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2 17:58:41米多麗

小康媽看吳曉樂對談錄



我在聯合電子報上看吳曉樂跟曾凡慈的對談,她們談的是台灣父母界的某種現象,按照吳曉樂更精細的分類,那主要是家庭年收入
2百萬以上到數千萬不等的父母,所面臨的龐大育兒與教養壓力。

也就是說當人們以為,就算是在物價高的台北,家戶年收入2百萬以上,已算蠻可以的經濟水準,而這個階級的人還在高喊「養不起小孩」時,真是教大眾一把無名火升起~收入這麼高還鬼叫說養不起小孩,那收入更低的人不是沒資格生孩子?

其實,這群人很可能是在說真心話,不是在客套、或故意羞辱收入比他們低的大眾。吳曉樂很明確地指出,這個階級的家長可能陷入更強烈的比較之中難以自拔。當群組裡的家長們都在分享一晚兩萬的飯店好便宜、十幾萬的兒童馬術課很值得上、或是這個暑假計畫帶孩子去歐洲短期上課,你身在這個上流社會的群組裡,要如何表達?

跟,還是不跟?

在台灣,家戶年收入2百萬以上才叫做「中產階級」,這離富豪還很遙遠。那,廣大的年收入2百萬以下的小康家庭們,又是過著什麼樣的育兒生活呢?

我是這樣活著,但不代表別人也跟我一樣這樣活著。原來,大家都在台北這不是很大的都市裡趴趴走,有時可能擦肩而過,但光是這個階級的差距,就塑造了很多沒有交集的「平行宇宙」。

所以,當我們羨慕別人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時,恐怕那也是根據虛幻畫面而來的想像。他們到底過的是什麼生活、承擔了什麼壓力、付出了什麼又犧牲了什麼,我們真的知道嗎?

一個小康媽的教育想法

我的家庭不屬於吳曉樂描繪的那個階級。因為交遊也不是很廣闊,比較有來往的媽媽朋友們,也很安然的在過她們的小日子。我的小孩讀公立小學,未來也會讀公立國中。他從小有補習的是英文,最近加了「中國古詩文課」。等孩子上國中後,英文課的補習會暫停或減少,因為我從自己以前念國中的經驗來看,塞太多學科的補習只會讓孩子對課業更厭煩,對成績的幫忙很有限。

我並不是真正自由派的媽媽,小孩只要快樂成長就好。他小時候我讓他讀公幼,沒有預先學注音,但隨著他愈長大,我的要求逐漸增加。兒子考試成績太差,我會視情況責罵(例如他太過粗心、沒有記得複習),如果他考差的原因是因為學不會,那我們就要及時找到補救方式學到會為止。

我覺得媽媽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小孩,因為每個孩子真的不一樣,沒有辦法給予統一的標準與要求。給孩子稍高於他能力的要求(不一定是課業),這對刺激他心智與能力的成長有幫助。

到孩子現在小6,我已經不大管他的功課,因為他可以自己負責管理。必須說,我對於要培養孩子具備什麼能力,還是有個隱約的藍圖,這很多是從我的成長經驗跟對這世界未來發展的窺探得來,譬如,自我負責的能力、忍耐力、閱讀力、思考力、語文能力等等。

我很少看親子專家的書,原因就如之前說的,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甚至身為母親的狀態都不一樣,要怎麼複製別人的經驗呢?而且現在的教養書都在教爸媽,你應該如何如何,但說真的,在這個過分強調活出自我的時代,當父母已經是個比過去艱難很多的任務,要放棄與犧牲自我的很多部分,如果常讀這類書籍,會感覺自己永遠不夠好,好像有人指著自己說,你這樣不對那樣不對,怎樣做才是最好的――

父母必須先放過自己,才能放過孩子

我以自己成長的經驗感覺到,真正讓孩子感到有沉重壓力的,其實並不是嚴格的要求,而是父母對自己有諸多不滿意,把人生的救贖投射到孩子身上,期待孩子的好表現來拯救黯淡的自己。例如我真的很怕聽到「我都是為了你,才………,這就像陰陽魔咒,到孩子成年以後恐怕都要掙扎許久,都不一定能擺脫得掉。

所以,教養的問題,恐怕不是學習專家技巧就能改變什麼(但也不能武斷地說,專家的建議與策略都沒有用)。問題的癥結還是要回到父母自己身上:我們能夠放過自己嗎?

不管是身為依賴先生賺錢的家庭主婦、常加班的職業婦女、賺得不夠多的上班族爸爸、整天在外應酬出差的忙碌爸爸、不管社會地位高還是低、有錢還是沒錢、花了多少時間在育兒、婚姻是否存在、是否美滿,已經夠疲勞的父母能否對自己說:「對,這就是我目前所能做的、已經盡力了,而且對這孩子而言,也是最好的安排。」

在我的能力範圍內,願意提供孩子最好的機會讓他經驗,但我也必須預留照顧自己的餘裕,不能打腫臉充胖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在親子關係中也適用,活到這個年齡,觀察自己與周邊人的成長故事,發現一個人應得的家庭資源也有合理的定數,超過那條線,就得在未來償還。(所以,長大後請別羨慕被溺愛或是被偏心的孩子,覺得不公平的其他手足,真的也不知道這些被寵壞的兄弟姊妹將以何者為代價)

比較很正常,但別常常去記得它

兒子已經長到會跟同學比較的年紀,例如誰有智慧型手機、誰的手機網路吃到飽、誰有最新的掌上電動、誰暑假去歐洲,等等等。在我的內心深處,多多少少也有跟別人的比較,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不想落於下風。但這些林林總總的比較,其實也如天上的浮雲,一時之間會因某些情境湧上心頭,下一瞬間又不知道飄到什麼地方去。就像我兒子,上一分鐘還在抱怨自己都不如同學、沒有智慧型手機可玩,下一分鐘又沉浸在喜歡的兒童雜誌裡,忘了剛剛在抱怨什麼。

只要別時常提醒自己去召喚「比較心」,以及沉浸在接下來的得意、失落、自我批判…….,不管年收入是200萬以上還是以下,都有自己的幸福可以享受。吳曉樂寫的故事,也就只是世界的一角,令人感嘆,但還好,那不是我的、也不是很多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