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5 14:54:48幻羽

附錄:佛窮得無明否?

                        

 

問:佛窮得無明否?

 

師云:無明即是一切諸佛得道之處,所以緣起是道場,所見一塵一色,便合無邊理性,舉足下足不離道場。道場者無所得也,我向你道祇無所得,名為坐道場。

 

云:無明者為明為暗?

 

師云:非明非暗,明暗是代謝之法;無明且不明、亦不暗;不明祇是本明,不明不暗,祇這一句子,亂卻天下人眼;所以道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其無礙慧,出過虛空,無你語論處。釋迦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忽有一菩薩出來一跨,跨知三千大千世界,不出普賢一毛孔,你如今把什麼本領擬學他?

 

云:既是學不得,為什麼道:歸源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如之何?

 

師云:歸源性無二者,無明實性,即諸佛性。方便有多門者,聲聞人見無明生,見無明滅;緣覺人但見無明滅,不見無明生,念念證寂滅;諸佛見眾生終日生而無生,終日滅而無滅,無生無滅,即大乘果;所以道: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舉足即佛,下足即眾生;諸佛兩足尊者,即理足、事足、眾生足、生死足、一切等足,足故不求;是你如今念念學佛,即嫌著眾生,若嫌著眾生,即是謗他十方諸佛;所以佛出世來,執除糞器,蠲除戲論之糞,祇教你除卻從來學心見心,除得盡,即不墮戲論,亦云搬糞出,祇教你不生心;心若不生,自然成大智者,決定不分別佛與眾生,一切盡不分別,始得入我曹溪門下。

 

故自古先聖云:少行我法門,所以無行為我法門,祇是一心門,一切人到這裏盡不敢入,不道全無,祇是少人得,得者即是佛。珍重!問:如何得不落階級?師云:終日喫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與麼時,無人我等相;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念念不見一切相,莫認前後三際,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際無來,安然端坐,任運不拘,方名解脫。努力努力!此門中千人萬人,祇得三箇五箇,若不將為事,受殃有日在。故云: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

 

問:佛身無為,不墮諸數,何故佛身舍利八斛四斗?

 

師云:你作如是見,祇見假舍利,不見真舍利。

 

云:舍利為是本有,為復功勳?

 

師云:非是本有,亦非功勳。

 

云:若非本有,又非功勳,何故如來舍利,唯鍊唯精,金骨常存?

 

師乃呵云:你作如此見解,爭喚作學禪人,你見虛空曾有骨否?諸佛心同太虛,覓什麼骨?

 

云:如今見有舍利,此是何法?

 

師云:此從你妄想心生,即見舍利。

 

云:和尚還有舍利否?請將出來看。

 

師云:真舍利難見,你但以十指撮盡妙高峰為微塵,即見真舍利。

 

夫參禪學道,須得一切處不生心,祇論忘機即佛道隆,分別即魔軍盛,畢竟無毛頭許少法可得。

 

問:祖傳法付與何人?

 

師云:無法與人。

 

云:云何二祖請師安心?

 

師云:你若道有,二祖即合覓得心;覓心不可得故,所以道與你安心竟;若有所得,全歸生滅。

 

夫學道者,先須屏卻雜學諸緣,決定不求,決定不著;聞甚深法,恰似清風屆耳,瞥然而過,更不追尋,是為甚深。入如來禪,離生禪想。從上祖師唯傳一心,更無二法。指心是佛,頓超等妙二覺之表;決定不流至第二念,始似入我宗門,如斯之法,汝取次人到這裏擬作麼生學?

