學研究所、臨床醫療、醫學教育一直到偏遠的衛教,他不為贏得崇拜及掌聲而將醫療和學術留在白色巨塔內;走入社會、貢獻所學給所有糖尿病患者,才是他想做的工作。

從1990年在台大成立糖尿病保健推廣中心,繼之成立糖尿病衛教學會,他四處演講、示範,足跡遍及偏遠的台東原住民部落。一直到今天,他是台灣糖尿病衛教的鼻祖,而他實際身體力行,走入窮鄉僻壤,拯救了千千萬萬糖尿病患者,這和當初班廷的理念一致──用對患者的愛來彰顯醫療學術的價值。

樹立醫學教育的典範

林瑞祥教授的信仰,也使他成為天主傳愛最好的工具。二十年來,他一直是天主教輔大醫學院的精神堡壘。不僅是學生們奉為學習典範的大師,也實際參與醫學教育的設計和規畫。尤其在輔大醫學系成立之初,他帶領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小組到國外觀摩學習,並參與課程安排、教案編寫的指導。今日輔大醫學系PBL教學成果碩然,學生無論在國考成績、畢業後職場表現都得到很高的評價,林教授功不可沒。

林教授的多才多藝,也是學生最心儀的,他精通多國語言,除了日語是他的母語外,英、德、法文,還包括「京片子」都難不倒他。學生受用最多的,是他流利的英語,除了教醫用英文外,大大小小的醫師都請他修改英文論文,他從不拒絕。

林教授給人的風範是謙沖為懷、平易近人,應該沒有人看過他發脾氣;他總是那麼溫文有禮、那麼有耐心去做每一件事。他不太勞煩別人,什麼事都自己來,尤其在他老伴過世之後,都自己下廚,他告訴大家如何以清淡飲食養生,對學生娓娓道來生活的點滴,與他在一起,實在是如沐春風。他的一言一行都讓人深深感覺到,身教重於言教,一位典範大師用他的言行告訴我們如何習醫、如何做人,也如何過每一天健康的生活。

感恩天主派遣林瑞祥教授來到天主教醫院和醫學院。在台東聖母醫院,他為這台灣天主教福傳發源地之一的台東帶來了福音,也使許多信仰天主的原住民看到了天主的愛,如同耶穌在《聖經》裡的許許多多故事一樣,林教授對台灣弱勢兄弟的醫療延續了基督的真理、道路和生命。


2011年十月號,第86期《人籟》論辨月刊





如貞 2011-10-05 19:47:27

林教授的笑容一點都看不出來80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