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20:09:59幻羽

─業缘→禪缘→機緣─




在人生旅途中的執念,往往會無形中牽引著業
奔騰。

行者若以禪修的意念去面對,無論舞動的業
是善是惡;

每個當下自然逐漸形成了禪
,那就是悟道的機緣!

         流轉紅塵難計痕,幾度春秋無盡

                     *幻羽*題


 

張懷在《書議》中評“小王”王獻之書法時曰:“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於行草,又處於其中間,無籍因循,寧拘制則,挺然秀出,務於簡易。情馳神縱,超逸優遊,臨事制宜,從意適便。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筆法體勢之中,最風流者也。”

註: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琅邪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與族弟王區分,人稱王大令。與其父並稱二王。逸事多見於世說新語中。

這一段文字說的是王獻之的行草,但將此移評範揚的畫,頗有幾分恰當。範揚在兩個世紀之交的幾年裏似乎得到了神助,以爆發出來的勁之力將自己的畫境大大地做了提升。在他的作品面前,可以切地感受到他作畫之際“情馳神縱,超逸優遊”的狀態,就筆墨的意態而言,他濃筆酣墨,落在幅上皆成“文章”,呈示出解衣磐的暢快,達到了通權達變的火候。就描繪的內容而言,他打通了山水、人物、花鳥原有門類界限,只要面對自然,便能“臨事制宜,從意適便”,信手拈來皆得理法,在散亂的節脈中蕩起形象的生機。范揚人到中年達此大手筆境界,堪稱在畫壇上占了一席“風流”。

範揚的畫看上去滿幅輕鬆,但卻埋伏了雄之骨和深厚學養。他對傳統雄渾一體的畫風顯然是體悟頗深的,從宋元繪畫到黃賓虹,都是他直接吸收的物件。他的胸臆開敞,喜讀群書,讀畫史畫論及文化論著,養成腹中經綸和思中識度。他也注重生活蒙養,投身于自然懷抱,採集養分,蕩滌心靈,這些學養、才情、能力都是構成範揚繪畫風格的基礎,使他落筆便生墨韻,筆筆相連,連成景致不如縷的大千世界。

但是,範揚的智慧系統似乎還有一個玄機未得披露。他何以能將極平凡自然的景致畫得生機頓出,如同天造而成,“自然”得完全沒有法度的痕跡,這大只能歸結於他將禪宗的“頓悟”化解於心,將禪機透在筆墨形象中。禪宗的理論認,“頓悟”是包含有感知又超感知的認識瞬間。悟道之際,個體生命與外間世界形成了如火光閃耀般的感性直接關係,倏忽之間觸及自然世界神秘的精神本體,體悟用邏輯思維百思不得其解的生命之謎。可以揣想,範揚在作畫之際的態度就是一種“頓悟”狀態。

範揚畫中那些流暢的線條就是“悟”的附體,不受理性支配,一任感覺流發,在畫面上成歡躍的精靈。因此,他每幅畫的感覺是完全不可複得。禪宗悟道離不開“機”的觸動或引發,常常是受到某一機緣的發而“頓然曉悟”,“悟”到刹那間、“即時豁然還得本心”,“其解脫在於一瞬”。在範揚那裏,機緣的“機”就是他面對自然與視線中的事物。他山水的丘壑形象不是從理性選擇來的,他甚至棄傳統歷史中那些經典格式,也放棄自己經驗中的“先驗圖式”,謀求一種“即興”狀態下與物相接的因緣,只要能觸及眼前的自然生命,他的筆下就生髮自然的意態。

所以
範揚的畫看上去在景物選擇上極隨意,作品卻擁有極高的境界。他的“悟”與自然的“機”相撞的瞬間,便如同一股風拂去眼前塵埃,使畫面頓時明澈透亮起來。“悟”與“機”的關係就是創造主體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在中國哲理中,這二者二分又合一,二分是現象,合一是本質,是可能達到的境界。這是中國特有心與物、自我與世界、創造論與本質論的智慧圖式。

這與西方傳統很不一樣,以至於與現代西方哲學家如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等大哲都借“東風”以明拭“西洋鏡”。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新表現主義繪畫
了打破繪畫的靜止狀態,就用一種外部力量“介入”的手法造成畫面的戲劇性效果。在繪畫上,他們也曾想達到一種令人驚訝的生動性,但往往不能奏效。而在中國畫家這裏,只要學養和性情達到一定高度,就會有一雙擾亂世界的慧眼。
 



範揚,19551月生於香港,祖籍江蘇南通市。曾任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授、博士生導師。現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兼任南京書畫院院長,中國藝術究院中國畫院究員,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畫家範揚作品多次參加海內外各級大型展覽,多家專業刊物作專題介紹。作品《支前》,《苦麓煙巒》等中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等展館收藏。中國畫《支前》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 

