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 11:58:00Sam

活泉茶館630-身份認同

2021112

 

關於煮飯和補習,有人可能沒有想到,沒上班的人最缺的就是錢(註一),請問外買八口人的晚餐需要多花多少錢?是誰要出錢啊!再者我有個客戶說她媽媽每天都在煮飯,她每天都在倒飯;而我家冰箱中常常冰著三、四包的皎白筍,兩、三尾魚,皎白筍久放乾癟掉、我老爸駡人時,就會有「是她不煮」的聲音傳來……

 

內人曾聽過一個案例,不知是真實的還是笑話,社工甲對社工乙說:「這包米你要趕快送去,不然這家人就沒飯吃了。」社工乙回答說:「幹嘛要這麼急?可以叫他們先去吃麥當勞啊!」(註二)建議去補習那人只有一個小孩,不知道她有沒有想過三個小孩補習要花費多少錢啊!(註三)難怪大陸要整頓補教業來「降低學生與家長的負擔」(註四)

 

聽聽別人的意見,很好,但如果只是為尋求人的認同,往往會陷入父子騎驢的困境(註五)

 

昨天我弟弟說他也被資遣了,我說他的兩個小孩都在工作了,所以他不需要再去賺錢,可以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但他說沒有上班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還是想再去找工作。

 

1010日教會講員提到她曾經聽過萬牧師講他在屏東潮州一個佈道會現場看到一個神蹟,一個村中大家都知道瞎眼的人,那人的眼珠子長出來,當場就可以看見了,但這麼大的神蹟並沒有使這人願意信靠耶穌。

 

使徒保羅說:「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註六)我弟弟要再去找工作、經歷耶穌的神蹟卻不願意信耶穌,他們可能都面對「身份認同」或「文化認同」問題。「實驗結論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會選給自己同一組的人遠高於敵對組的人錢數,人性如此容易被操作分為敵方和我方,且必須幫我方自己人……。」(註七)我想,「大家都在上班,所以我也必須上班」、「村子裡大部份的人都不信耶穌,所以我也不能信耶穌」可能就是「身份認同」或「文化認同」所造成的侷限。

 

聖經中有個典型的例子,「城裏的人對約阿施說:『將你兒子交出來,好治死他;因為他拆毀了巴力的壇,砍下壇旁的木偶。』約阿施回答站著攻擊他的眾人說:『你們是為巴力爭論嗎?你們要救他嗎?誰為他爭論,趁早將誰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毀他的壇,讓他為自己爭論吧!』(註八)

**********

註一:

活泉茶館359-勒巴夫定律

「如果你有錢,就没有時間;如果你有很多時間,就正為錢所苦。」

https://mypaper.pchome.com.tw/yahsam/post/1320027161

 

註二:

「沒有飯,為何不吃肉?」

https://kknews.cc/history/4834263.html

 

註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C4evA9zZ_w

13:5025:30

 

註四:

中國整頓補教業「弊病叢生」 千萬人「飯碗不保」恐掀失業大潮 (yahoo.com)

 

註五:

https://lll.tpml.edu.tw/book/detail/172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260025

 

 

註六: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上帝,上帝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為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智慧。因上帝的愚拙總比人智慧,上帝的軟弱總比人強壯。」(林前1:21~25)

 

註七: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BA%AB%E4%BB%BD%E8%AE%A4%E5%90%8C

 

文化認同(英語:cultural identity)是一個人對於自身屬於某個社會群體的認同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8%AA%8D%E5%90%8C

 

註八:

士師記6:25~32

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晝行這事,就在夜間行了。

https://cb.fhl.net/read.php?id=6683&VERSION=cunp89&TAB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