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6 01:56:16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FUN風箏8------風箏的分類
第四單元、風箏的分類
談起千百年來整個風箏家族的成員,數量之多只能以「族繁不及備載」來形容。而風箏的分類方式也是百家爭鳴、各擅勝場。有以「內容」區分:包括動物類、植物類、人物類、物品類等;有以「形象」分類:包括鳥類、昆蟲類、水族類、人物類、字型類、器皿類、其他幾何形狀類等;若以「功能」區分又可以包括玩具類、觀賞型、特技類、實用型,另外還有傳統風箏、民間風箏、宮廷風箏、特技風箏、科學風箏等等等等....,怎麼樣?像不像大英百科全書的分類法?你頭暈了嗎?恐怕我再繼續分類下去,你八成會認為我頭殼壞掉,患了精神分裂,玩風箏玩瘋了!當然,科學分類確實是必要的,但不是將問題複雜化,而是要想辦法讓問題變簡單。
你聽說過「蝴蝶效應」嗎?在太平洋海上所形成的颶風,很可能是因為在北京的一隻蝴蝶拍動翅膀所造成的。嘿嘿,這位科學家舉的例子剛巧是關於風與會飛的蝴蝶,是不是和「中國風箏影響了全世界風箏發展」的風箏起源說不謀而合?其實我想藉著蝴蝶效應來闡述「最複雜的東西也是由最簡單的東西所構成」這樣的概念,如此一來,風箏的分類便會從多得不像話的複雜狀態中,整理出一條簡單的軌跡。
什麼是風箏?從尋找世界各國「風箏」這個字的字源裡,我們看到了人們對於風箏的原始概念:鳶鳥、布巾、龍、彗星、會風的東西等等,台灣的高山族、海南島的黎族、和菲律賓等南島諸國早些時候就用麵包樹的葉子做風箏,一片葉子加上一條長草作尾巴,便製成了一隻風箏;歐美的風箏同好經常隨手一塊布,四個角綁上繩子,兩人一組齊力操作,同樣也是放風箏,一隻完全沒有骨架的風箏。那麼,什麼是風箏?我們從簡單的一塊布或一張紙開始,這就有了受風面,就可以是一隻風箏了;如果加上了「十字型」的骨架,便有了菱形風箏。這些都是最小的風箏單位,可以稱之為「風箏細胞」。這些細胞任意變化組合便活出了各式各樣的風箏生物:十字的上面再加一根骨架,就可以變成「干字」的甕型風箏;下面再加一根就成「王字」結構,骨架做個交叉就有了「米字」的浮世繪風箏、或者六角板鷂,箏面挖個洞就成為風穴風箏;當然風箏細胞也可以像變形蟲一樣,當直線化為曲線,甚至往三度空間發展,於是「箱型」風箏等立體構造便開始登上舞台與眾家好漢一起「箏奇鬥豔」。立體結構若能用布面來完成,就可以拿掉骨架,變成軟體風箏。神奇吧!套句風箏專家說的話:「只要你想得出來,我就做得出來!」而這個想像力飛翔的世界,都是從最簡單的基本構造開始的!
許多風箏前輩們曾經做過許多嘗試,建立了一些非常值得參考的分類標準。曹雪芹在《南鷂北鴛考工志》中,以瀉風原理將風箏分為四十三類;然後大陸風箏大師孔祥澤在這樣的基礎上,又把風箏分為長尾瀉風、變形瀉風、穿空瀉風、及綜合結構,將風箏又整理出四種、十八類、二十項、一百一十二目的風箏族譜。然後,有著建築師背景的北京風箏大師哈亦琦,依世襲的製作風箏經驗並考量基本結構與藝術造型,將風箏歸納為「硬拍子類」、「軟拍子類」、「硬翅類」、軟翅類」、「軟片類」、「串類」、「傘翼類」、「立體型」等八類,現今中國各地的傳統風箏大概不出以上這幾項類別。今天,新式材料的引進與發明,讓風箏世界又多了許多新的伙伴,所以我大致歸納了以下幾個部分,希望能說得齊全、講得明白。
圖:
0617 屬於所有小朋友夢想的卡通風帆。這類風箏必須兩個人同時控制,就像操作四線風箏一樣的原理,從開始玩起來一直到結束,兩個人隨時都要注意收放線的時機,以便調整帆布的迎風面角度,因為稍不小心,風箏就會垮掉。整個過程粉累的!
