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0 20:26:55deepmind

佛學基本知識 105 十八不共法

佛學基本知識 105  廣超法師  講述


註:十八不共法,近期會提供另一個詳細版本。


(三)、十八不共法:

 

1)、身無失:佛陀自無量劫以來,常用戒定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圓滿之故,一切煩惱皆盡,是名身無失

 

2)、口無失:佛陀具無量之智慧辯才,所說之法雖眾生之機宜而使他們皆得證悟,是名口無失。

 

3)、念無失:佛陀修諸甚深之禪定,心不散亂,於諸法之中心無所著,得第一義之安穩,故名念無失。

 

佛陀身、口、意三業皆無過失;在日常生活中,佛陀的身口意行為一點也沒有過失;阿羅漢的行為就沒有那麼清淨。經上記載:有一個阿羅漢,他每天過一條河,河中有一位女河神,他每次要過河就說:「小婢,請讓開,我要過河。」女河神以為這個阿羅漢輕視她,就去找佛陀論理。佛陀就問阿羅漢有說此話否?阿羅漢承認有,佛陀就叫他向女河神道歉。阿羅漢對女河神道歉說:「小婢,對不起。」原來這位阿羅漢前五百世都是婆羅門出身,因為種姓高貴,故有傲慢的業習。雖然今世證悟了阿羅漢果,他沒有此煩惱,但業習尚存,這不妨礙他證悟,但口業還有過失。(另一版本:女河神五百世裡常當羅漢的婢女,可見宿習很難改)

 

4)、無異想:佛陀對眾生一視同仁,沒有所謂的這個好,那個不好,平等普度,心無簡擇,是名無異想。阿羅漢還有分別,佛經上有記載:佛陀的弟子須菩提尊者認為:窮苦的人家,生活難以維持,沒有多餘的飲食供養出家人,所以尊者專門乞富不乞貧,以免增加貧窮人家的負擔;反觀大迦葉尊者卻認為:出家的沙門,守道行法,是人間的福田,受人間的供養,是給他們增長福慧的機會,故尊者專門向貧窮人家化緣,免除他們將來貧困。須菩提與大迦葉尊者有分別眾生的因緣而度生,生起不平等之心。

 

5)、無不定心:佛陀沒有出定或入定,行、往、坐、臥常在甚深的禪定中,是名無不定心。阿羅漢就有出定或是入定,他們入滅盡定或出滅盡定。

 另一版本:「無不定心」:阿羅漢若入定,心裡當然是寂靜住的,但若出定,就不一定了;而佛無論出定、入定,無有差別,能「不起滅定,現諸威儀」,故名「無不定心」。

 

6)、無不知己捨:佛陀念念知道自己對一切法已經沒有執著,是名無不知己捨。

 

7)、欲無減:佛陀具眾善,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是名欲無減。

 

8)、精進無減:佛陀之身心,精進滿足,常度一切眾生,無有休息,是名精進無減。

 

9)、念無減:佛陀時時刻刻都在正念中,是名念無減。

 

10)、慧無減:佛陀具一切智慧,無時無刻不再觀照智慧中,是名慧無減。

 

11)、解脫無減:佛陀時時刻刻都處在解脫之中,是名解脫無減。阿羅漢有時還會生起「苦」的感受

 

12)、解脫知見無減:知道一切修行解脫之方法與道理,是名解脫知見無減。

 

13)、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佛陀現三十二種好相,八十隨形好,調伏眾生,以智慧演說一切諸法,教化眾生使其解脫證果,是名一切身業隨智慧行。

 

14)、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佛陀以微妙清淨之語隨智而轉,化導利益一切眾生,是名一切口業隨智慧行。

 

15)、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陀以清淨之意業,隨智慧說種種法,滅除眾生的無名迷惑,是名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陀無時無刻都用智慧度化眾生;阿羅漢進入滅盡定後就沒用智慧度化眾生了。

 

16)、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佛陀以智慧照知過去所有一切法,悉能遍知而無礙,是名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17)、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佛陀以智慧照知未來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無礙,是名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18)、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佛陀以智慧照知現在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無礙,是名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此三種智慧稱為正遍知,既是一切無所不知;阿羅漢未必無所不知,而佛陀是無所不知,稱為一切智智。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