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8 22:35:36于善祿

2017臺北藝穗節——浪人劇場《與西西玩遊戲》

時間:2017826日,週六15:00

地點:穆勒藝文空間

聯合文本創作/導演:譚孔文

聯合文本創作/表演者:吳景隆

表演者:趙鷺燕、黃雪燁

燈光設計:張素宜

音響設計:陳沛熙

監製:林碧芝

行政及宣傳:林穎詩

 

這是該團第二次參與臺北藝穗節的演出,上次(2015)是在思劇場的《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而這次是在穆勒藝文空間的《與西西玩遊戲》,兩個演出都從西西的文學作品出發,上次是以劇場敘事的調度再現西西的小說故事,這次則是以西西文學世界的符號及意象,如「跳格子」(據西西自己的說法,「西」就像是穿裙子的女孩雙腳站在地上畫的四方格中,所以「西西」就是跳格子遊戲)、場中央舖的一塊深色布毯(取自西西長篇小說名《飛氈》)、牆面大鏡上用白色油蠟筆所寫畫的一些香港地名(像土瓜灣)、西西小說書名(像《美麗大廈》)或具有童真風格的塗鴉等,作為互動劇場的文學裝置或道具。

 

就算是對西西作品不熟的觀眾,應該也不至於影響到對於這個互動演出的劇場體驗,既然名為「與西西玩遊戲」,在演出活動中,自然安排了許多觀眾需要參與的環節,像是穿衣、換衣、牽手、一二三木頭人、圓圈踩踢、吃「大師開光」牛奶糖、躺平閉目聆聽等,甚至最後也邀請觀眾上去鏡子前,寫下或畫下這次體驗的感想,圖文不拘。

 

除了許多的活動設計之外,在結構上,主要透過三層敘事框架,一是《西西詩集》的讀者(吳景隆飾,他同時也是這個文本的聯合創作者之一,觀眾最開始就是在他的說明及帶引之下,進入西西的文學世界的,或者可以說是進入他所理解與想像的西西文學世界;二是西西作品中的某位女孩形象(黃雪燁飾),她似乎被寫就的文本錨定了,想望自由;三是讀者所想像出來的女孩「趙鷺燕」(趙鷺燕飾),她不僅是女孩的自由欲望,也是想像玩伴,同時也是自由來去各個敘事層之間的架聯者,主要也是她和觀眾在玩遊戲。觀眾在這些遊戲、敘事層次中流轉,聽著平易近人的語言,體會西西的文字感與一點點香港舊時舊城的感懷,遙想六、七零年代的香港風情。

 

觀賞的這一場,觀眾不多,約莫十位,不過和演員的互動情況還不錯,吳景隆對自己的港式國語的自我解嘲,趙鷺燕帶點調皮的平穩敘說,黃雪燁的女孩裝扮青春活潑中有一絲絲慨嘆逝世香港的落寞,再加上簡潔的場景設計與靈活的空間調度,我今年的藝穗節由此開始,像是品嚐一道清粥小菜,清爽可口,心情輕鬆,沒甚負擔,想去把西西的作品找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