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16:32:26幻羽

*客塵。自在。輕安。*



客塵(梵文:आगन्तुक,āgantuka),音譯阿犍多,佛術語,煩惱的一種,又稱客塵煩惱(梵文:āgantuka-kleśa)。在心性本淨學說中,煩惱被視是外來的,掩蓋了淨本性,因此稱客塵。

在梵文中,āgantuka是個形容詞,字面上有偶然的,迷失的,由外進入等的意思,引伸有作客的意思。

心性本淨學說中,將心分本性(prakti),與客性(āgantukatva)兩個面向,心的本性淨,但是受到帶有染汙的客性影響,而有煩惱。在《增一阿含經》中,記載釋迦牟尼曾有心性本淨,被客塵染汙的法。因此大眾部與分別說部,皆主張心性本淨。





自在(梵文:ईश्वर),音譯伊濕伐羅,佛典用語。又作無礙、縱任,即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做任何事均無障礙。此諸佛及上位菩薩所具之功德,故佛亦稱自在人。

所具之自在力有下列不同種類:

1.菩薩所有的兩種自在:

觀境自在

作用自在

2.第八不動地以上菩薩所具有的四種自在:

無分別自在

刹土自在(亦作淨土自在)

智自在(第九善慧地)

業自在(第十法雲地)

另說戒自在、神通自在、智自在、慧自在

3.五種自在:

壽命自在

生自在

業自在

覺觀自在

眾具果報自在

4.如來法身具足八自在:

能示現一身多身

示現一塵身而充滿大千世界

大身輕遠到

於一土而化現無數不同之身

眼耳鼻舌身之功用互通

得一切法而如無法想

說一偈義而經無量劫

身遍諸處而猶如虛空

5.行六波羅蜜可成就十種自在:

命自在

心自在

財自在

業自在

生自在

願自在

信解自在

如意自在

智自在

法自在

在十種自在中各自在又分十種自在,遂成百種自在






輕安(巴利文:passaddhi,梵文:prasrabhi),又稱輕安樂、猗覺支、除覺支,佛術語,七覺支之一,指將要進入禪定之前身心都得到安樂的狀態。也是大善地法之一。

輕安,指身心的粗重部分被止息,排除了進入三昧的障礙,又被分身輕安與心輕安兩部分。修行九住心,進入禪定狀況時,會在頭頂先發生重觸的覺受,但是身心都會非常舒適,此時就是進入輕安的狀態。這又被稱未到地定,是最初階的禪定狀態。

輕安都是先由心輕安,接下來進入身輕安,感覺到身體的每個部分都非常舒適快樂,內心大震動,通常被形容身心踴躍”。接下來就進入微妙的輕安樂,這就是進入了禪定(三摩地)。

輕安會有三種狀態

明顯:心極明淨,可以觀察到很細微的變化。

無分別:心境平靜,無變化,沒有波動起伏。

妙輕安樂:身心極放鬆,無法形容的快樂,但是又不會染著沈溺在其中,無法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