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7 11:00:00曾老師的學生

生命逐步向自我回歸——[莊子與你]88

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大宗師〉第三段)

 

上一回談到女偊跟南伯子葵說明如何才能達到真人境界的工夫修養歷程,其原則無非就是自外而內,逐層放下對生命存在所涉及的一切外在條件的執念。最後就能體現生命大清明(朝徹)的絕對自由境界(見獨)。這時,一切外在條件都不足以干擾他的生命存在,這就稱為「殺生者不死」。「殺生」者,取消一切對生命存在所涉外在條件的執著也。這些條件都是有限而暫時的,取消了之後就能呈現出生命存在的絕對自由(不死)了。但一般人卻相反地拚命維護那些有限條件(生生),如追求健康長壽、青春美貌,卻不知那反而會增添生命的無限負担(不生)。所以女偊說真人對人生偶然的種種際遇(其為物,即處置種種所遇的外在條件),是無所揀擇、無所迎拒的(將,順物也;迎,逆物也);成也罷,敗也罷,都欣然接納。女偊稱這種無可無不可的心態為「攖寧」。並解釋這種接納一切際遇的心態也不是自然就有的;也都是在每一次際遇中,從不免有所衝突摩擦(攖)到及時省悟放下(寧)而學到的(攖而後寧)。

南伯子葵聽完女偊這一番開示,不由得敬佩莫名,忍不住問女偊說:「這玄妙的生命真理,您是在那兒聽聞到、是跟誰學到的呀?」於是女偊展開了一串傳道的譜系,大體上是從有形有相逐步追溯到無踪無影,女偊說:

在傳道譜系中,最近的一環是文字紀錄(副墨之子,墨者字跡也,可以傳抄、印刷而出現副本,故曰副墨),文字紀錄之前是口耳相傳(洛誦之孫,洛即絡,絡續也,絡誦即一人接一人地傳話),口耳相傳之前是真實的感官經驗(語與文都是人為的紀錄),首先就是視覺經驗(瞻明,所謂眼見為憑也),視覺經驗之前是聽覺經驗(聶許,聶者,附耳之聲也;許者,那兒也,指聽聞到耳邊的聲音),聽覺經驗之前是生命的種種自然行動(需役,需者待也,止也,役者行也,需役猶言行止。視覺聽覺指外在的對象,需役則是開始回到自己身上),行動之前是自家生命情緒的自然抒發(於謳,於是語辭,無義;謳是唱歌,人自在時是會不自覺地哼歌),情緒抒發之前就是生命存在本身了,首先就是無形無相(玄冥,幽暗看不見也),再來就是無聲無息(參寥,寂寞無聲也),最後就是生命原始的存在(疑始,此時已完全不可說,故曰疑)。

原來女偊所說的生命真理,就是生命純粹的存在,沒有任何後天添加物的存在,乃是損之又損到極致的自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