 

所以道:擬心時被擬心魔縛,非擬心時又被非擬心魔縛,非非擬心時又被非非擬心魔縛。魔非外來,出自你心,唯有無神通、菩薩,足跡不可尋;若以一切時中,心有常見,即是常見外道。若觀一切法空,作空見者,即是斷見外道。所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此猶是對外道邪見人說;若說法身以為極果,此對三賢十聖人言。

 

故佛斷二愚:一者微細所知愚,二者極微細所知愚。佛既如是,更說什麼等妙二覺來?所以一切人但欲向明,不欲向闇;但欲求悟,不受煩惱無明;便道佛是覺,眾生是妄;若作如是見解,百劫千生輪迴六道,更無斷絕。何以故?為謗諸佛本源自性故。他分明向你道:佛且不明,眾生且不闇,法無明闇故;佛且不彊,眾生且不弱,法無彊弱故;佛且不智,眾生且不愚,法無愚智故。

 

是你出頭,總道解禪,開著口便病發;不說本,祇說末;不說迷,祇說悟;不說體,祇說用;總無你話論處,他一切法且本不有,今亦不無;緣起不有,緣滅不無;本亦不有,本非本故;心亦不心,心非心故;相亦非相,相非相故;所以道: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無法無非法,故是心心法。

 

忽然瞥起一念,了知如幻如化,即流入過去佛;過去佛且不有,未來佛且不無,又且不喚作未來佛;現在念念不住,不喚作現在佛;佛若起時,即不擬他是覺是迷、是善是惡,輒不得執滯他、斷絕他;如一念瞥起,千重關鎖鎖不得,萬丈繩索索他不住。既若如是,爭合便擬滅他止他?分明向你道爾燄識,你作麼生擬斷他;喻如陽燄,你道近,十方世界求不可得;始道遠,看時祇在目前;你擬趁他,他又轉遠去;你始避他,他又來逐你;取又不得,捨又不得。既若如此,故知一切法性自爾,即不用愁他慮他。

 

如言前念是凡,後念是聖,如手翻覆一般,此是三乘教之極也;據我禪宗中,前念且不是凡,後念且不是聖;前念不是佛,後念不是眾生;所以一切色是佛色,一切聲是佛聲;舉著一理,一切理皆然;見一事,見一切事;見一心,見一切心;見一道,見一切道,一切處無不是道;見一塵,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然;見一滴水,即見十方世界一切性水;又見一切法,即見一切心;一切法本空,心即不無;不無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既若如是,十方世界,不出我之一心;一切微塵國土,不出我之一念;若然,說什麼內之與外,如蜜性甜,一切蜜皆然,不可道這箇蜜甜,餘底苦也,何處有與麼事?

 

所以道:虛空無內外,法性自爾;虛空無中間,法性自爾;故眾生即佛,佛即眾生;眾生與佛,元同一體;生死涅槃,有為無為,元同一體;世間出世間,乃至六道四生,山河大地,有性無性,亦同一體;言同者,名相亦空,有亦空、無亦空,盡恆沙世界,元是一空;既若如此,何處有佛度眾生?何處有眾生受佛度?何故如此?萬法之性自爾故。若作自然見,即落自然外道;若作無我、無我所見,墮在三賢十聖位中。

 

你如今云何將一尺一寸,便擬量度虛空?他分明向汝道法法不相到,法自寂故,當處自住,當處自真;以身空故名法空,以心空故名性空,身心總空,故名法性空;乃至千途異說,皆不離你之本心。如今說菩提涅槃真如佛性二乘菩薩者,皆指葉為黃金、拳掌之說;若也展手之時,一切大眾若天若人,皆見掌中都無一物。

 

所以道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本既無物,三際本無所有;故學道人單刀直入,須見這箇意始得。故達磨大師從西天來至此土,經多少國土,祇覓得可大師一人,密傳心印,印你本心;以心印法,以法印心;心既如此,法亦如此,同真際,等法性。法性空中,誰是授記人?誰是成佛人?誰是得法人?

 

他分明向你道: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無相故;不可以心得,心無相故;不可以性得,性即便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無相更得無相,不可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本無所得,無得亦不可得,所以道無一法可得;祇教你了取本心,當下了時,不得了相;無了無不了相,亦不可得;如此之法,得者即得,得者不自覺知,不得者亦不自覺知;如此之法,從上已來,有幾人得知?