13 日本的烏賊
23 風箏細胞的變化無窮
24 從一個最簡單的箱型風箏,可合理組成三度空間中的各種形式。
BOX世界各國的風箏名稱
中國 飛鳶(取自詩經中「鳶飛魚躍」)、春申君、紙鷂、毫見、風瓦、鷂子、八角紙駒、帛鳶、木鵲、鳳巾
台灣 風吹
韓國 鳶
日本 布巾、風、烏賊幟、天旗、搖紙
菲律賓 Saran-gola
荷蘭 Vlieger
邦加羅爾 Guri 旋轉物
泰國 男性為鳥箏Pakpo、女性為魚箏Chula、風箏統稱為Waw
大溪地 Pauma
越南 Gau-deu
錫蘭 Sarungal 能飛得紙
印度 Lajang 天上飛的東西
義大利 Aquilong 北風
葡萄牙 Papagaio 鸚鵡
西班牙 Cometa 彗星
法國 Ceyt-Volant 飛翔的鹿
德國 Drachen 龍
英國、美國 Kite,古英語為Cyta源起於日耳曼語的貓頭鷹Kuze,與古北歐語的菱形物Kyta
一、蒼蠅拍子的「拍子風箏」
又稱板子風箏,有「硬拍子」與「軟拍子」之分。「硬拍子」指的是用一個平面結構製成的風箏,風箏周邊都有骨架支撐,無凸起結構,受風時可以保持形狀不變,通常平板下方會拖著長長的尾巴或穗子來瀉風,隨著風力大小調整繩子的長度即可。拍子風箏飛行的姿態穩定,而且紮製容易,故頗為常見,中國傳統風箏中如板鷂、八卦、七星、鐘、鼎、台灣的甕型風箏等皆屬此類,另外如日本的浮世繪風箏、韓國的風穴風箏、希臘的六角風箏也都以此類似結構製成,所以有人認為拍子風箏很可能就是風箏的雛形。
也有人將鯰魚類的平頭長尾風箏也歸為拍子類風箏,上部「平頭」採平面式的硬拍子作風箏頭,取其強風不易變形的優點。長尾之下可加紮一個硬翅膀,硬綁上條要粗壯,下條在尾部的銜接處須稍加刮削,或拴上寬幅的長飄帶。當硬膀瀉風時,頭部即會產生搖擺,再加上長尾瀉風,使得又軟又長的風箏身體會隨風飄蕩搖頭晃腦,活像一條鯰魚遊耍於藍天碧海。
至於「軟拍子」風箏則是中間及四周都有骨架,背後用線將整個風箏面拉緊成弓行,再繫尾巴即可。如最簡單的一種是「瓦片」,方方的一片,南方農村叫它「二百五」,北方俗稱「箏子」,又叫「屁帘兒」。它在空中總是搖擺不定,顯得憨頭憨腦。這種風箏就是「干」字型骨架,糊上一面方形紙,紙上可以彩繪臉譜、年畫、花卉或者寫上「天下太平」等吉祥話,再以寸半寬的紙條在兩個下角粘上長尾巴,提個線,就可扶搖直上,高飛翱翔了。當然,如果風箏夠大,尾巴自然可以繼續延伸,所謂「數大就是美」,大到某種程度的拍子風箏是很搶眼的,它會是最佳的廣告布旗,對於賣風箏布的商家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圖:4-1 這隻「火箭」,飛起來也是晃頭晃腦的。
402 「臉譜」拍子風箏
二、硬是要得的「硬翅風箏」
凡是翅膀上下方均有竹條者均屬「硬翅風箏」。這類風箏靠上下兩根橫竹條做為膀翅的骨架,兩側的邊緣高,中間略凹,翅的端部向後傾,使風從兩側翅膀的端部瀉風,因為擺平著看像元寶的形狀,所以有人稱之為「元寶翅」風箏。這種風箏的硬翅型式是固定不變的,除此以外,風箏造形和骨架結構則可以隨著題材內容的不同來作變化,常見的硬翅如蟬、金魚、貓頭鷹、洛神、天女散花、反彈琵琶等,而東南亞各國的月箏也都是以硬翅為基本結構。可採兩點提線,若風箏過大,為求空中飛行姿態的平衡則可採正三點提線。
硬翅風箏有三種基本骨架:沙燕、米字、多層硬翅型。「沙燕」是曹雪芹所創造出來的硬翅風箏,有瘦沙燕和肥沙燕等整個紮燕家族;「米字型」則是由硬翅結合「米字」結構的拍子所組成,能受強風,又可以變形瀉風,如紅樓夢的黛玉、鍾馗這類的人物造型皆屬此類。天津則流行多層硬翅,如神話篇的「哪吒鬧海」,由於體型頗大,為了增加上昇時的穩定度,特別從傳統的米字架構,增加了數對硬翅,並採用多點提線來放飛。
