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3 21:49:33玉山薄雪草

在玉山的注視下 106-1-30

趁著堆疊在西海岸天際線的霾害尚未漫過彰化平原、籠罩八卦山台地的清晨時分,我們走上台地的高處。
玉山山彙聳峙,一如往常。從鄰近彰化平原的台地這個角度望去,玉山主峰巉削、如書天尖筆,險峻的東峰成了隱退後方、翹首望向主峰的單峰駱駝,北峰與北北峰則是一匹身形寬廣的雙峰駱駝。
視線朝北方繼續滑行,則延伸出屬中央山脈的八通關山、秀姑巒山與馬博拉斯山,以及更北的郡大山與望鄉山。
原來,台地上的居民世世代代,始終在玉山的注視下,於此居住與農耕。


IMG_1216玉山山彙.jpg

IMG_1220玉山、八通關山、秀姑巒山與馬博拉斯山.jpg

十餘年前,曾聽你說起,此地為濁水溪北岸的古河床,閩南語古地名「湳仔」(lamʟ-ma`)。從「湳」一字,意為「土地泥濘、泥坑」、「排水不良、爛泥淤積很深的低窪地」,推測曾為易淹水、積水之地,然如今,早已成為滿佈鵝卵石的紅土台地。

日治以後,以發音近似閩語「 lamʟ-ma`」的日語 「na-ma」(なま)取代,將地名改為對應的漢字「名間」。

也約莫在十餘年前或更早以前,哥告訴我,卓樂面向拉庫拉庫溪對岸的小山稜後方,為巒社群布農語發音「那母岸」(音近似lamu-an)社。
此後數年,我又從閱讀當中反覆遇見「拉姆岸」一詞,片片斷斷得知,「拉姆岸」(Lamungan)是布農族的祖先隱入山林之前,曾於西部平原長久居住的地方。直到遭遇大洪水,才舉家搬遷上巒大山躲避水患,此後,逐漸沿著濁水溪上游支流往東遷徙,搬上高山定居,才成為一支高山民族。

許多事物看似遺忘,卻暫存於腦葉,然最終將因某個契機而全盤串連。

某次南下恆春北返,首度於此地附近的休息站停留,望見山壁上掛著大大的英文字「LAMUNGAN」,當時心頭一驚:這裡...,難道這裡,就是布農族祖先避居高山之前的久居之地--「拉姆岸」?

於是,我想起大洪水傳說,以及紅嘴黑鵯自告奮勇,為避居巒大山的布農族人飛上火光閃爍的玉山銜回火種的故事,便轉頭對你說,說不定早在閩南人的祖先上到台地開墾前,布農族的祖先就是居住在這裡。你說,也許是,現今名間濁水一帶,數十年間,從未曾聽聞會淹水或積水;「湳仔」一名,說不定是承襲自發音近似的布農語「Lamungan」。

究竟是「湳仔」(lamʟ-ma`)或是「拉姆岸」(Lamungan)呢?也許一時之間,也不容易得到簡單的答案。
只見冬陽正將郡大山北側稜線鑲上金邊,將山腰處的霧嵐染成粉橘色。
在時間裡。

IMG_1240冬季的太陽從郡大山北側升起.jpg


農曆新年期間,阿德帶著孩子們以手作疊石工法,將阿公小森林邊緣崩塌的田埂修復,新增了一道卵石疊砌的階梯,也將去年被颱風吹倒、傾頹的絲瓜棚重新整理、重新搭蓋起來。
在玉山的注視下。

IMG_1129阿公小森林的田埂一角待修,以及去年颱風吹垮的絲瓜棚.JPG


IMG_1135農曆新年某天,疊卵石、掘土,來修理田埂.JPG


IMG_1145層層壘石.JPG


IMG_1157層層覆土.JPG (中間的大顆卵石為新疊砌的石階)


IMG_1212農曆新年假期,將阿公小森林的田埂修理好,將傾頹的瓜棚重新搭蓋.JPG

關於拉姆岸,我曾在五年前的另外一篇文章提到過:http://mypaper.pchome.com.tw/wymeng/post/13230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