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 10:38:47annewu

中庸.第二十章 哀公章 (七) 白話註釋

章文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語譯】 凡治理天下國家,有九種經常不變的法則可用來遵循,這九種法則如下:(一)修習養成自身品德。(二)尊重賢能的人。(三)親愛自己的親人。(四)恭敬地禮遇大臣。(五)體恤眾臣子。(六)愛民如子。(七)善用四方各種行業的專業人才。(八)安撫遠方到來的人。(九)感恩臣服各國到來的諸侯。

修身為一切的根本,本立而道生,則中庸之道便能確立了。尊重賢能的人,就可以分辨真偽虛妄,並知曉道理也不會被物慾所迷惑了。能夠親愛自己的親人,則伯叔與兄弟們皆和氣相處,無所怨恨。能恭敬地禮遇大臣,小人就沒有機會可以進諫讒言,遇事就不會迷亂。能夠體恤眾臣子,臣子必然會知恩圖報,盡忠報國了。可以做到愛民如子,那麼百姓就會互相勸勉為善。有能力招來各行各業的人才,並善用各方位的專業人才,使他們努力生產,國家的財富必然充足。能夠安撫遠方到來的人們,使他們自願歸化,天下四方的人民,必定會心悅臣服的前來歸順。可以以恩德、德行來感化各國諸侯,則德威可感染到的地方,必使各國諸侯感恩、敬畏臣服。

【分享】 古之聖德賢君,如堯舜禹,修身齊家孝傳名,治國之法人樂道;《論語.里仁篇》:「德不孤,必有鄰」,這九種經常不變的法則,第一點就是修身,以己為中心,精進修身培德,再將這點往外擴展,到家庭、朋友、社會、國家,最終擴展到全世界,這蝴蝶效應般的傳遞,就是從己身開始;若不注重修身,就不需要談論其他的大道;若人道無法做好,又何談如何發揚傳播天道。

有人說,尊敬他人,不是因為他人值得尊敬;這是因為先尊敬自己,而後敬重所有的人;若是不尊重自己,不想要改變自身不好的條件,而只是單純的要求他人改變,那麼很多事就會變得困難,很多時候自己會變得更煩惱。

仔細想想,我們是要「心隨境轉」,還是「境隨心轉」;相同的字,排列組合交換之後,意境就跟著大不同;我們的心是否也可以做一下不同的排列組合,將原本帶我們走向不好磁場的萬事物拋開,排列另一組我們本認為是逆耳忠言,改變自己好磁場的組合,要做這樣的大動作轉換是非常難的。

這是我們所謂的同溫層,因為溫度相同,你會覺得溫暖;但漸漸的就如同溫水煮青蛙般的,將你陷入那痛苦深淵的精神滅亡;如此,如何敗部復活,如何起死回生;唯一之法,便是跳脫這個同溫層,努力改變自己,迎向快樂幸福溫暖的陽光。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