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1 03:24:53黃雅蓉

鼓佬

  今天永樂國小兒童歌仔戲團演出,盛事結束,仍感興奮,興奮於學生的演出成果、興奮於編導的《是誰偷寶劍》受肯定,但更多的好像是身為「鼓佬」這回事。

  算算自己公開場合的武場經驗,到目前為止,屈指可數,一次是土城教師歌仔戲團的示範活動上,一次是新店玫瑰社區歌仔戲社團的成果表演,已忘記哪個是第一次、哪個是第二次,不過兩次都是《草橋結拜》,鑼鼓相單簡單,而且是一人包辦上下手;至於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到今天的第六次,則都是自己編導的兒童歌仔戲《是誰偷寶劍》,而且目前為止《是誰偷寶劍》總共演出過六場,這六場都有我擔任武場的記錄。

  第一次的《是誰偷寶劍》,因為鼓佬睡過頭、面臨開天窗的窘境,當下只好由身為導演的我擔任鼓佬的工作,當然啦,我只會唸鑼鼓經、還稍稍會一點點下手三合一(鐃鈸、大鑼、小鑼)的打法,至於鼓佬的手勢呢,則只會最簡單的小介(大…台),所以這種臨時上戰場的情形,當然是我只能用嘴巴交待下手要什麼鑼鼓,「你自己“鬧場”一下」、「待會兒要一個“倉”」、「演員要下台,打“倉才倉才”那一種」,更絕的是,「待會要“八大倉”喔,好,來!咦,你怎麼只打“倉”,沒有打“八大”!啊,對不起,“八大”是鼓佬打的!」,哇哩咧,最後在沖沖趕來的鼓佬出現後,才結束我的第一次《是誰偷寶劍》鼓佬經驗。

  而針對《是誰偷寶劍》小場面小成本的製作考量,劇團決定以文場卡拉、武場現場的方式呈現,加上《是》劇的鑼鼓還算簡單,於是決定訓練海山的夥伴擔任武場工作,並由自己打頭陣,才接連有二次三場的鼓佬經驗,至於這二次嘛,都是自己包辦上下手的。

  為什麼要一人包辦上下手,不是為了省經費、也不是我很高桿,實在是因為我不會鼓佬那繁複的手勢,根本指揮不來,換句話說,就是我一人包辦上下手,比我指揮下手容易多了,所以才來這麼個“全武行”,呵。而直到今天這二場,我才真正體驗和享受到鼓佬的滋味。

  本來今天永樂年度公演,我只是以指導老師的身份參與,演出前最後一次響排,才因故變成我多擔待鼓佬的工作,而為了能夠擔任稱職的鼓佬,開始猛學手勢、猛練手中那雙鼓箸、今天更和二歲娃猛配默契;下午場打得雖然還有些狀況,但,不至影響演出太大,晚上則一路過關斬將,順利完成武場的任務,包括一錘鑼長尖、流水、大鑼抽頭、小鑼抽頭、四擊頭…等等,在以手中雙箸指揮、外加事先的提醒之下,完成了我的第一次真正的鼓佬經驗。真的很興奮。

  開始注意鑼鼓對於表演的重要性,是飾演《訪英台》折子的士久表演傘花的身段,當時身段怎麼做怎麼不順,被人稱“萬能仔”的葉明德老師指出,因為我的身段沒有配鑼鼓!啊,鑼鼓!葉老師當下將鑼鼓唸了一遍,啊????有聽沒有懂,於是飾演銀心的顯源就拿出紙筆,把這個如提醐灌頂的鑼鼓經寫給我猛背~「隆咚 大大大台倉而台才乙才台倉 大扑台~倉」,這個鑼鼓京劇稱為「奪頭」,歌仔戲則稱「葫蘆尾」,而就是這個鑼鼓,讓我開始注意身段與鑼鼓的搭配、讓我開始了解戲曲表演與鑼鼓結合的重要性,也讓我在教學時採取先教學生背誦鑼鼓再練身段的方法。懂得善用鑼鼓的演員、懂得用鑼鼓帶動身段的演員,可以只出七分力而達到十分的演出、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個戲曲演員應該要懂鑼鼓。

  因為需要而開始注意和認識鑼鼓,不過演員是需要了解鑼鼓,倒未必要真能打鑼鼓,畢竟武場又是另一門專業,和演員一樣,都需要長期投入、專心從事、不斷學習才能得心應手,武場一樣不容易,而以武場上下手來說,鼓佬更不容易,除了鑼鼓經、手勢、腕力…等基本功底之外,他還得具備戲的敏感度、懂得戲的高低起伏,就像演員以聲音、肢體、表情來表演一樣,鼓佬則是以鼓箸和鑼鼓經來演出,同樣得詮釋戲的抑揚頓挫、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這是這次擔任鼓佬的體會。好的鼓佬、打得出好戲的鼓佬,不容易。

(照片就是民國88年4月24日,擔任土城教師歌仔戲團參與土城桐花節示範活動時的武場”風光照”,地點在大墓公的康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