圖:金魚、
黛玉
0921 印尼月箏
三、軟硬兼施的「軟翅風箏」
翅膀的上方為竹條,下方為柔軟翼面者就稱為軟翅風箏。這類風箏模仿自然界許多生物用一對或多對翅膀飛行的型態,給人栩栩如生的形象,主體骨架多數做成浮雕式,骨架有單層、雙層、多層,常見的禽鳥、鷹、蝴蝶、蜜蜂、燕子、仙鶴、鳳凰、蜻蜒、寒蟬、螳螂等風箏皆屬此類。
最有名氣的軟翅風箏應該就是老鷹造型的了。老鷹由於會藉風力盤旋高空,型態威猛,所以經常被用來作風箏題材,筆者曾在山東濰坊看過用竹條作骨架,以真的老鷹羽毛一根一根編織出來的軟翅風箏,看起來就像一隻老鷹的活標本。所謂「南鷂北鳶」這兩大中國風箏的流派,都跟老鷹有關。鷂體型較小,俗稱雀鷹,食肉性猛禽類,在紮制的型態上南方的鷂多纖細精巧,北方的鳶則較粗獷豪放。但在長時間的文化交流後,分際早已越來越小。北京天津一帶的老鷹通常肚子短、翅膀長,藉由軟翅受風後,膀紙形成的風兜大小決定起飛的升力,風兜緊小較能高飛;風兜越大,雖升不高卻能放得遠;如果再懂得調整左右翅膀的弧度,放線時便可以產生左盤旋與右盤旋的樂趣,另有繞圈範圍的大盤、小盤分別。故比賽時,有的老鷹風箏比的是飛行高度、有的比的是盤旋姿態。提線的位置通常是在胸部,比較保險。但是技藝功夫較高的老鷹風箏,提線剛好設計在嘴尖的那一個點上,利用操作鬥風箏的相同原理,可任意做出左、右盤旋。
圖:K11 上有弓弦的軟翅類蜜蜂風箏。嗡嗡嗡、嗡嗡嗡,飛到西,又飛到東。
0092 老師父在教導筆者盤鷹的製作秘訣
0505 帥不帥?本書的顧問小張與「鸚鵡」風箏。(黃丁盛攝)
910 老鷹
三、一串心的「串式風箏」
「串式風箏」簡稱「串」,即把幾隻相同或不相同的風箏,像冰糖蘆葫似地拴在一根或多根線上,串連一起放飛。「串」是風箏家族裡結構較複雜、耗料較多、投資較大的麻煩風箏,也就是說挑戰性極高,需要多用心,才能串起將整隻風箏。
串式風箏又有「硬串」、「軟串」兩類。幾個硬翅風箏串起來的結構我們稱為「硬串」,如串燕。硬串為了受風與瀉風的平衡,排在前頭的風箏骨架需健實堅硬,然後漸次輕軟,夜間放飛時可以帶著一串彩燈上天,煞是好看。若把軟式風箏串連即為「軟串」,善於表現動態及群飛時的神韻,像群蜂風箏就是由五十隻同一形狀的蜜蜂串連而成,我國常見的串式風箏有龍頭蜈蚣、七仙女下凡、八仙過海等。
傳統蜈蚣風箏,是由頭、身、尾三個部分組合而成。「身」以東北地區叫做「月亮」的拍子風箏串連而成,每一個「月亮」稱為一個「腰節」,簡稱「節」。月亮是由圓形骨架,中間加一個兩端繫有羽毛的橫翅所構成。三個月亮叫做三星、七個月亮叫七星、七節以上才叫做蜈蚣。單個月亮並不容易取得平衡,所以利用三根腰線串連來解決,提線是上一根、下兩根,成倒三角形佈置的「倒三提線」,提線延伸到腰節即是腰線。據說日本新瀉縣曾有人創下5580只的串式風箏紀錄,這應該是屬於前後串連類的串式風箏,至於串連方式另外還有枝連、和混和串連等幾類。
蜈蚣的頭部現在也有人用龍頭取代,使得整之串型風箏顯得更加威猛,不過紮製龍頭可完全是硬功夫,如果你有機會到大陸可以買隻小龍來看個清楚。龍串風箏的好壞當然取決於做工精細與否、是否威猛壯觀,另外也可以從其串連節數的多寡、仰角的角度、尾巴會不會亂擺、垂尾與否等來分出高下。大陸濰坊有一條五百多公尺長的雙龍搶珠,龍珠會藉風滾動生煙,人們可以遙控燃放鞭炮,放飛起來尾巴又直又挺極為壯觀。
圖:0623 金魚硬串
P17 龍串
0093 雙龍搶珠的第一條龍,這樣直挺的龍身,展現出高度的工藝水準。
0931 機關重重的龍珠引人注目
