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4 14:01:36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頂著「檳榔鋼盔」向前衝!

在台東地區做檳榔防制,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明天上午(5/5)台東聖母醫院將頂著「檳榔鋼盔」往前衝,前進豐榮里慈保宮,在保生大帝面前,苦口婆心地為大家講講你應該知道的事!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若不喝酒、不抽菸、不嚼食檳榔,得口腔癌的機率為一,那麼只喝酒得口腔癌的機率為十,只抽菸得口腔癌的機率為十八,只嚼食檳榔得口腔癌的機率為二十八;而喝酒又嚼食檳榔得口腔癌的機率為五十四,抽菸又嚼食檳榔得口腔癌的機率為八十九;既抽菸、喝酒又嚼食檳榔,其得口腔癌的機率高達一百二十三。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衛生統計資訊網,2006),口腔癌在民國九十四年死亡率高居第4位,是國人男性增加最快速的癌症。民國九十三年臺灣地區原住民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男性及女性因口腔癌死亡皆是排名第四位(臺灣地區死因統計結果摘要, 2004)。國家衛生研究院預測5年內我國男性口腔癌發生率將為世界首位,口腔癌好發年齡層已降為40到50歲,原因是提早接觸檳榔,長期嚼檳榔是罹患口腔癌的高危險群。而在台灣百分之90至95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檳榔習慣。衛生署調查推估,國內至少上百萬人有吃檳榔習慣,但過去一年裡,只有百分之五的紅唇族有做過口腔黏膜篩檢。
在1995 年吳德敏等(1999)研究台灣地區15 歲以上人口平均每天嚼一顆檳榔之盛行率為9.9%,15 至19 歲之盛行率為6.4%。謝天渝(2002)調查發現,台灣地區原住民的嚼食率為41.19%,男性52.16%,女性27.62%。可見得原住民嚼食率比一般民眾高。以地區別而言,東台灣居全國之冠(25.0%),推估台灣地區有170萬名男性是「紅唇族」,民眾吃檳榔比率以花蓮縣最高,其次則是台東縣,但因口腔癌而致命者卻以台東居冠。
台東地區約有33%原住民食用檳榔,檳榔也是親友日常祭典、婚禮、宴客社交場合的互贈的小禮物,此種對檳榔價值觀念上的不同,是台東縣在社區推廣檳榔危害防制上常遇到之困難。
這麼恐怖的數目字!我們不能不面對!台東聖母醫院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在96年5月至10月起,於台東地區辦理六場講座,邀請台東市衛生局、台灣癌症資訊全人關懷協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等單位協辦,並結合鄉鎮衛生所、社區總體營造協會、村里長辦公室、學校、天主教各堂區等單位,邀請台東地區醫師、本院醫師及資深護理人員,結合志工團體,與當地社區民眾一起互動,從瞭解檳榔的危害開始,再透過主題討論、演練、發表,雙向交流與腦力激盪,思考在生活中有那些是可以幫助親友拒絕與戒除檳榔的方法,以競賽加深印象,回到社區以後能自動自發實地推動檳榔防制工作。
我們要嘗試,嘗試各種可能性,一點一滴,不應該放棄!

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