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椒魚交響詩] 第一樂章:願景,觀霧山椒魚解說訓練 之二 100-4-10
不是零的開始
清明過後的四月上旬清晨,帘外的昏晦中,捎來冠羽畫眉的一句輕喚,擊碎了盈透水面似的淺眠夢境,將我勾起。
我掙扎著,睜開尚未休息充分的眼簾…,輕踮著躡足碎步,將同伴的沉沉呼吸,留在輕輕掩上的房門裡。獨自「穿窗」而出(*),鑽進光線幽藍的林蔭,試圖撈捕相機鏡頭之外,能夠紀錄的其他東西。
二葉松林的樹梢,流轉著清亮明晰、類似金屬管笛的音質,光束穿透般,劃破清晨凝凍的冰空氣。
棲地下池凝止著,碩大的蝌蚪似乎也因低溫而沉降池底。岸邊繞行,池面倒影著二葉松樹冠的顏色,而顯得無盡灰綠。水面浮著一隻昨夜或今晨誤闖的蛾,開展著鱗翅,狀似天空翱翔,只是再也無法鼓動、.拍擊。
這是一個定位為「產出型」解說訓練的第二日清晨。伴隨著棲地營造趨近穩定、生態教育中心的規劃建置、訓練的展開,就像經驗的傳承與任務的交託。解說員也以課程和功能性工作坊的方式,共享和凝聚。
隨著彭大哥播放的投影片,鋪陳著過去十餘年間,解說員角色與功能的遞變,曾經參與的人會心微笑著,自己也成為歷史的一頁。而今,我們將從參與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的建構成立、棲地的長期維護與監測、解說資料及教案的設計…,更有系統地發揮環境教育的功能。
昨日下午與晚間,陳導分別向我們談到進行棲地營造的背景和歷程,以及從生態影片拍攝談鏡頭下的生態美學。
一片二葉松林底下芒草叢生的土地,如何從零開始?
從引入水源,使土地有了緩流的水泉;陸續移植風倒木、置放腐木、擺上粗礪的石塊、種上原生樹苗…,增加有機碎屑,降低溫度。(原來就連石頭,也需要時間,豢養它的溫潤!)以人為力量加速自然演替,建造近自然林,才足以成為適合安頓生命的棲身之所。
這件事情,與紀錄物種生活史的拍攝工作是如何產生關聯的呢?那是肇因於將近七年前的一場颱風暴雨,目擊原棲地遭土石流吞沒…。當時的觀霧管理站邱清安主任以生態復育(恢復生態學)的角度,評估建造新棲地的可能,陳導在其中著墨極深,也從山椒魚的影片拍攝者成為棲地守護者。同樣從關懷與守護生命的角度出發,看似不相干的兩件事情,原圍繞著一個核心價值打轉。
一陣疑似鱗胸鷦鷯的鳴唱打斷了思索,我因諦聽而停步。眼前地面掉落著許多二葉松的雄花,遺留著被啃食、斲斷的痕跡,我想像著鳥兒也喜歡挑柔嫩的食用。凝視許久,隨手將它們留置在一個陶土花籃中。誰知僅僅一日間,天候乾燥,二葉松的雄花紛紛展開,散出許多鵝黃色花粉,在花籃底部留下花序開裂的形狀,如同因著光線而放大的影子。
我聽見兩位研究人員前往下水池做水質採樣的交談聲,清晨的林間晦暗,將我暫且隱形。
另幾位早起的同伴在林子外木棧道上發現小啄木,興奮的語音傳來;一位同伴沐著從稜線後方旋瀉金光的暖陽,打著拳。我決定暫時歇止這段林下的漫遊與尋思。
上午由保育課于課長講述日本福井縣里山地區山椒魚棲地復育的經驗,鑑往以思來。明堂剖析山椒魚的可能天敵,和中海拔鳥巢箱中有趣的育雛觀察紀錄。
我利用短短的午後片刻時光,接續著清晨的漫遊。午間的森林重新迎我入訪,以全然不同的色調,使我容易發現了這個,或更容易遺落忽略了那個。我檢視著花梗折損的堇菜,就像跌倒時仍忍痛勉強擠出一絲笑容的小女孩,知道是某位伙伴來訪時,無意間踐踏了它們。
與將近一年之前的春夏之交參與桃山國小環境教育活動時,首度走進棲地相較,環繞著上水池畔的森林,似乎顯得更蓊鬱了。而第二度走進是一個多月後的七月初,另一次環境教育參訪,樹林的庇蔭,使得不耐夏陽烈焰的我,得免於蹙眉瞇眼。
然而,僅只是這樣嗎?往後幾個月期間,我才知道「慢活」的小生命已陸續從附近的原始林緩緩爬行前來,於此間安頓。一塊乾燥的,芒草盤據的土地因為水流而活絡,吸引了更多生命的留駐。期待牠們在此生生不息。
營造棲地以為生命的庇護並不是一場大夢;從混沌未明的零開始,也不是沒有成樹成林的可能。
許多事情是我們如果因畏懼、挫折而不開始,就連嚐到失敗滋味的機會都沒有的。更何況, 我們已不是從零開始了。
後記:
2/26~27於汶水,是第一次訓練。
我參與的環教組的任務之一,將合力設計一個小小解說員的活動學習單。酋長負責解說「森林火災的前『逝』今生」,我練習設計枯倒木、腐木的觀察,宏哲大哥的設計關於大鹿林道東線管制站,讓小朋友訪問保育志工、了解登山裝備、LNT,以及小組長滿英設計觀察東線崩塌地的自然演替。
*(註): 因為遊客中心施工的緣故,都由辦公室窗戶跨出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