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31 00:32:49陳謙

莫渝與《笠》下的歲月

 

 文、圖片提供∕陳謙(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專案助理教授、《當代詩學》學刊主編)

 

莫渝本名林良雅,1948年生,曾任國小教職,退休後曾擔任桂冠圖書公司文學主編五年。近年有詩集《革命軍》、《走入春雨》與《笠詩社演進史》問世,前者代表莫渝對於詩創作一貫的堅持,後者則是對笠詩社的關照與支持。

對莫渝而言,過去「詩人」這項冠冕是副業,而今詩人成了他的正職,詩人亦既是莫渝文學志業的所在。除了每週會往返苗栗聯合大學講授文學(台灣文學、世界文學)與藝術課程之外,莫渝生活的場域一直不離台北盆地的範圍,也與詩文學愉快為伍,從不覺疲累。莫渝的生活歷程,一直與詩文學不脫干係,而莫渝從寫詩讀詩以來,最常往來的社群,一直是1964年創刊的笠詩社成員。

莫渝說:「常常會這麼想:笠的歷程是我詩文學生活成長的過程。」也因此,莫渝對於「笠」這個團體的情感認同極為強烈,笠詩社的相關活動經常是莫渝日常參與最多的文學經歷。

 

 

莫渝和笠詩社的互動

 

     笠的歷程為何是莫渝生活成長的過程呢?莫渝實際加入笠詩社的時間在1983年,但早在1965年七月,受到當時笠主編趙天儀的邀請,即開始進行投稿的活動,可能是因為不再有升學壓力,對學校功課不很在意,常常看文學相關書籍,又認識了幾位文藝朋友,如余成楠、陳恆嘉等,跟文學的關係更加密切。

與笠成員接觸的開端,根據莫渝回覆莊紫蓉的報導時提及:當時,學校有一個社團刊物《蘭心詩刊》,我在第二期介紹鄭愁予的詩,第三期介紹桓夫、趙天儀等以雨為主題的作品。也就是說自 1965年末和 1966年初,莫渝已經和趙天儀及其他笠詩人有所接觸,更進一步於台中后里的文學活動中結識張彥勳(1966一月三十日),莫渝也曾參與陳千武老師《詩展望》油印版的寫作,作品也在《笠》十三及十九期中刊載,所以莫渝與笠詩刊的關係,一直是讀者、作者(譯者)、詩友的多重角色。莫渝於是與當時笠》的主編趙天儀往來日益頻繁,並開始參與笠所舉辦的相關活動,莫渝談及當時在校園的活動,他說:「《笠》詩刊創刊於19646月。1965年秋冬,我在台中師專五專部的專三上學期,我開始接觸《笠》詩刊及其部份成員,亦在校園透過合作社及同學間的人際推銷《笠》詩刊;我的詩作〈夜之外〉,以佚名發表於《笠》詩刊第13期(1966.06.15.)、〈晨之死〉以白沙堤筆名發表於《笠》詩刊第19期(1967.06.15.)。我其實在1970年代初成為「後浪詩社」同仁(發行有《詩人季刊》),但一直是《笠》詩刊的詩友、讀者兼作者;1970年代後期,離開「後浪詩社」消息一出,鄭烱明聞訊,立即推薦我加入「笠」詩社,但我並未十分積極,印象中並未繳交《笠》的同仁年費,與「後浪詩社」的同仁情感猶在,雖少有活動,但日常生活上還是相互鼓勵創作與意見交換。

 莫渝在《笠》開始活動的轉折點,是1975年到板橋之後的事了。後浪詩社的《詩人季刊》出刊遭遇困難,同仁慢慢離心分散,詩的活動減少,「我離開不久鄭明介紹我「正式」進入「笠」;在這之前,我已經在《笠》發表過不少文章,特別是法國詩的介紹,所以趙天儀或是李魁賢說過,這個階段由於我介入法國詩的翻譯,使得《笠》的譯介方面更豐富,因為早期《笠》的外國詩譯介,偏重在日、美、英等國的詩,法國詩作幾乎沒有,很高興由我來進行補充,令《笠》的視野不侷限在本土。