範揚擅長中國畫,工寫兼備。工筆重彩《唐人詩意》組畫,設色精當,溫潤蘊藉。山水畫作風淳厚,筆法沉雄,水墨華滋。多作實景寫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繪事畫境,更上層樓。偶作花鳥,師法藤、白陽,新俊逸,不讓前賢。指導國家畫院範揚工作室學員的專業培訓和學術究,遍歷名山大川,搜盡奇峰,積稿盈囊,歸來創作,成果頗

畫家範揚設計有《太湖》特種郵票、《周恩來同志誕生100周年》紀念郵票、《普陀秀色》 特種郵票。出版印行有《水滸人物全圖》,《範揚畫集》等。 

範揚的山水畫注重心靈意象的抒寫,但沒有脫離對客觀自然山水的認識和感受,也沒有做傳統筆墨程式的簡單組合。他不斷從大自然中獲取新的審美感受,使自己的藝術創作永葆生命活力。他走出書齋,去皖南、西藏等地寫生,直接體驗自然給予的迪。

在大自然中體察造化之妙,探尋
水的內在精神。在走入自然的過程中,範揚的確昇華出了更多的藝術感悟。範揚畫,畫得更加沉鬱厚重了,表現形式上卻更加自由、放鬆、灑脫,逐漸形成了更具自己時代特徵的筆墨程式。



範揚用一支筆記錄生活裏的大事小事;他始終保持敏感,發覺生活裏的點滴樂趣;他用畫筆記錄美好,記錄人間世事。他是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範揚。請一起來聆聽藝術帶給範揚的神奇與魅力。

Q:如何看待中國畫文化的前世與今生?

範揚:中國畫的前世源遠流長,在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高峰,像范寬、徐渭、董其昌,他們的成就難以逾越,就像歐洲很難有人能超越米開朗基羅。中國畫的今生需要聚焦的點應該是如何在這個時代煥發新的光彩。我是畫中國畫的,有時,純粹去看一個中國畫畫家作品時,很難找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色彩缺少衝擊力,樣式也是層層相因,格局也很難有大的變化,陳腐、陳舊的東西難以避免。對於中國畫,今生我們需要投入的精力和心血還需很多很多。

Q:中國畫該如何迸發新的生命力?

範揚: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如果用宋代線的空靈加上敦煌壁畫的色彩,或許會生一種嶄新的藝術。不過,目前我還沒看到能做的如此之好的藝術家。作畫中國畫的畫家,我們可以在古畫中汲取到很多沛的養料,明時期的文人畫,唐宋、上古等時期的雕刻、瓷器、玉器、彩陶藝術,這都是我們極好的學習材料。而對於現代的畫家,我們處在最好的時代,我們比先人們眼界更加開闊,我們的先輩像徐悲鴻先生等一批人物,了不起就是去歐洲留學,他們很少有全世界遊歷的經歷。而我們現在的畫家,幾乎到過全世界的各個角落,創作環境也好太多。所以創造更加超越前輩們的作品我們責無旁貸。

外婆的導伴隨我一生,用墨要濃,用筆要厚”!

Q:現代的年人對傳統文化認知少,練習書法的人也比較有限,年人有什建議?

範揚:我們的年人應該練習中國書法,學書法實質上是在學習一種規範,就像練習鋼琴,我們知道練習鋼琴需要智慧,更需要循序漸進,有人曾說,鋼琴能學好,數理化、語文、英語幾乎都不在話下,?因練習鋼琴養成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的是的智慧。練習書法也一樣,除了鍛煉的思維和學習能力,會悄然發現,書法裏還能看出的心性。毛主席的字就是天馬行空,蔣介石先生的字就是規矩有加。

Q:那是從何時練習書法?

範揚:我從小就練字,我的外婆曾導我說,寫書法,用墨要濃,用筆要厚,以後才有得宰相做。外婆這句話,至今對我影響很大,如今我也喜歡寫渾厚的字。出於好奇,我還真研究了不少宰相的書法作品,民間的這一說法,還的並非空穴來風,會發現,很多宰相的字確實寫的厚重,而同宰相的王安石,他的字寫的劍鞘、挺拔、稍微有些薄,他的命運也是大起大落。

創造藝術和創造文學的衝動跟創造生命的衝動是一樣的

Q:如何看待藝術和生活的融通性?

範揚:生活裏處處都是藝術,我畫的作品就是家事、國事、天下事,我喜歡用畫筆表達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給作品集起名《如是我聞:範揚世事繪》。生活裏處處都可記錄,而藝術家需要對生活擁有高度的激情,不能把自己關在象牙塔里,不然會缺乏難得的熱情,沒有熱情會有創作的衝動呢。曾經有媒體採訪貝克漢姆,問足球帶給他的是什,貝克漢姆的回答是激情。這個回答令我意外。我以激情只在藝術家這裏存在,沒想到足球也是如此。作家傑克·倫敦曾經說過:創造藝術和創造文學的衝動跟創造孩子的生命衝動是一樣的。有激情,有熱情,才能創造出無愧於自己,無愧於時代的好作品。 

           (來源:2018-04-19 10:04 網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