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09:39:36幻羽

~聽禪~ 2017-03-18~03-26

http://i3.szhomeimg.com/o/2015/03/25/03251508227056520.JPG


                  *幻羽*題~聽禪


          歲月流、無明沉  滌淨閃爍的塵淵

          聽萬劫流轉禪音

          誰駐足、誰跨越  剎那飛掠的疑情

          撩起悟道的心弦

          誰深參、誰破疑  幾度春秋的疑團

          撥動禪悟的心旋


               2017-03-18 05:16:59



             似綿綿的雨  扯不斷的絲線

             牽著我拉著你  誰如此有力

             牽動心弦冷暖  瀰漫著幽思

             輕灑那善惡  滴進無邊執迷

                   那─這該如何

             走入參修的路  揮別那執妄


                    *
幻羽*偶捻

 

很多人誤以為修行必是一條苦行之路,非得放棄種種享樂,才能到達解脫的境界。其實這是相當矛盾的,既然希望脫離困境,卻又需要走上苦行的路,這樣的矛盾對於人生有何幫助?事實上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一個人若要改變執妄,只有他自己想要改變,所以怎樣令他改變,這善巧法就是讓自己“活在當下”而識破執妄得以改變自己。在求法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心態就是善法欲,任何禪修之“法”皆是自己要主動去追求的,才能獲得到利益,而不是被動地去處理或配合。

修行禪法的當下因緣很重要,所以要多多親近善知識。因善知識具有方便力,能夠幫助行者去破惡而生善。其殊勝的修行在面對煩惱執障時,不要有藕斷絲連,愛斷不斷的猶豫。龍樹菩薩說:『無我智是一個如實的觀察。』就是說本來就沒有我,要恢復本來面目─如實觀之!

《楞嚴經》它不對治妄想,它認為對治妄想產生一種對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覺照,觀察你的本性是清淨的,『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根本就沒有妄想。在大乘的修心法門當中,天台宗是去找他的過去,淨土宗是找他的未來,禪宗是以悟入“空性”的本質─無常無我、無我無我所,為畢竟空。

一切法是染淨和合的,行者用什麼因緣來面對,往往危機也就是一個轉機。所以當下就使整個“法執”、“我執”慢慢地淡薄,用平等心來面對一切因緣


觀果知因,反省自己今生的果報有哪些,就可以知道自己具有這樣習慣性的善惡業心習性,有些自已在省悟後是應該要好好地處理與修正的。所以修行的內涵,不是每個人都相同的,佛陀宣說眾多的教法,並非要每個人同樣去修,而是要針對自己比較弱的部分去補強,若某方面做得很好了,就不用再去加強。

《般若經》專門破執,你講一個東西,它就來破,破到最後就無有少法可得有的經典則是建設性的,它要你這件事要做,那件事也要做,這屬於有相行。在滅惡方面,惡法雖有很多,但哪些惡法絕不能觸犯,若觸犯馬上會障道在生善方面,善法雖也眾多,哪些功德一定要先成就,否則將一事無成。佛陀在臨命終時,對滅惡生善的內涵已沒有時間廣說,只能抓住重點宣說,諸位在閱讀《佛遺教經》時,亦將能體會到佛陀的徹底悲愍慈心。

聲聞法主要是對治三界的見思煩惱,所以對凡夫是比較實際一點,因我們現在經常所起的煩惱都是三界的見思煩惱惑,所以如果能善加利用聲聞法,對我們現前的環境來說特別扼要。精進與不妄念之間皆重於身、口、意的行動力,對所修的法門能專一相續不斷的用功,不妄念則較偏重在內心智慧的觀照力。

              2017-03-22 21:37:07

          「歸零」

適時把自己「歸零」,心胸會更開闊。人生,難免會有成功與失敗、順境與逆境。順境時,把自己適時「歸零」,可以戒驕戒躁,消除「驕嬌」二氣,不把成功和順境當「包」背起來逆境時,固然會失去很多,但能在失去時勇於「歸零」,才能重新面對自己,從頭開始,積極奮。就像春節前的大掃除,把那些沒用處的東西除掉,把有用的珍品拂拭乾,就可以窗明几淨、心情舒暢地迎接新春。

其實,人生也像時鐘一樣,到了子夜就要「從零開始」,只有歸零,才會有新的周期與輝煌。歸零心態就是把自己心靈裡的一切空,把已經擁有的一切剝除,一切歸於零的心態。實際上,無論何種境況,能適時把自己「歸零」,總是海闊天空,心胸豁達。

把自己不斷「歸零」就是一種心靈上升與提高,也是一種難得的積澱與涵養。「緊巴掌,手裡什都沒有張開雙手,就會擁有整個世界。」身處塵世間能適時把自己的心「歸零」,當然不是妄自菲薄或消極避世,而是持有人生的洒脫與從容,再去面對眼花繚亂的花花世界時,就會多一分明世的醒,多一分心態的淡泊。

適時把自己「歸零」,就會不斷重新開始,永葆春。人生最大的敵人莫過於自己!一個人是否成功,大抵決定於在不斷把自己「歸零」的過程中能否戰勝自己。

比如「升遷」作諸多官者競取的目標,有些人忙活半天當不上官會痛心疾首、痛不欲生;有些人升遷之後卻忘乎所以,以官大本事長,獨斷專行,聽不得不同意見,竟至出現重大失誤被罷被免。道理很簡單,升遷了,實際上正是一個「歸零」的開始,重新確定前進目標,敢於從「一」做起,才能取得新的突破。

又如有些人取得了成績或榮譽,卻不把心態「歸零」,不思進取,喜歡吹噓,總是在成績與榮譽上「睡大覺」,也就無法再次取得成功。反觀一些原本做出過「貢獻」的貪官墮入深淵的行徑,無不是邁不過「利祿、地位、權色」這道「坎」,一失足遂成千古之恨。很多的事實一次次警示人類,在人生的要緊關頭,必須要有「歸零」的心態,思想上「從零開始」,實踐中亦能「從零做起」。

放下「階段勝利」的「包」,把心態調整到坐標原點,保持極為清醒冷靜的頭腦,辯證地看待已有的成績,在人生的要緊處頭腦醒,明白自己究竟有多輕多重,知道自己到是誰,放下包,面對現實,才能永寶自己心境的平衡

適時把自己「歸零」,就會不斷追求卓越。需要一步一印地前行,不斷把每邁出的一步都當作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也就是在一個成績「歸零」之後再贏得新的成績。這取決於當下的心態。有什樣的心態就有什樣的努力有什樣的選擇就有什樣的結果。要想獲得事業的一次次成功,首先就要調整、完善、升華自己的心境。

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能將心
歸零,放下包,輕裝上陣,把每一次成功都視新的起點、新的希望、新的挑戰,新的成功就會在不遠處向招手。智者說,心態歸零,責任才能歸位。且把自己「歸零」了,就會煥發出一種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等待、不埋怨、不消極。自能奮發進取,積極學習新事物,適應新環境,接受新挑戰,創造自己另番的成果。


適時把自己「歸零」,體現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聰明和大能力。在不斷「歸零」的基點上,讓人生時時起航,自會披荊斬棘,
到達勝利
理想的彼岸。

                 
2017-03-26 03: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