 

主編《笠》的專題策劃

莫渝自認為在加入笠詩社之前,即有一項掛在心中未完成的作業,在1970年代後期,莫渝開始有系統的詩人訪問加評論的計畫,可惜因為後繼乏力,未能成就一本專書的規模。直到1983加入笠為同仁,才陸陸續續利用公餘課後撰寫《笠下的一群》,此書19996月交由葉紅主持的河童出版社出版,其前言〈笠下的一群〉論文則為因應《笠》詩刊臨時受託所撰寫。

莫渝自1983年正式為「笠」同仁迄今。約1990年代及新世紀2000年至 2005年間,亦多次擔任《笠》社務委員。20058月,江自得擔任新社長,約請莫渝擔任《笠》詩刊主編。編務作業直到20129月辭職為止。共負責《笠》詩刊主編約七年43期,從《笠》249期(20051015)至291期(20121015)。

對於編務單元的選題,莫渝提及:「《笠》詩刊為雙月刊,每年出刊6期。六月號是《笠》創刊紀念期,每年六月號,莫渝規劃為笠詩人的整體活動;笠有五、六十位同仁,要全部到位,實有困難(有些停筆,有些疏忽),僅能求取多數,這樣的專輯有:「笠詩人手跡」、「笠詩人讀詩冊」、「詩人的迷戀」、「笠詩人影像與詩」、「笠詩人母語詩」等。六月號之後的八月號,莫渝期待詩人的散文書寫,希望詩人同時提供與專輯有關的詩與文各一篇,同時亦約請社外詩友參加,先後出刊「詩人色彩學」、「詩人愛情社會學」、「詩人地誌圖像學」等。《笠》詩刊一直有篇幅介紹外國詩,莫渝認為:我比較希望集中於某一期,且量多,因而也出現「俄羅斯20世紀詩選專輯」、「西班牙語 20世紀詩選專輯」、「蒙古當代詩選」等,這樣的規劃與實踐,主要期待當事人能擴充篇幅,印製成書(單行本出版物),流通書市,以利閱讀。」莫渝對於編務有其系統性的企劃,現將其外譯詩作專輯以圖表整理如下,更可看出莫渝經營之用心及其匠心獨運之處:

 

 

期別

出刊日期

專題名稱

254

2006.08.15.

俄羅斯20世紀詩選專輯

255

2006.10.15.

西班牙語 20世紀詩選專輯

257

2006.02.15.

「蒙古當代詩選」專輯

263

2008.02.15.

越南「風笛詩社」笛人專輯

275

2010.02.15.

拉丁美洲當代詩選譯  專輯

笠詩人作品   專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笠》在草創時期由於經費所限,篇幅多有限制,幾十年刊物的成長延續下,同仁也日益並刊物提供更多財力的援助,使得《笠》這份刊物的主編可以不受拘束,揮灑自如,有時超過300頁,目的是使專題更見完整,這是莫渝談及編刊物時的自由,而在專輯製作同時,多能依進度完成,在同仁稿件之外,「笠壇三溫暖」亦多獲外稿援助盛多,詩人如麥穗、朵思等都大力幫忙撰寫。偶而會有些擦槍走火的小意外,例如一篇〈自以為是〉(【編後記】,載《笠》詩刊290 2012.08.15.),人人搶著對號入座,一篇李長青的開卷語,也引來各自不同調的意識解讀……但這些其實都不影響莫渝對《笠》這詩社本土屬性情感的認同。

莫渝說:「從《笠下的一群》到《笠詩社演進史》,莫渝沒有階段任務,應該也沒有歇息的時間表。」可以知道莫渝為何說明自己的生活一直與笠緊密結合,他沒有階段性的任務,莫渝有的是一雙肯認母土關切現實的眼睛,正為我們找尋適合的字句,誠懇而真情地為你我譜寫台灣的人情與風物。

 

 

文訊 6月號/2014 344

 




莫渝與《笠》下的歲月


(悄悄話) 2019-12-12 1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