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8 15:22:24盒子

兩個好人

什麼問題比兩岸問題更複雜難解?
那自然是婆媳問題了吧!

我祖母從年輕開始,就是個出了名的"粗神經"女人,她的大而化之造就了隨遇而安凡事不計較的性格,不論在誰眼裡,奶奶都是個極好相處的人,甚至因為她太容易妥協,大家叫她爛好人。奶奶出生名門之後,自小侍從環繞,卻未曾染上丁點嬌生慣養的惡習,反而異常的勤儉安逸。

我的母親,是個是非分明行事俐落的女人,我和弟弟上小學後,她認為需要瞭解孩子的教育方向,不顧白天工作操勞,晚上還到師範大學進修兒童教育心理學,是個盡責又開明的母親。除此之外她向來把家事做的井井有條,並且還是個少見的孝媳。母親善良有正義感,時刻教導我們要關愛弱勢團體。

兩個好人同住在一個屋筵下結果如何?照理說一個大好人加上一個明理人,豈不該天下太平?但自我有印象以來,我祖母和母親的關係,好比兩隻鬥雞劍拔弩張。

奶奶的節儉,成為我媽媽口中的吝色、一毛不拔或者是守財奴;奶奶的大而化之到了我媽嘴裡,變成沒條理、邋遢和忍無可忍的髒亂。

媽媽為了孩子進修,奶奶認為她多此一舉,女人不必唸太多書強出頭;媽的家事一把罩,成為奶奶口中的潔癖、毛病多和難相處。

一切美德在對方眼裡變成嫌隙,我從小極度困惑,不論如何仔細推敲,她們兩人都是社會上鮮見的一股清流,可是實驗結果卻正正得負,這點對老爸來說,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在這樣肅殺的氣氛下成長,我的童年很超齡,記得國小三年級老師出了一個作文題目”我理想中的人生”,同學大都寫的很宏觀,要不是想當醫生學習悲天憫人的史懷哲,就是做個環遊世界的大富翁。

而我心目中理想的人生,竟是:「婚後不與公婆同住」。

30年的觀察下來,發現奶奶和媽媽都沒錯,錯的是我爸不夠有智慧。

婆婆代表舊傳統,媳婦則象徵著新思想,爸在中間的確為難,但一開始不願意多花點時間做橋樑的後果,就是未來必須承受三、四十年的折騰。每當婆媳間為一言不合氣氛膠著,我爸的行為模式只有兩種,一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臭罵我媽一頓,二是摸著鼻子悄悄逃離案方現場,這兩種行為都很彆腳。

大概在10歲左右開始,就認為自己有必要挺身而出做個調庭者,顯然老爸在這方面全然沒長智慧,藉此造就了從小懂得耍寶緩衝肅殺氣氛的好本領,婆媳之間的衝突不像美伊問題那樣有頭蓄,起因多半無聊到吐血。

中國男人受制於百善孝為先的觀念,事發後習慣性先責備妻子,必竟老婆是晚輩母親是長輩,卻沒想到這種做法只會把事情搞的更糟。

不管妻子對與錯,必竟她心裡有相當程度的委屈,這時做丈夫的再給予責難,只會加重她對婆婆的怨懟,混合著"我在這個屋筵下是外人"的想法,日後當然冰洞三尺非一日之寒了。

媽怪奶奶帶著我和弟弟看太多電視而荒廢了課業,所以從小我就避看電視;奶奶怪媽愛亂花錢送我們去學些沒用的東西,因此我總是硬著頭皮參加各種比賽,鋼琴、繪畫、作文、書法.. 想辦法拿點獎狀回家省的媽受累。

媽抱怨奶奶每次洗碗都洗不乾淨,於是每天我和爸輪流洗碗省去紛爭;奶奶不喜歡媽每個週末回娘家都大包小包,每次要回外婆家時,我會偷偷把帶給外公外婆的禮物塞在自己的背包裡...。

到覺得小夫妻大可選擇父母臨近的房子過小兩口生活,千萬別被"孝"字符咒貼住了腦袋,誰說住在一起就一定是個孝子?誰又說住隔壁巷子就是孽子?

家庭合諧應該也包括在"孝"字的定義內,男人以為自己的媽是好人、自己的老婆也是好人,所以信心滿滿的把兩個好人塞在一個屋筵下,這種想法真的不夠有深度。就算住外面需要一筆費用,但再多錢也換不回和諧的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