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5 03:13:21于善祿

再拒劇團《春醒》



時間:2017917日,週日14:30

地點: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這是一齣表現主義經典劇作,問世於將近一百三十年前的德國,作者韋德金完成這部作品時,才二十六歲;作品之所以經典,絕對不是因為在那個年代(1890年代)它驚世駭俗或離經叛道,而是劇中所描述的體制(主要是學校及家庭的教育)對青少年的壓制與殘害,至今仍時有所聞,幾代的學者專家,結合國家的資源與政策,不乏改革與翻轉,但似乎沒有改變大結構,多少青春年少的悲劇,仍是層出不窮。而這樣的惡劣情況,搬到當代台灣的社會環境與教育現場,幾乎若合符節,升學主義、填鴉教育、校園霸凌……,無日無之。

 

該團的主創者長年維持青春、反叛、拒絕長大、被收編與體制化的態度,不論是翻譯、改編或是全新創作,總是能夠融入當代台灣的議題,引發一些省思。選擇《春醒》,絕對不僅只是向原作致敬,應該還有更當下而深沉的理由。

 

舞台走「構成主義」(constructionism)的風格,鷹架、圍籬、鐵絲網,隨處可見,看起來就像是個工地,象徵劇中的教師及家長,不斷地透過各種方式,管束和建構青少年的心志與價值觀。對劇中的學生而言,他們學習、反叛、談戀愛、爭執與衝突、相互信任與背叛、歡笑與淚水、孤寂與痛苦、美麗與哀愁等,通通發生在這寸方圓之所,看起來其實更像個無處可逃的監獄,冷冰冰、硬梆梆。

 

這是該團繼《左手的沉默》、《諸神黃昏》、《新社員》、《利維坦2.0》等作品之後,又一齣音樂創作與表現比例很高的搖滾音樂劇,現場五人西式樂隊,而配合著劇情的發展推進,不同的演員組合,在整齣戲裡唱了十幾首歌曲,深切地抒發了角色的鬱悶、憤世、自卑、現實、期待、吶喊、慨嘆、羞赧等五味雜陳的心緒。部份曲段需要演員飆高音,聽得出來有些演員真的是使盡了吃奶的力量硬唱、猛唱,其實唱歌還是需要一點技巧的。

 

不得不說,要不是因為場地與檔期的關係,總覺得這齣戲擺在親子劇場演出,怎麼看、怎麼怪。內行的觀眾很難將再拒劇團和親子劇場這兩個意象聯結在一起,有點像多年前,搞不清楚狀況的藝術經紀公司,引進了大陸先鋒戲劇導演孟京輝的音樂劇《琥珀》,卻把前衛形象的孟京輝作品,放在親子劇場,導致後來票房只有三、四成,也導致後來孟京輝的作品幾乎不來台灣演出(只有在兩、三年前,他的《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包裝在一系列的大陸戲劇節節目中,才讓觀眾有機會再看到他的導演作品)。再拒劇團這次在親子劇場的《春醒》演出,看起來票房也頗不理想,我看的這一場,差不多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