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31 16:20:50李寧兒
回憶,那年的秋天
前幾天,行經住家附近的糕餅店,意外發現竟然還看得到小時候中秋節曾經吃過的「肚臍餠」。那是一種外表看起來毫不起眼、內餡卻飽滿且口感不甜不膩的傳統月餠。它的內餡是由綠豆、地瓜混合調製而成的。或許是內餡外露,在烘焙過程因高溫膨脹而呈現凸起的裂紋,狀似肚臍故而得名。事隔快四十年的今天,在異鄉隔著玻璃櫥窗,看著這些有著童年回憶的應節食品,不免讓我有些許感傷,感傷自己竟因工作忙碌,逐漸將一些人、一些事淡忘。
小時候,每到中秋節前夕,賢姑姑照慣例親自送來一大袋剛出爐的「肚臍餠」和一盒包裝精美,裡頭擺放各種口味的月餅。在賢姑姑離去之後,我和哥哥總是迫不及待的拆開纏在禮盒外頭的紅絲帶,並好奇的將月餅置於掌心把玩。仔細看著上頭印有鳳梨、葡萄、蓮蓉、豆沙等精美圖案的包裝紙,然後開始一一計畫分配起來,中秋節當天誰該吃這一塊,誰又該吃那一塊。
中秋節當天,母親習慣將家事提前做完,並一一催促我們趕快洗澡,好換上乾淨的衣裳拜月娘。晚餐後,我們兄弟姊妹會七手八腳合力將草蓆鋪在馬路旁的紅磚道,並搬一張寬板長椅條朝向月亮升起的東方。最後,再一一將自己先前選定的月餅一字排開,上頭分別插上一炷清香。父親總是三兩下就將柚子皮卸下,好讓我們這群平日聒噪不已的小麻雀安靜下來。我喜歡靜靜偎在母親身旁,邊吃柚子邊觀察眼前那一點一點的朱紅與灰白,到底要糾葛到何種曲度,才甘願掉落下來?偶爾,我也會抬起頭望著樹梢明亮的月姑娘發呆,幻想著寂寞的嫦娥姑娘,何時才會自廣寒宮翩然離開?
父親的身體向來不好,家中的經濟重擔幾乎落在母親身上。無論母親怎麼賣力的工作,收入也只能維持基本的溫飽而已。不過多虧我們家有位「大」表哥在舊家經營糕餅舖。因此,那些烤得過火、賣相較為不佳的次級品,往往就成了我們家孩子最奢侈的享受。他是賢姑姑的長子,年紀比我們大很多。小學畢業後為了分擔家計,跟隨糕餅師父學得一身製作糕餅、西點的好功夫。從此,喜餅、蛋糕、冬瓜糖之類就成了賢姑姑隨時回來探望阿公的最佳伴手禮。尤其逢年過節,我們家的應景糕點從來不缺。
每回看到賢姑姑大老遠提著一袋袋的東西,從媽祖廟那頭慢慢晃過來,無論當時我們正蹲在路邊和鄰居小孩玩著什麼好玩的遊戲,肯定會立即奔回家中。因為「它」可能是一盒剛出爐,上頭還插著幾朵粉色塑膠花的鬆軟蛋糕;可能是幾條賢姑姑栽種的絲瓜或地瓜;可能是幾袋剛採收的結實花生、紅心芭樂或幾把新鮮蔬菜;可能是一盅剛從喜宴會場或喪家處搜括而來,熱騰騰的大雜燴佳餚;甚至可能是賢姑姑剛從菜市場買來,打算孝敬阿公的生日禮物,卻足以讓我們貧困餐桌潤色不少的肥碩雞隻或新鮮黑豬肉。
父親閒來沒事,偶爾也會在家自製花生糖。為了製作花生糖所需的麥芽糖,通常他會吆喝我和哥哥拿著碗公,上舊家向表哥購買。通常這位「大」表哥,非但不會跟我們收錢,還會把麥芽糖填得一碗公滿滿。臨走前,賢姑姑還會在我們兄妹的口袋裡,塞進一把又一把表哥剛切好,卻來不及包裝的白色鹹軟糖。
小時候在我們家裡頭,要屬大弟最「怕」遇到賢姑姑了。或許大弟從小體弱、臉色蒼白。每回上學隊伍行經賢姑姑家門口,只要被賢姑姑發現他鼻孔外頭拖著兩條長長的髒污,肯定會被她從隊伍裡直接拖往屋簷下的水龍頭,就這樣蹲在路旁對著大弟的小臉頰猛力搓洗了起來。然後,邊洗邊扯開嗓門大聲唸著:
「你看你,都上小學了,連鼻涕都不會擤……」
從長輩口中得知,這位自小就被阿公、阿嬤收養的賢姑姑,其實當年經濟並不寬裕。然而對我們家的關心,總是隱藏在這些看來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裡。當年身為童養媳的母親,不顧養父母的反對,堅持嫁給自己喜歡的父親,婚後所有的委屈,只能向疼愛她的賢姑姑說去。尤其初為人母時,對於自己許多不懂的地方,都會就近去請教這位年紀足足可以當她婆婆的賢姑姑。在我的印象裡,大弟出生的那天清晨,她還過來幫忙生灶火。臨走前,還對著蹲在廊下玩的我說:「媽媽生了個小弟弟,趕快進去看……」
或許同為女人,賢姑姑更能體會長期跌入「孩子坑」的那份辛酸與苦楚吧!當然也是因為太了解這個自幼被自己父親寵壞脾氣的弟弟,因而特別心疼我的母親。言談間,總是不經意流露出對母親一生境遇的心酸與不捨。因此,在母親中風臥病的那幾年,她曾幾度語重心長的對著我們兄弟姊妹說:
「這個家,要不是妳母親在苦撐,哪有今天的局面?」
「可惜,妳母親命薄,沒這個福分。」
「孩子各個事業有成,才來帶這種病……」
言下之意,要我們好好照顧母親,要我們好好把握可以孝順母親的最後機會,以補償她一生對這個家庭無私的奉獻與付出。而母親意識還清楚的時候,更是不只一次在病塌前跟我們提醒,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賢姑姑對我們家的照顧與恩情。
賢姑姑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前幾年不小心摔傷了脊椎,走起路來有些不方便。幾次回鄉探訪和她面對面坐下來深談,我們終於了解家父脾氣暴躁的背後成因,因而對父親多了一份體諒。由於阿嬤早逝,賢姑姑幾乎是姊代母職照顧著父親和年幼的小姑姑長大的。她雖然與我們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也從未正式上過學堂,唸過一天書。然而她親切的人性浮影,就像傳統的「肚臍餠」一樣,在我們兄弟姊妹的心中,不斷開出一朵又一朵溫情的馨香呢!
寧兒
小時候,每到中秋節前夕,賢姑姑照慣例親自送來一大袋剛出爐的「肚臍餠」和一盒包裝精美,裡頭擺放各種口味的月餅。在賢姑姑離去之後,我和哥哥總是迫不及待的拆開纏在禮盒外頭的紅絲帶,並好奇的將月餅置於掌心把玩。仔細看著上頭印有鳳梨、葡萄、蓮蓉、豆沙等精美圖案的包裝紙,然後開始一一計畫分配起來,中秋節當天誰該吃這一塊,誰又該吃那一塊。
中秋節當天,母親習慣將家事提前做完,並一一催促我們趕快洗澡,好換上乾淨的衣裳拜月娘。晚餐後,我們兄弟姊妹會七手八腳合力將草蓆鋪在馬路旁的紅磚道,並搬一張寬板長椅條朝向月亮升起的東方。最後,再一一將自己先前選定的月餅一字排開,上頭分別插上一炷清香。父親總是三兩下就將柚子皮卸下,好讓我們這群平日聒噪不已的小麻雀安靜下來。我喜歡靜靜偎在母親身旁,邊吃柚子邊觀察眼前那一點一點的朱紅與灰白,到底要糾葛到何種曲度,才甘願掉落下來?偶爾,我也會抬起頭望著樹梢明亮的月姑娘發呆,幻想著寂寞的嫦娥姑娘,何時才會自廣寒宮翩然離開?