9-1 充滿詩意的「葉子」,無論是造型和結構都叫人愛不釋手,受到極高的評價,主要是箱型風箏的結構,以枝連的「串」來表現,國外曾有同時十片葉子,有前、有後、有高、有低,光是想像就叫人神往不已。法國哈蒙拉的傑作。
四、箱親箱愛的「箱型風箏」
簡單的說就是三度空間的立體風箏,國外常見有圓桶立體、三角立體、方形立體等,由一個或多個相同箱子或不同形狀的箱子組合而成,像宮燈、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屬此類。箱子,以立體結構的中空風筒,利用穿過風筒的氣流來維持穩定,其結構可以自然形成整體的均衡,既使部分骨架的材料稍不均勻,但仍不至於對飛行造成太大的影響,反倒是初學者可以多加嘗試的風箏類型。
箱型風箏在不斷的試飛過程中,人們嘗試從箱子的組合裡找出飛行原理,從兩個風箱的組合,演化為一組飛機的雙翼,然後再慢慢演變成各式各樣的航空器雛形。這幾年,由於格子布和桿件接頭的問世,富有幾何美的箱型結構在歐美更形流行,像雪花、室內立體風箏等等,百花爭艷、千變萬化,箱子與箱子間只要感情夠豐富,似乎可以相親相愛的彼此連結,無限延伸。
0108 中國傳統的宮燈
K14 雪花。這就是一個個的箱子組合而成的結構,漂浮效果很好。大多先放飛到高空,然後放線,讓風箏在沒有任何拉力下隨風自由飄落,狀似雪花飄飄。
0803 這也是箱子的組合,還可以繼續往上、往下往左、往右繼續加箱子。
BOX 立體筒型風箏
1. 用一根係竹條小彎成圓圈,對端結紮,
2. 取一張紙,寬為直徑長度×3.14的圓周長度,並預留黏貼寬度5㎜
3. 將面料兩端相接,黏糊成圓桶,圓桶的一端包糊在竹圈上。
4. 竹圈上任一點皆可為提線,即可試飛,記得線與面可以成45度,若會栽頭可加一尾墜。
可以多做四頁
五、軟趴趴的「軟體風箏」
因應科技的發展,這個世紀出現了沒有骨架的「軟體風箏」。軟體風箏的結構乃是藉由風力,將空氣打進風箏氣囊,使氣囊的表面形成迎風面,再加提線即可完成。所以大多數的軟體風箏進風口要大,出風口要小,所謂「進五出三」,要讓空氣流不出去才能灌飽氣囊。例如大型的「三葉蟲」風箏,你可以從外部看到一節一節縫合的腹節,進風口安排在嘴部,氣囊內則必須適當地安排許多風洞,讓氣囊得以順利充氣飽滿,而出風口就是那兩條觸鬚,觸鬚會自然形成瀉風用的長尾巴。大型風箏的施放特別需要注意平衡,提線位置更是重要,三葉蟲屬於單點提線,但是施放前為避免靠近地面的風較為混亂,所以必須先由兩個人分別控制左右兩條線,慢慢的放,待風箏上升到氣流較為平穩的高空處,即可改由單線操作。有一類的軟體風箏反而不要求氣囊充氣,採「進五出五」的進風結構,比如說「酒醉風箏」,氣囊平均進風,所以風箏會隨著風力的變化而扭曲亂飛,像蛇一樣,動感十足。
有部分大型軟體風箏的後面會掛著一個傘翼,其實靠的是這隻傘翼的力量來拉氣囊昇空,因為這個氣囊可能是不能飛的,不是風箏,反而比較像是大型的充氣玩具。不過,要做到這麼大的充氣玩具,也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大型的軟體風箏永遠是天上最搶眼的藝術品,製作難度大、視覺效果好、作品的辨識度高,所以好作品經常獲得各國際風箏大會的邀約,當然軟體風箏的另一個的好處就是容易收藏,只要摺一摺,完全不用擔心結構受損,隨時可以「捲鋪蓋走路」。記得有一年,彼得林的那些軟體大玩具全被大雨淋濕了,隔天他又要上飛機回國,但是風箏如果沒有曬乾收起來就會容易發霉。只見當晚,這位老兄好整以暇地將幾隻風箏整個平鋪在體育館地板,借來幾台大型的電扇,整整吹了一整晚。數大果然可以很美,也可以很「霉」!
