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6 11:45:41薌雨

第三章 國家考試常勝軍/田塍圳路法界康莊

  田塍圳路法界康莊

  民國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國父誕辰紀念日,曾榮振心中很忐忑,辛苦的努力,能不能開花結果呢?
  偕同好友郭文智從桃園趕到位於木柵的考試院看榜,舉目望去,紅紙黑墨的毛筆字密密麻麻,長串的榜單下擠著一堆看榜的人。尋著、望著,映入眼簾,竟有「曾榮振」三個斗大的字。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算了一算,名字居中,榜列第二十四名。對從未接受完整學院派法律教育的他,已是非常難能可貴。曾榮振後來調查,同期考上司法官的,戶籍在台北的考生全軍覆沒,桃園地區則有三位。
  當年社會,考取司法官就宛如有官職上身,地方鄉紳、黨部僚員、民代官員,從此另眼相待;在鄉下地方,這更是不得了的大事。放榜消息傳來,曾榮振家裡好不熱鬧,賀客盈門,絡繹不絕,宿舍門口貼滿各界恭賀的紅紙條,鞭炮聲此起彼落,震耳欲聾,形同辦喜事。曾榮振的父親更是笑不攏嘴,連聲稱謝,對這位很有出息的小兒子,十分欣慰。
曾榮振自學考上司法官的消息,很快傳開,沒多久,《聯合報》特派員吳心白前來採訪,寫了一篇報導,刊於十二月二十一日的「人物春秋」版。標題寫道:「田塍圳路書聲朗朗,四年苦讀高考及第/應試無訣竅精博兩個字,桃園曾榮振勤奮終出頭」。
這則「人物春秋」,他至今仍然保留著。「新聞見報後,有二十多位讀者循線前來探問,如何準備司法官考試?其中有許多人非法律系出身,可見得我的事蹟真的鼓勵了一些人,也影響了一些人。」
  那篇報導,曾榮振很珍惜,文章內容的確寫出他的辛酸過程和苦學心境:

  「讀書,對於一個有志上進的人,並不是難事;但對於一個要上班,又要照顧家庭的人,卻也不是易事。曾榮振既要每天上班辦公,自然無法坐下來好好看書,只有隨身攜帶書本,不僅一有空就掏出書本看,而且經常在農田圳路上邊走邊看…當他下班回到家的時後,一有空也就是看書。這樣苦讀了三年,曾榮振蠻以為考起來一定有把握了,不料去年參加司法官高考時,卻因國文一科未達錄取標準而沒有考取;但他並不灰心,一年來他繼續苦讀,果然一榜及第。據他說,他整個準備參加司法官高考的過程,以今年上半年最為辛苦。因為今年三月至七月,他的次子和母親先後住進台大醫院,他幾乎是日夜看護,並到處奔走籌措醫葯費,但這種情形下,他仍不忘看書,不論在醫院裡,在火車上或汽車上,他都要抽空來看書,終於在這種苦學精神之下,彌補了他國文科的不足而如願以償。曾榮振在談及準備考試方面的情形時,表示應考沒有什麼訣竅,只要做到『精』與『博』兩個字就夠了。他說,求精,在於融會貫通,不可一知半解;求博,要博覽群書,不可投機取巧,如果再加上恆心與毅力,必定成功。」

  的確,準備司法官的考試,曾榮振嘗盡現實生活的艱辛!農田水利會的微薄薪水,隨著物價上漲雖已調升至九百元,但是三個幼兒的花費,繼而考試用書動輒二、三十本,購買司法院或大法官解釋、最高法院判例,以及法學雜誌、法令月刊的開銷,都讓他大感吃力,手頭實在不寬裕,甚至稱得上是拮据。而他又未上過「正式的」法律課程,準備司法官的考試,更走得顛簸無比。所幸,憑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想法,很有計畫的閱讀,努力加強推理觀念的訓練、法律條文與經驗法則的融合,理論與實務的思考,這一切的山礙水阻,他一一迎刃而解。
  對於年輕歲月披荊斬棘的經過,曾榮振至今深引以為傲。回憶起前半生,他說,「我這一生參加過四個國家考試。高農時本業的園藝科特考、非本業跨考的農業科普考,都拿了第一名;出了社會,又以非大學畢業身分考取普通行政人員高考,更以未受過大學法律教育的背景一路通過高等檢定並考取司法官。」這段難得的生命經歷,他認為都是按部就班得來:「胡適所言『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確實很有道理,種因得果,凡事只要用心努力,就能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