父親的身體向來不好,家中的經濟重擔幾乎落在母親身上。無論母親怎麼賣力的工作,收入也只能維持基本的溫飽而已。不過多虧我們家有位「大」表哥在舊家經營糕餅舖。因此,那些烤得過火、賣相較為不佳的次級品,往往就成了我們家孩子最奢侈的享受。他是賢姑姑的長子,年紀比我們大很多。小學畢業後為了分擔家計,跟隨糕餅師父學得一身製作糕餅、西點的好功夫。從此,喜餅、蛋糕、冬瓜糖之類就成了賢姑姑隨時回來探望阿公的最佳伴手禮。尤其逢年過節,我們家的應景糕點從來不缺。
每回看到賢姑姑大老遠提著一袋袋的東西,從媽祖廟那頭慢慢晃過來,無論當時我們正蹲在路邊和鄰居小孩玩著什麼好玩的遊戲,肯定會立即奔回家中。因為「它」可能是一盒剛出爐,上頭還插著幾朵粉色塑膠花的鬆軟蛋糕;可能是幾條賢姑姑栽種的絲瓜或地瓜;可能是幾袋剛採收的結實花生、紅心芭樂或幾把新鮮蔬菜;可能是一盅剛從喜宴會場或喪家處搜括而來,熱騰騰的大雜燴佳餚;甚至可能是賢姑姑剛從菜市場買來,打算孝敬阿公的生日禮物,卻足以讓我們貧困餐桌潤色不少的肥碩雞隻或新鮮黑豬肉。
父親閒來沒事,偶爾也會在家自製花生糖。為了製作花生糖所需的麥芽糖,通常他會吆喝我和哥哥拿著碗公,上舊家向表哥購買。通常這位「大」表哥,非但不會跟我們收錢,還會把麥芽糖填得一碗公滿滿。臨走前,賢姑姑還會在我們兄妹的口袋裡,塞進一把又一把表哥剛切好,卻來不及包裝的白色鹹軟糖。
小時候在我們家裡頭,要屬大弟最「怕」遇到賢姑姑了。或許大弟從小體弱、臉色蒼白。每回上學隊伍行經賢姑姑家門口,只要被賢姑姑發現他鼻孔外頭拖著兩條長長的髒污,肯定會被她從隊伍裡直接拖往屋簷下的水龍頭,就這樣蹲在路旁對著大弟的小臉頰猛力搓洗了起來。然後,邊洗邊扯開嗓門大聲唸著:
「你看你,都上小學了,連鼻涕都不會擤……」
從長輩口中得知,這位自小就被阿公、阿嬤收養的賢姑姑,其實當年經濟並不寬裕。然而對我們家的關心,總是隱藏在這些看來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裡。當年身為童養媳的母親,不顧養父母的反對,堅持嫁給自己喜歡的父親,婚後所有的委屈,只能向疼愛她的賢姑姑說去。尤其初為人母時,對於自己許多不懂的地方,都會就近去請教這位年紀足足可以當她婆婆的賢姑姑。在我的印象裡,大弟出生的那天清晨,她還過來幫忙生灶火。臨走前,還對著蹲在廊下玩的我說:「媽媽生了個小弟弟,趕快進去看……」
或許同為女人,賢姑姑更能體會長期跌入「孩子坑」的那份辛酸與苦楚吧!當然也是因為太了解這個自幼被自己父親寵壞脾氣的弟弟,因而特別心疼我的母親。言談間,總是不經意流露出對母親一生境遇的心酸與不捨。因此,在母親中風臥病的那幾年,她曾幾度語重心長的對著我們兄弟姊妹說:
「這個家,要不是妳母親在苦撐,哪有今天的局面?」
「可惜,妳母親命薄,沒這個福分。」
「孩子各個事業有成,才來帶這種病……」
言下之意,要我們好好照顧母親,要我們好好把握可以孝順母親的最後機會,以補償她一生對這個家庭無私的奉獻與付出。而母親意識還清楚的時候,更是不只一次在病塌前跟我們提醒,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賢姑姑對我們家的照顧與恩情。
賢姑姑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前幾年不小心摔傷了脊椎,走起路來有些不方便。幾次回鄉探訪和她面對面坐下來深談,我們終於了解家父脾氣暴躁的背後成因,因而對父親多了一份體諒。由於阿嬤早逝,賢姑姑幾乎是姊代母職照顧著父親和年幼的小姑姑長大的。她雖然與我們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也從未正式上過學堂,唸過一天書。然而她親切的人性浮影,就像傳統的「肚臍餠」一樣,在我們兄弟姊妹的心中,不斷開出一朵又一朵溫情的馨香呢!
寧兒
上一篇:【寧兒說故事】兩性教育
下一篇:公園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