談起千百年來整個風箏家族的成員,數量之多只能以「族繁不及備載」來形容。而風箏的分類方式也是百家爭鳴、各擅勝場。有以「內容」區分:包括動物類、植物類、人物類、物品類等;有以「形象」分類:包括鳥類、昆蟲類、水族類、人物類、字型類、器皿類、其他幾何形狀類等;若以「功能」區分又可以包括玩具類、觀賞型、特技類、實用型,另外還有傳統風箏、民間風箏、宮廷風箏、特技風箏、科學風箏等等等等....,怎麼樣?像不像大英百科全書的分類法?你頭暈了嗎?恐怕我再繼續分類下去,你八成會認為我頭殼壞掉,患了精神分裂,玩風箏玩瘋了!當然,科學分類確實是必要的,但不是將問題複雜化,而是要想辦法讓問題變簡單。
你聽說過「蝴蝶效應」嗎?在太平洋海上所形成的颶風,很可能是因為在北京的一隻蝴蝶拍動翅膀所造成的。嘿嘿,這位科學家舉的例子剛巧是關於風與會飛的蝴蝶,是不是和「中國風箏影響了全世界風箏發展」的風箏起源說不謀而合?其實我想藉著蝴蝶效應來闡述「最複雜的東西也是由最簡單的東西所構成」這樣的概念,如此一來,風箏的分類便會從多得不像話的複雜狀態中,整理出一條簡單的軌跡。
什麼是風箏?從尋找世界各國「風箏」這個字的字源裡,我們看到了人們對於風箏的原始概念:鳶鳥、布巾、龍、彗星、會風的東西等等,台灣的高山族、海南島的黎族、和菲律賓等南島諸國早些時候就用麵包樹的葉子做風箏,一片葉子加上一條長草作尾巴,便製成了一隻風箏;歐美的風箏同好經常隨手一塊布,四個角綁上繩子,兩人一組齊力操作,同樣也是放風箏,一隻完全沒有骨架的風箏。那麼,什麼是風箏?我們從簡單的一塊布或一張紙開始,這就有了受風面,就可以是一隻風箏了;如果加上了「十字型」的骨架,便有了菱形風箏。這些都是最小的風箏單位,可以稱之為「風箏細胞」。這些細胞任意變化組合便活出了各式各樣的風箏生物:十字的上面再加一根骨架,就可以變成「干字」的甕型風箏;下面再加一根就成「王字」結構,骨架做個交叉就有了「米字」的浮世繪風箏、或者六角板鷂,箏面挖個洞就成為風穴風箏;當然風箏細胞也可以像變形蟲一樣,當直線化為曲線,甚至往三度空間發展,於是「箱型」風箏等立體構造便開始登上舞台與眾家好漢一起「箏奇鬥豔」。立體結構若能用布面來完成,就可以拿掉骨架,變成軟體風箏。神奇吧!套句風箏專家說的話:「只要你想得出來,我就做得出來!」而這個想像力飛翔的世界,都是從最簡單的基本構造開始的!
許多風箏前輩們曾經做過許多嘗試,建立了一些非常值得參考的分類標準。曹雪芹在《南鷂北鴛考工志》中,以瀉風原理將風箏分為四十三類;然後大陸風箏大師孔祥澤在這樣的基礎上,又把風箏分為長尾瀉風、變形瀉風、穿空瀉風、及綜合結構,將風箏又整理出四種、十八類、二十項、一百一十二目的風箏族譜。然後,有著建築師背景的北京風箏大師哈亦琦,依世襲的製作風箏經驗並考量基本結構與藝術造型,將風箏歸納為「硬拍子類」、「軟拍子類」、「硬翅類」、軟翅類」、「軟片類」、「串類」、「傘翼類」、「立體型」等八類,現今中國各地的傳統風箏大概不出以上這幾項類別。今天,新式材料的引進與發明,讓風箏世界又多了許多新的伙伴,所以我大致歸納了以下幾個部分,希望能說得齊全、講得明白。
圖:
0617 屬於所有小朋友夢想的卡通風帆。這類風箏必須兩個人同時控制,就像操作四線風箏一樣的原理,從開始玩起來一直到結束,兩個人隨時都要注意收放線的時機,以便調整帆布的迎風面角度,因為稍不小心,風箏就會垮掉。整個過程粉累的!
