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2 06:28:47su yuin

媽、妻子,還是兒子

  在對美國1000位企業家的問卷調查中,有這樣一道題目:
  假設在一次水上航行中,你的媽、妻子和兒子同時落水,而你只有希望救起其中一個,你選擇誰?
  67%答救兒子,32%救妻子,1%救老母親。
  67%的人理由是:老母親已活過了人生的大半世,嘗過人世間酸甜苦辣,她人生的任務已基本完成了;妻子也總算生下了兒子;而兒子的生命才剛剛開始——所以三個人中,應把生的希望給兒子。
  同樣的題目再給1000位中國40歲以上的經理級人員:
  63%答先救媽,36%救妻子,1%救兒子。
  63%的中國經理們的理由是:妻子可以再娶,兒子可以再生,而負有養育之恩的媽卻永遠只有一個。
  有意思的是:同樣的題目再給1000位40歲以下的中國經理級人員,得到的答案卻幾乎與美國企業家同出一轍。
  在美國,有一門新興的學科叫做「進化心理學」。它從物競天擇的角度分析了為何當代美國社會是「兒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墓」。
  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往往比較遵循人性的生物性表現規律。而在一個秩序相對穩定的社會裡,人為建立起來的理念、道德和教育更有力量一些。暫且不談那些傳統的道德觀,諸如「忠」、「孝」、「仁」、「義」之類,是多麼容易在飛速碰撞變化著的利益關係面前遜色,在開放的當代社會裡,其一大特色是:扮演任何角色都不那麼一勞永逸了。
  記得剛來美國時,我鄰居的女朋友是一個非常美麗的越南女孩。她那特別的、不像東方人特點的輪廓常常讓我的鄰居男孩笑她是不是她媽「對外開放」的產物。這個越南女孩總是興致勃勃地帶來一些她的國家的音樂磁帶、風土人情錄像等等,邀我們一起去欣賞。當錄像帶上反覆出現一個四五十歲的女歌星形象時,她向我們介紹說:這是獨佔鰲頭二十餘年的越南紅歌星。於是我鄰居的弟弟誇張地向著電視屏幕張開雙臂說:「啊,啊,我從此要喜歡老女人啦!」
  中國當初的影星二十年不拍片還享有大明星的聲望,而當今「好萊塢」的影星一兩年不拍片就被遺忘了。因為新秀層出不窮。這就是競爭的無情和淘汰的殘酷性。
  在一個封閉和發展遲緩的社會裡,幾十年不寫作的,還被尊呼為「作家」;十幾年不唱歌的,還被捧為大歌星;做一個媽,也可坐享其成,其後半生仍有兒子養老。到了老媽時,不妨倚老賣老。美國人去台灣發現媽是由長子長媳撫養,大為好奇,回來還寫了一篇學術論文研究這一社會風俗。而在美國,「媽」這個角色是不斷在變化著它的涵義和內容的。
  生兒子時是媽,喂兒子吃奶時還是媽,花錢養兒子時仍然是媽,這之後,便是「現在完成時」的媽了。
  做作家、明星不再那麼省事;做媽,也不再那麼一勞永逸。辛辛苦苦做了一個媽,之後不迅速找到自己在社會生活中作為個體的新的角色感,便遲早會遭冷落和遺棄。
  不是忍心不救媽,而是競爭的涵義在於非此即彼、捨此取彼。倘若只有媽一人落水,那毫無疑問還是救!問題在於還有其他幾個同時落水了……當更為棘手的問題有待解決之際,媽便被撇下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便會有所謂的好漢輩出,一潭靜水就只剩定格的英雄寥寥了。然而,人類歷史的演化和發展從來就是以索取高昂代價為前提的。

Author :曹明華

鱷魚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