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07 18:22:28單純

男孩別哭觀後評

《男孩別哭》是改編自1933年美國那布拉斯加州一樁因為憤怒、憎恨、加上恐同心理所導致的強姦殺人事件。劇中對傳統的性別認定起了一個很大的疑惑。

事件的主角「布蘭登」本名叫「提娜」,她和一般女同性戀者不同,因為她並不認同自己的性別,更客觀一點的說法,她應該是個「性別認同疾患」;或者用時下的慣稱,他是個「跨性別者」,意即男性、女性的標籤並不足以解釋性別與情慾的多元觀。不管同性戀、異裝癖、變性慾者也好,愛人的權力與慾望並無二致。想要從「她」變成「他」的布蘭登也一樣,二十歲那年他意外到了弗爾市(Falls City),帥氣的外型和無微不至的溫柔體貼,使他在短時間內交了不少朋友,包括漂亮的女友。但是一張罰單讓他的真實姓名、性別曝了光,布蘭登慘遭兩個哥兒們重毆及強暴之後甚至被他們槍殺,連同受害的還包括好心收留他過夜的朋友。這一切只因為布蘭登是個女人。

本片導演面臨到幾項重要課題。第一,布蘭登是一個「性別認同疾患」者〈Gender Identity Disorder〉如何表現出她的內心掙扎進而能達到觀眾的認同。本片導演突顯她是個擁有男人靈魂的女人,在許多外表行為上她極力以模仿男人為目標。點出她的變裝過程、以受傷為傲、打進男人圈裡,而其中最直接肯定的方法就是交女朋友、以男人的角色性交。但另一方面她又曾當過女孩對女人多了一份細心、溫柔、體貼而且煩惱月事。第二,她悲劇性死亡過程與周遭人的互動。由於她是個性別認同錯亂的人而非女同性戀。所以在劇情的框架中雖然都屬於弱勢被歧視的一群但因為社會權利價值的分配認定問題而有不同的下場。導演在處理布蘭登悲劇性下場時,隱約點出她因為逃避現實所以不願出席法庭,更不願藉法院的判決來面對自己是女兒身的事實,種下了她日後所要面對被強暴的矛盾與被公權力二次傷害的痛苦。而在這一個歧視同性戀的社會裡,不認同自己性別所要背負的沉重壓力實足以叫人崩潰,但在一個權利分配以男性為主體的社會裡性別認同逆轉卻牽涉了權利分配的象徵,男性紆降尊貴變成女人是自甘墮落,女性高攀成男性卻是種污衊。所以當布蘭登因為一張罰單而被眾人揭穿時局勢瞬間成一面倒的情況。蘭娜的哥兒們可以以「她騙了我們」為理由強暴她、槍殺她,因為無法接受自己居然愚蠢到把一個女人當作男人,還讓她搶了自己的女友,於是他們強暴布蘭登以逞罰她「身為一個女人也想變成男人」,用粗暴的性交來證明身為真正男性的優越。而蘭娜的媽媽知道後只認為她活該甚至鼓勵蘭娜的哥兒們湮滅證據。布蘭登只是個想追求愛情的年輕小伙子,沒脅迫人、沒強暴人,卻遭到強暴與謀殺的懲罰,而這個社會竟然可以用「誰叫他騙人」來減低她被殺的不義性將一切事情合理化。

片中導演皆刻意營造出一種屬於小市民日常生活所尋求的快樂與發洩既使是布蘭登被強暴、哭泣、詢問的過程,導演都採取了一個較低調的手法來處理。這使的片中的轉折點布蘭登被迫脫下褲子,看見「還是男孩形象的自己」在對面冷漠的看著他,然後跟眾人轉身離去的一幕,更被突顯出來。也完全表現了一個性別認同混亂者內心的掙扎、混亂、夢想破滅的痛苦,極具象徵意義。

《男孩別哭》透過表達手法及美學的不同,詮釋布蘭登選擇作一個男孩的情感特質與他內心的掙扎。他的細膩與周遭男性的粗魯,形成強烈的對比,也諷刺他所擁有的完美條件皆囿於其身體器官的構造卻遭到抹煞。新銳導演金柏莉皮爾斯的優點不在大刺刺的控訴,而是藉由一樁感情故事的衍生與壓迫,讓觀者自然感受到其中的殘暴與不幸。利用劇情片之便,加強刻畫了布蘭登與女友相識相戀的經過:他如何在她沮喪酗酒的時候送她回家,體貼地留下送給她的戒指而未佔她一點便宜;而兩人交歡時,女友的性興奮,則無須贅言地諷刺了「陽具中心」的大男人論調;布蘭登作為一個夢想難以實踐的人,卻帶給了鎮日被工廠、男友壓榨下的女孩一絲解脫的夢想,諷刺而哀憐地傳達了小人物處境的酸處,但布蘭登特殊的身份與悲慘的遭遇,則放大了問題的層面。諷刺的是他慘死的地方竟是他口中「終於讓他有家的感覺」的弗爾市,完全凸顯了「跨性別者」認同上的到處碰壁、灰頭土臉。

人類的秩序、規條雖然造就了外在文明的進步與社會輪廓,但在強烈排他心理作祟下形成的迫害與打壓,卻成為更可怕的暴力,因為它可以假正義或自然之名而將所有他者視為異端。《男孩別哭》正好讓我們思考這些潛藏已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