13 日本的烏賊
23 風箏細胞的變化無窮
24 從一個最簡單的箱型風箏,可合理組成三度空間中的各種形式。
BOX世界各國的風箏名稱
中國 飛鳶(取自詩經中「鳶飛魚躍」)、春申君、紙鷂、毫見、風瓦、鷂子、八角紙駒、帛鳶、木鵲、鳳巾
台灣 風吹
韓國 鳶
日本 布巾、風、烏賊幟、天旗、搖紙
菲律賓 Saran-gola
荷蘭 Vlieger
邦加羅爾 Guri 旋轉物
泰國 男性為鳥箏Pakpo、女性為魚箏Chula、風箏統稱為Waw
大溪地 Pauma
越南 Gau-deu
錫蘭 Sarungal 能飛得紙
印度 Lajang 天上飛的東西
義大利 Aquilong 北風
葡萄牙 Papagaio 鸚鵡
西班牙 Cometa 彗星
法國 Ceyt-Volant 飛翔的鹿
德國 Drachen 龍
英國、美國 Kite,古英語為Cyta源起於日耳曼語的貓頭鷹Kuze,與古北歐語的菱形物Kyta
一、蒼蠅拍子的「拍子風箏」
又稱板子風箏,有「硬拍子」與「軟拍子」之分。「硬拍子」指的是用一個平面結構製成的風箏,風箏周邊都有骨架支撐,無凸起結構,受風時可以保持形狀不變,通常平板下方會拖著長長的尾巴或穗子來瀉風,隨著風力大小調整繩子的長度即可。拍子風箏飛行的姿態穩定,而且紮製容易,故頗為常見,中國傳統風箏中如板鷂、八卦、七星、鐘、鼎、台灣的甕型風箏等皆屬此類,另外如日本的浮世繪風箏、韓國的風穴風箏、希臘的六角風箏也都以此類似結構製成,所以有人認為拍子風箏很可能就是風箏的雛形。
也有人將鯰魚類的平頭長尾風箏也歸為拍子類風箏,上部「平頭」採平面式的硬拍子作風箏頭,取其強風不易變形的優點。長尾之下可加紮一個硬翅膀,硬綁上條要粗壯,下條在尾部的銜接處須稍加刮削,或拴上寬幅的長飄帶。當硬膀瀉風時,頭部即會產生搖擺,再加上長尾瀉風,使得又軟又長的風箏身體會隨風飄蕩搖頭晃腦,活像一條鯰魚遊耍於藍天碧海。
至於「軟拍子」風箏則是中間及四周都有骨架,背後用線將整個風箏面拉緊成弓行,再繫尾巴即可。如最簡單的一種是「瓦片」,方方的一片,南方農村叫它「二百五」,北方俗稱「箏子」,又叫「屁帘兒」。它在空中總是搖擺不定,顯得憨頭憨腦。這種風箏就是「干」字型骨架,糊上一面方形紙,紙上可以彩繪臉譜、年畫、花卉或者寫上「天下太平」等吉祥話,再以寸半寬的紙條在兩個下角粘上長尾巴,提個線,就可扶搖直上,高飛翱翔了。當然,如果風箏夠大,尾巴自然可以繼續延伸,所謂「數大就是美」,大到某種程度的拍子風箏是很搶眼的,它會是最佳的廣告布旗,對於賣風箏布的商家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圖:4-1 這隻「火箭」,飛起來也是晃頭晃腦的。
402 「臉譜」拍子風箏
二、硬是要得的「硬翅風箏」
凡是翅膀上下方均有竹條者均屬「硬翅風箏」。這類風箏靠上下兩根橫竹條做為膀翅的骨架,兩側的邊緣高,中間略凹,翅的端部向後傾,使風從兩側翅膀的端部瀉風,因為擺平著看像元寶的形狀,所以有人稱之為「元寶翅」風箏。這種風箏的硬翅型式是固定不變的,除此以外,風箏造形和骨架結構則可以隨著題材內容的不同來作變化,常見的硬翅如蟬、金魚、貓頭鷹、洛神、天女散花、反彈琵琶等,而東南亞各國的月箏也都是以硬翅為基本結構。可採兩點提線,若風箏過大,為求空中飛行姿態的平衡則可採正三點提線。
硬翅風箏有三種基本骨架:沙燕、米字、多層硬翅型。「沙燕」是曹雪芹所創造出來的硬翅風箏,有瘦沙燕和肥沙燕等整個紮燕家族;「米字型」則是由硬翅結合「米字」結構的拍子所組成,能受強風,又可以變形瀉風,如紅樓夢的黛玉、鍾馗這類的人物造型皆屬此類。天津則流行多層硬翅,如神話篇的「哪吒鬧海」,由於體型頗大,為了增加上昇時的穩定度,特別從傳統的米字架構,增加了數對硬翅,並採用多點提線來放飛。
