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4 21:49:22Amélie

《困在大腦裡的人》安卓恩‧歐文〔采實文化〕




困在大腦裡的人:揭開腦死、昏迷、植物人的意識世界,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探索生與死的邊界
INTO THE GRAY ZONE:A Neuroscientist Explores the Border Between Life and Death
安卓恩‧歐文 Adrian Owen










 這大腦也太難了解與神奇了,作者花了二十幾年做著意識灰色地帶的研究與探索,歷經無數次不知是否成功的實驗,與各種問題的衝擊,雖然成果不是能治癒病症的藥,但經由一次又一次的研究發現,逐步讓人擁有了更多的希望與信心,也使得更多的科學家加入這個研究的行列,其中不得不說,科技的進步是這項研究的一大功臣,這整個作者稱為解碼思想的科技研究的演進過程,讓人充滿疑惑與無奈,很多時候,不是找不到答案,而是有太多無法掌控的因素,無法確定告訴世人這個答案到底對不對,又有很多不可為的部份,礙於實驗研究諸多的限制,還有病人、親屬之間的意願,再加上法律制度的問題;人通常是解決問題時的最主要問題。

 起初作者開始研究大腦,以為從事學術研究用最新的科技去破解大腦奧祕,就能找出神經性方面疾病的治癒方法,且能徹底解決這類病人的問題,他致力於解開人類心智運作模式,開發新療法的神經科學家為目標,他當時一起在醫院工作的女友莫琳,原本也是研究員,但認為幫助病患改善眼前遭遇的困境,才是對病患比較好,所以改投入精神的醫療照護,成為精神科護士,她提醒他要以造福人類為研究的重心,但他聽不進去,兩人工作方向與觀念、想法嚴重分歧,漸行漸遠導致分手,感情生變的兩人只剩對彼此的敵意,但命運卻仍連結著彼此,後來莫琳在一九九六年因腦部的動脈瘤破裂,成為了植物人,讓他有所頓悟,展開不同的研究方向,隔年他第一次使用「正子放射斷層造影掃描儀」掃描植物人--凱特的大腦,就是因為莫琳的關係;經過「正子放射斷層造影」可以了解患者腦袋裡的狀況,但他掃描植物人,得從嘗試刺激大腦的方法著手,掃描測試的目的,是要確認病患是否還有意識。

 原來植物人與昏迷的病患不同,植物人可能可以張開眼睛,或許可以發出聲音,但表面上對外界毫無反應,無法得知其人是否仍有意識。

 作者每次實驗研究有所進展,都是有甦醒過來的病人的功勞,病人會醒來,卻是因為其親屬不放棄,用愛努力的結果,只是被掃描這件事,還是得到多位脫離意識灰色地帶病患的感激,讓他們覺得有被找到的喜悅;我想,要一窺大腦的奧祕,需要眾多醫學人員、科學家想方設法的努力,還需要有人類自己的愛所展現的奇蹟。

 作者這研究植物人大腦所使用的掃描工具,從有少量輻射危險得限制掃描次數的「正子放射斷層造影」,到使用沒有輻射,不會被限制的「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機器,已是很大的進步,但後來發展到用「行動腦波車」可去患者家或所在的醫院,就方便了許多,很多原本無法實行的部份,都得到了解決,畢竟那些患者要移動非常地困難,也有費用負擔的問題。

 從這書裡,你會以為近代人變成植物人,好像還蠻容易與頻繁的:舉凡遭到強烈撞擊(這部份最容易發生)、大腦病變、長時間缺氧、因疾病--腦部的動脈瘤破裂、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等,導致人陷入於「意識灰色地帶」,與外界斷了連繫。

 說實在,對於不是文學、小說的書我比較沒興趣,想到要看花腦力的書,也是需要很多時間去理解,就覺得難,但這本書的書名其中「困」字,讓我很有想像的空間,整本書道來各種植物人的遭遇,每個個案都不盡相同,就像在看故事一樣,以作者寫作的方式,讓我對於不熟悉的科學、醫學知識有了些概念,下次再看到類似的知識,就不致於太過害怕而不敢接近了。

 要說那個科學的實驗研究真的有點麻煩,實驗之前要寫報告,實驗目的要先確認,有了重大的發現也無法臨時改變,科學的方法有點斤斤計較,關於在大腦裡找尋屬於虛無飄渺的意識這種東西,要研究到徹底,恐怕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這書裡面關於大腦的病的知識,我不陌生的,是大腦額葉的損傷所造成人性格的轉變這點,是從某個說醫院故事的港劇劇集裡得知的,而植物人或昏迷的病患,最後能醒過來,不知有多少戲劇節目演出,一定都是親情、朋友的呼喚、病人想清醒的意志力的結果,家屬或朋友在病榻前跟病人自言自語、陪伴,而病人有了些微反應的戲劇場景,在看這書時,時時浮現,我想科學家用冷冰冰的數據做分析,如果忽略那些不那麼科學,不可以量化的部份,將是科技進步的一大損失,始終人性、人們彼此間的關係才是世界要如何發展、走向的關鍵。

 作者從為科學而科學的菜鳥科學家變成有溫度、以造福人群為職志的轉變,是因為莫琳的關係,但為什麼作者沒有為莫琳做過掃描實驗,因為莫琳最後沒能甦醒,不一定可以成為對照的資料說。




原始發表網址:http://blog.sina.com.tw/pommes/article.php?entryid=69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