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4 20:01:46馬來魔
【大釣哥】:豬哥亮現象,與那些新年回憶
(*為了讓大家享受更好的版面,避免廣告蓋台的困擾,日後部落格文章將逐漸轉移到以下網址,請多支持:http://malaimo.tw)
香港有曾志偉、黃百鳴作了幾十年的賀歲片,台灣的豬哥亮從80~90年代當紅的時候,就有台灣本地的《天下一大樂》以及到香港跟李連杰合作的《新少林五祖》,當時在台灣都排在賀歲檔前後,但是真要說到他的賀歲片高峰期,不得不提到他在「出國深造」回來之後,以2011年的《雞排英雄》開始的「票房破億傳奇」,之後以每年一部的產量,接連誕生的《大尾鱸鰻》、《大稻埕》、《大囍臨門》、《大尾鱸鰻2》,再到如今的《大釣哥》,讓台灣觀眾每到過年就會看到他的電影。
豬哥亮的賀歲片,可以看成是代表台灣電影的文化現象,不少評論者認為他的表演方式一成不變,這是很大的誤解。從他近期的作品來看,真正走低俗路線的只有《大尾鱸鰻》,而這裡我說的「低俗」並沒有任何貶低的意味,而是電影風格如此,喜不喜歡這個風格見仁見智,電影風格不需要背負任何的「道德十字架」,可是《大稻埕》帶進台灣歷史、《大囍臨門》探討兩岸習俗,如今的《大釣哥》以親情出發,各有主題性,說他「重複賣弄綜藝笑梗」的評論者顯然是以偏概全。
當年打破國片票房記錄的《大尾鱸鰻》導演是邱瓈寬,聯合導演就是黃朝亮,後來結合兩岸文化的溫馨喜劇《大囍臨門》由黃朝亮導演正式操刀之後,就精準掌握豬哥亮在搞笑之外的親情面向,是我至今為止最喜歡的豬式喜劇,如今的《大釣哥》算起來應該是黃朝亮第三度與豬哥亮合作,依然在庶民幽默底下發掘更多的草根情感,類似鄉土劇的情節,貼近台灣小老百姓習慣接觸的戲劇橋段,但不是那種「過年期間隨便胡鬧」的電影,而是在爆笑之外也同時掌握溫情元素。
《大釣哥》片名取自台語諧音「貼藥膏」,而這種傳統型的狗皮膏藥,乍看之下還真的和春聯有一點像,用來當作賀歲電影的主題,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連結,電影結合鄉土傳奇、純愛、黑幫、身世之謎,以及法庭攻防等元素,符合「本土長壽劇」的基本套路,不求細節合理,但求戲劇衝突,整體看起來娛樂性充足,有笑有淚,而且和《大囍臨門》一樣沒有黃腔、沒有粗話,身兼投資者的豬哥亮,不再重複那些綜藝式的浮誇,而是回歸到一個電影演員的身份,幾場和藍正龍之間的父子親情戲,是他擅長的表演方式,也有很好的情感發揮。
本片證明一件事情,就是豬哥亮是可以演內心戲的,或者說他的人生歷練本身就有那樣的戲劇性,可以放進角色裡面,成為某一種對應,而那種荒謬中帶點真誠、喜樂中帶著人生感觸的戲路,本來也就是豬哥亮一直以來的人生路,加上演技派的楊貴媚幾場落淚的演出,以及吳朋奉扮演陰狠的黑幫老大,因為親情感化而懂得懺悔、找回良知,許多看似俗套的情節,都呈現出一種「書讀不多,講不出大道理,有點小小的投機取巧,但總是不改誠懇善良」的形象,這就是台灣草根文化裡面最重要的一種生活態度。
在豬哥亮作品《大顯神威》的影評裡面,我寫過一句話,叫作「文化不分貴賤」,「草根」不等於「沒水準」,這是我必須強調的重點。其實「草根喜劇」全世界都有,周星馳、杜汶澤就是香港草根喜劇、庶民喜劇的代表人物,大家熟悉的美國喜劇明星塞斯羅根、班史提勒、亞當山德勒,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美國的一種草根性,為什麼這些草根喜劇進到台灣就不會受到這麼多批評,反而是豬哥亮的草根電影常被批評「沒水準」呢?難道講英文或中文都有水準,講台語就沒水準?我只能說千萬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否則只是證明你的偏見很深而已!
當然,如果要講文化,難免嚴肅,可是《大釣哥》這樣的喜劇本身是開心的,甚至是溫馨的,撇開那些根本不該存在的文化爭議,過新年帶著家裡的長輩去看看這樣的電影,可以讓我們相信生活環境是好的,人心是善良的,團圓的時光是珍貴的,也總是有一些關於新年的回憶,是值得被留下來的!
*豬哥亮再次進軍賀歲檔,不改搞笑本色。
*藍正龍頂著馬桶蓋髮型,扮演豬哥亮的年輕時代。
*藍正龍的另一個角色,是豬哥亮的兒子。
*女主角謝沛恩,遇到藍正龍相助,開啟一段緣份。
*謝沛恩的美腿太性感,導致藍正龍和豬哥亮差點噴鼻血!
*楊貴媚飾演黑道大哥的前妻,後來嫁給刑警。
*吳朋奉飾演的黑道老大,因為親情而找回良知。
*吳克群飾演檢察官,盡力找出案件真相。
*豬哥亮演技爆發,多場感情戲演得真情流露。
*也許有點貪小便宜,但本性善良,呈現台灣草根本色。
*有笑聲,有感動,陪你歡喜過新年!
(*為了讓大家享受更好的版面,避免廣告蓋台的困擾,日後部落格文章將逐漸轉移到以下網址,請多支持:http://malaimo.tw)
上一篇:【健忘村】:賀歲電影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