圖:金魚、
黛玉
0921 印尼月箏
三、軟硬兼施的「軟翅風箏」
翅膀的上方為竹條,下方為柔軟翼面者就稱為軟翅風箏。這類風箏模仿自然界許多生物用一對或多對翅膀飛行的型態,給人栩栩如生的形象,主體骨架多數做成浮雕式,骨架有單層、雙層、多層,常見的禽鳥、鷹、蝴蝶、蜜蜂、燕子、仙鶴、鳳凰、蜻蜒、寒蟬、螳螂等風箏皆屬此類。
最有名氣的軟翅風箏應該就是老鷹造型的了。老鷹由於會藉風力盤旋高空,型態威猛,所以經常被用來作風箏題材,筆者曾在山東濰坊看過用竹條作骨架,以真的老鷹羽毛一根一根編織出來的軟翅風箏,看起來就像一隻老鷹的活標本。所謂「南鷂北鳶」這兩大中國風箏的流派,都跟老鷹有關。鷂體型較小,俗稱雀鷹,食肉性猛禽類,在紮制的型態上南方的鷂多纖細精巧,北方的鳶則較粗獷豪放。但在長時間的文化交流後,分際早已越來越小。北京天津一帶的老鷹通常肚子短、翅膀長,藉由軟翅受風後,膀紙形成的風兜大小決定起飛的升力,風兜緊小較能高飛;風兜越大,雖升不高卻能放得遠;如果再懂得調整左右翅膀的弧度,放線時便可以產生左盤旋與右盤旋的樂趣,另有繞圈範圍的大盤、小盤分別。故比賽時,有的老鷹風箏比的是飛行高度、有的比的是盤旋姿態。提線的位置通常是在胸部,比較保險。但是技藝功夫較高的老鷹風箏,提線剛好設計在嘴尖的那一個點上,利用操作鬥風箏的相同原理,可任意做出左、右盤旋。
圖:K11 上有弓弦的軟翅類蜜蜂風箏。嗡嗡嗡、嗡嗡嗡,飛到西,又飛到東。
0092 老師父在教導筆者盤鷹的製作秘訣
0505 帥不帥?本書的顧問小張與「鸚鵡」風箏。(黃丁盛攝)
910 老鷹
三、一串心的「串式風箏」
「串式風箏」簡稱「串」,即把幾隻相同或不相同的風箏,像冰糖蘆葫似地拴在一根或多根線上,串連一起放飛。「串」是風箏家族裡結構較複雜、耗料較多、投資較大的麻煩風箏,也就是說挑戰性極高,需要多用心,才能串起將整隻風箏。
串式風箏又有「硬串」、「軟串」兩類。幾個硬翅風箏串起來的結構我們稱為「硬串」,如串燕。硬串為了受風與瀉風的平衡,排在前頭的風箏骨架需健實堅硬,然後漸次輕軟,夜間放飛時可以帶著一串彩燈上天,煞是好看。若把軟式風箏串連即為「軟串」,善於表現動態及群飛時的神韻,像群蜂風箏就是由五十隻同一形狀的蜜蜂串連而成,我國常見的串式風箏有龍頭蜈蚣、七仙女下凡、八仙過海等。
傳統蜈蚣風箏,是由頭、身、尾三個部分組合而成。「身」以東北地區叫做「月亮」的拍子風箏串連而成,每一個「月亮」稱為一個「腰節」,簡稱「節」。月亮是由圓形骨架,中間加一個兩端繫有羽毛的橫翅所構成。三個月亮叫做三星、七個月亮叫七星、七節以上才叫做蜈蚣。單個月亮並不容易取得平衡,所以利用三根腰線串連來解決,提線是上一根、下兩根,成倒三角形佈置的「倒三提線」,提線延伸到腰節即是腰線。據說日本新瀉縣曾有人創下5580只的串式風箏紀錄,這應該是屬於前後串連類的串式風箏,至於串連方式另外還有枝連、和混和串連等幾類。
蜈蚣的頭部現在也有人用龍頭取代,使得整之串型風箏顯得更加威猛,不過紮製龍頭可完全是硬功夫,如果你有機會到大陸可以買隻小龍來看個清楚。龍串風箏的好壞當然取決於做工精細與否、是否威猛壯觀,另外也可以從其串連節數的多寡、仰角的角度、尾巴會不會亂擺、垂尾與否等來分出高下。大陸濰坊有一條五百多公尺長的雙龍搶珠,龍珠會藉風滾動生煙,人們可以遙控燃放鞭炮,放飛起來尾巴又直又挺極為壯觀。
圖:0623 金魚硬串
P17 龍串
0093 雙龍搶珠的第一條龍,這樣直挺的龍身,展現出高度的工藝水準。
0931 機關重重的龍珠引人注目
