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6 22:41:35于善祿

美索不達米亞及凱撒大帝



接下來的一整天(2013.03.08),也是很充實的一天,連看兩個展覽:「探本溯源: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展」、「軍事天才凱撒大帝」;之後順著漆咸道南、柯士甸道,來到廟街、百老匯電影中心、Kubrick書店、天后廟一帶,然後和兩位香港友人會合,最後就是欣賞這次來香港藝術節的重頭戲:《沙灘上的愛恩斯坦》。如果以今天所看的兩個展覽和一個演出來說,上古文明與後現代劇場兼容並包,中間夾以香港鬧區城市風光,並在書店裡消費了幾本書,滿足。

 

「探本溯源: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展」這次共展出一百七十件(套)珍貴文物,全部從大英博物館而來,主要展示蘇美爾(Sumer)、亞述(Assyria)、巴比倫(Babylon)三個時期的文物,時間涵蓋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到公元前五百三十九年,這是一段從農業發展,到軍事帝國,再到都會生活的文化發展歷程,直至今日世界,人類所使用的文字、行政體系、法令制度、城市規劃、天文學、藝術、文學、學術、科學發現等,還深受其影響,像十二星座及六十進位法,就是巴比倫人所發明而傳承下來的。除了展覽本身之外,我還閱讀到十九世紀歐洲興起的考古熱潮,對於亞、非、拉美、大洋洲歷史建築遺跡與文物挖掘的貢獻,甚至破解了上古文明的許多秘密,尤其在古文字學方面,有很大的進展,對於古埃及文字和蘇美人的楔形文字(最早見於烏魯克市一所神殿出土的泥板上,大約於公元前三千三百年,相信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都已經能夠逐漸破解,也因此讀懂了許多考古文物上的文字記載,再比對一些上古文獻(譬如希羅多德的《歷史》、《聖經》,以及歷代許多畫家與文學家關於歷史的創作作品),這對上古史的填補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當然,這股考古熱潮應該是伴隨著西方帝國軍事武力而來的,英國、德國及法國在這方面的建樹頗豐,當然,他們也都是十九世紀很強大的殖民帝國,到了一九四○年代,大英帝國甚至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三的陸地,果然是「日不落國」。

 

我很喜歡以歷史或文明史為主題的展覽,平常因為歷史書閱讀多了,所見的多半是書中的附圖,要不就是文化行腳的影視節目,但那也不過就是影像,再加上我們不是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本沒有辦法近距離地接觸歷史文物,所以近年在台北各大博物館所舉辦的許多古文明特展(如埃及、古希臘、阿茲特克、巴比倫、漢王墓、三星堆等),我基本上都去看了,每次看總是驚嘆於人類的智慧,在這次的展覽當中,像是蛇紋石印章(圓形滾印)、行政泥板書、立方砝碼、尼尼微宮殿、吉爾迦美什史詩、漢摩拉比法典、巴別塔、空中花園等(有些是真品文物,有些是複製品,有些是示意圖,有些則是影像),都是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為人所熟知的歷史傳奇與文化遺產。

 



其次,科學館裡頭主要是有關於各種科學主題的常設展,像是生命科學、聲學、鏡子世界、光學、力學、數學、磁電、家居科技、食品科學、交通、能源等,分門別類,而且多半就像我們士林的臺灣科學教育館一樣,很多都是互動設計的,讓學童可以藉由操作體驗,而更瞭解科學物理的原理。這兩天在歷史博物館及科學館之間來來去去看展,倒也碰到好幾團的中、小學生校外教學,我在台北的幾個博物館看展,碰到中、小學生的頻率都沒這麼高。

 

之所以會把「軍事天才凱撒大帝」特展放在香港科學館,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展覽主要是由一個義大利佛羅倫斯工匠家族,經過三代的努力鑽研仿古創造的成果,主要是因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距今約二千年,由於年代久遠,那時機器所使用的物料如木材、繩索、帆布和粗糙的金屬多數已經損毀,因此難以保存」,所以這個家族「採用了跟二千多年前相類似的古舊物料,重建這些古代發明和機器,讓失落的古羅馬科學技術得以重現世上。」(參見特展手冊)整個展覽以凱撒大帝的生平事蹟與彪炳戰功為主軸,再加上他原本就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將領、政治家、發明家、演說家和作家,手下更有一位了不起的著名作家、建築師暨工程師維特魯威(Vitruvius),撰有重要的書籍《建築十書》,是西方古代唯一一本建築著作,對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建築和劇場影響很大,前面提及的那個工匠家族,也根據這本著作中的許多描述,重建了許多器具,讓後人可以一窺古羅馬人的科技及工程文明。展區一分為四:「軍事天才」、「條條大路通羅馬」、「建造羅馬城」以及「娛樂與生活」,在這些展區裡頭,可以看到算盤、軍事武器、水輪(研磨穀之用)、陸上計程器、拱門、垂準儀(有點像中國工匠所使用的墨斗)、起重機等,展品涵蓋很多層面,由於多是重建物,所以多半可以操作或互動,真正寓史、寓教於樂。以前我都只讀《建築十書》裡頭關於劇場的那個章節(第五書),但看了這個展覽之後,我會將該書的其它章節也讀完的,實在是太重要也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