 

所以道:天下忘己者有幾人?如今於一機一境、一經一教、一世一時、一名一字、六根門前領得,與機關本人何別?忽有一人出來,不於一名一相上作解者,我說此人盡十方世界覓這箇人不可得,以無第二人故,繼於祖位,亦云釋種,無雜純一,故言王若成佛時,王子亦隨出家,此意大難知!祇教你莫覓、覓便失卻;如癡人山上叫一聲,響從谷出,便走下山趁;及尋覓不得,又叫一聲,山上響又應,亦走上山上趁;如是千生萬劫,祇是尋聲逐響人,虛生浪死漢!汝若無聲即無響,涅槃者;無聞無知無聲,絕跡絕蹤,若得如是,稍與祖師鄰房也。

 

詩曰:自從大士傳心印,額有圓珠七尺身,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千徒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花結勝因,願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

 

師答曰:心如大海無邊際,口吐紅蓮養病身,雖有一雙無事手,不曾祇揖等閑人。

                                     (摘自--黃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黃蘗希運禪師一生有奇遇。他少年時出家于福建福清縣黃檗山,長而雲遊四方。一日,他在天臺山參學,路遇一行腳僧,兩人相談甚歡,結伴而行。忽遇一陣暴雨,澗水陡然間上漲,擋住了去路。

 

行腳僧說:我帶著你渡過去如何?

 

希運張口拒絕:兄要渡自渡好了!

 

行腳僧取下斗笠一拋,但見成一優美的弧線滑落在澗水中間,和尚褰衣躡波,一躍而起,正好落在斗笠上,借其浮力,已然渡過了溪澗。

 

僧人回頭,頗得意地招手:過來,過來。

 

希運大吼:咄!你這個自了漢,早知道如此,我真該砍斷你的腿!

 

僧人不以為怪,反而歎道:真是個參悟了大乘佛法的人,我不如你啊。

 

原來,在佛教,有大乘佛法、小乘佛法之分,所謂渡人喻指引渡人們到覺悟的彼岸世界去。小乘佛法是自顧自地渡;而大乘佛法則強調要靠自己的力量自渡,且要渡盡天下之人。所以,在這則故事中,行腳僧雖神通廣大卻感慨不如希運禪師的大乘境界之高。

 

希運離開天臺山,往京城長安行腳。一日,天色已晚,他到一戶人家化緣,一老婦人出來,見希運說:不要太貪得無厭了!

 

希運回言:你還未施捨予我,咋就責我?

 

老婦人見其氣度談吐不凡,召其進屋,請他用齋畢,又告訴希運:在江西的百丈山,有個懷海大師,禪法高深,何不求學於他呢?

 

希運聞言,即刻上路,趕往江西。初見懷海,大師見其個子高大,說:巍巍堂堂,從何處來?

 

希運接言:巍巍堂堂,從嶺南來。

 

懷海心中高興,問:巍巍堂堂,當為何事?希運答:巍巍堂堂,不為別事。懷海覺得希運禪師的根器非凡。就這樣,希運成為了懷海大師座下與溈山靈佑齊名的得意弟子。

 

一日,懷海問剛出外的希運從何處來?希運慢悠悠地說:大雄山下采菌子來。

 

懷海又問:看見大蟲(老虎)否?希運立即作老虎叫。

 

懷海拿出斧頭作砍狀,希運則反過一巴掌扇過去。懷海大師受掌不僅不怪罪,還哈哈大笑,上堂對眾僧說:大雄山下有一大蟲,你們要好生看著,我老漢今日親遭咬一口。

 

又一日,懷海大師對眾僧說: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馬大師(馬祖道一禪師)一喝,三日耳聾。希運一聽,不覺吐舌,但也記住了這種獨特的傳法方式,日後他接引學者常常靈活運用。

 

這兩個禪宗的公案,說明懷海大師對希運的慧根頗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