9-1 充滿詩意的「葉子」,無論是造型和結構都叫人愛不釋手,受到極高的評價,主要是箱型風箏的結構,以枝連的「串」來表現,國外曾有同時十片葉子,有前、有後、有高、有低,光是想像就叫人神往不已。法國哈蒙拉的傑作。
四、箱親箱愛的「箱型風箏」
簡單的說就是三度空間的立體風箏,國外常見有圓桶立體、三角立體、方形立體等,由一個或多個相同箱子或不同形狀的箱子組合而成,像宮燈、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屬此類。箱子,以立體結構的中空風筒,利用穿過風筒的氣流來維持穩定,其結構可以自然形成整體的均衡,既使部分骨架的材料稍不均勻,但仍不至於對飛行造成太大的影響,反倒是初學者可以多加嘗試的風箏類型。
箱型風箏在不斷的試飛過程中,人們嘗試從箱子的組合裡找出飛行原理,從兩個風箱的組合,演化為一組飛機的雙翼,然後再慢慢演變成各式各樣的航空器雛形。這幾年,由於格子布和桿件接頭的問世,富有幾何美的箱型結構在歐美更形流行,像雪花、室內立體風箏等等,百花爭艷、千變萬化,箱子與箱子間只要感情夠豐富,似乎可以相親相愛的彼此連結,無限延伸。
0108 中國傳統的宮燈
K14 雪花。這就是一個個的箱子組合而成的結構,漂浮效果很好。大多先放飛到高空,然後放線,讓風箏在沒有任何拉力下隨風自由飄落,狀似雪花飄飄。
0803 這也是箱子的組合,還可以繼續往上、往下往左、往右繼續加箱子。
BOX 立體筒型風箏
1. 用一根係竹條小彎成圓圈,對端結紮,
2. 取一張紙,寬為直徑長度×3.14的圓周長度,並預留黏貼寬度5㎜
3. 將面料兩端相接,黏糊成圓桶,圓桶的一端包糊在竹圈上。
4. 竹圈上任一點皆可為提線,即可試飛,記得線與面可以成45度,若會栽頭可加一尾墜。
可以多做四頁
五、軟趴趴的「軟體風箏」
因應科技的發展,這個世紀出現了沒有骨架的「軟體風箏」。軟體風箏的結構乃是藉由風力,將空氣打進風箏氣囊,使氣囊的表面形成迎風面,再加提線即可完成。所以大多數的軟體風箏進風口要大,出風口要小,所謂「進五出三」,要讓空氣流不出去才能灌飽氣囊。例如大型的「三葉蟲」風箏,你可以從外部看到一節一節縫合的腹節,進風口安排在嘴部,氣囊內則必須適當地安排許多風洞,讓氣囊得以順利充氣飽滿,而出風口就是那兩條觸鬚,觸鬚會自然形成瀉風用的長尾巴。大型風箏的施放特別需要注意平衡,提線位置更是重要,三葉蟲屬於單點提線,但是施放前為避免靠近地面的風較為混亂,所以必須先由兩個人分別控制左右兩條線,慢慢的放,待風箏上升到氣流較為平穩的高空處,即可改由單線操作。有一類的軟體風箏反而不要求氣囊充氣,採「進五出五」的進風結構,比如說「酒醉風箏」,氣囊平均進風,所以風箏會隨著風力的變化而扭曲亂飛,像蛇一樣,動感十足。
有部分大型軟體風箏的後面會掛著一個傘翼,其實靠的是這隻傘翼的力量來拉氣囊昇空,因為這個氣囊可能是不能飛的,不是風箏,反而比較像是大型的充氣玩具。不過,要做到這麼大的充氣玩具,也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大型的軟體風箏永遠是天上最搶眼的藝術品,製作難度大、視覺效果好、作品的辨識度高,所以好作品經常獲得各國際風箏大會的邀約,當然軟體風箏的另一個的好處就是容易收藏,只要摺一摺,完全不用擔心結構受損,隨時可以「捲鋪蓋走路」。記得有一年,彼得林的那些軟體大玩具全被大雨淋濕了,隔天他又要上飛機回國,但是風箏如果沒有曬乾收起來就會容易發霉。只見當晚,這位老兄好整以暇地將幾隻風箏整個平鋪在體育館地板,借來幾台大型的電扇,整整吹了一整晚。數大果然可以很美,也可以很「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