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6 02:06:51W

【圓缺之間】

前 言
  劉銘說:「每一個人對苦難些有不同的看待,天才的人覺得它是墊腳石;能看的人看它是一筆財富,對軟弱的人卻可能是萬丈深淵。」,「其實,許多殘障朋友無法步入社會、貼近人群,環境的障礙並非主因,而是人們觀念的障礙,彷彿一把無形的利刃,刺傷了殘障者與其家屬,這才是主要的因素。」




















心 得 報 告
 「圓」,意喻圓融;而它的背後往往有一字與它對立,其字為─「缺」,缺少、不圓滿之意。從古至今,這兩字往往運用在人生與月亮之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這段話裡,就能看到這兩字;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有類似的對話:「今天事情做的不夠圓滿」或是「我的生活好像缺少了什麼?」。因此,我們將在這兩字間游移,尋找一平衡點所在;而在「圓缺之間」探討殘障人士的紀錄片裡,面對自身的殘缺的他們是如何突破心房,讓人生過的更充實圓滿?這是我們自身該好好探討的。
  圓缺之間,在影片中有三種殘障故事;分別為視障者、腳殘、小兒麻痺。期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劉銘與李燕;最後她們兩人在舞台上一同出現時,根本就不會去在意他們本身的殘缺,吸引我的是他們之間的談吐與內涵。從影片得知殘障者,他們都不會因為本身的殘缺而對人生絕望,每人都有各自的夢想。像李燕與陳雅婷她們兩腳都不方便,但還是成功的出國旅行。劉銘雖然得了小兒麻痺,但是面對人生以樂觀的角度看待,並且順利的成家立業。

  面對他們我們要用一種憐憫的心去看待他們,一視同仁,這是我們要抱持的態度。從小到現在,很少遇到殘疾人士的同學,所以剛開始看了這部影片,真的很難想像,面對自身的殘缺,他們是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面對自己的人生的。雖然說再高中時期,就有一個聽障的朋友;他並沒有像影片中主角的殘缺,遠看像個正常的孩子,但在跟他對話中,就可得知她本身的不便;戴著助聽器的她,如果聽不清楚還是會再重複詢問你一次。我從他與人的交往或者是課業上,看到她的堅持,她並不會因自己的聽力不好而失意,而是更認真的學習,同學們從成績單上就能看到她對自己的期許、與學習的成果。
  
  本身是設計科出生的,暑假在廣告公司工讀;在某個機緣下,也承接了幫慧明學校設計聖誕卡義賣的型錄;在他們提供的許多照片裡,看到好多的小孩身體殘障,但總是顯現著微笑。那我們呢?明明身體健全,而不去做些有意義的事。如果有天不幸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將該如何看待自己、面對自己的人生?

  近期發生的重大新聞,台中市市長夫人邵曉鈴,因發生了嚴重車話禍,現在還躺在醫院接受治療,病情已好轉。但一個正常人,因為一件重大的禍害使得自身有了不圓滿,她該如何看待自己;也許必須花一點時間做好自我心理建設吧!
面對這重大的案件,大家將如何看待?昔日笑容滿面的邵曉玲,會不會因而失去她原有的笑容面對大家?如果我發生了這種事情,我將如何看待自己,失去了一隻左手我會怎麼想?

  我想這也許就會是殘障人士心理最深層的痛楚吧!於是看開就是他們的選擇吧,不去在意身體的殘缺,在意人生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的,並付諸實行。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只缺角的杯子,若不去看缺的部分,他還是圓的;但如果只看缺角、還把缺角站滿自己的心,讓心地坑坑洞洞,實在是很辛苦。」,所以我把這句話做為圓缺之間中的那一平衡點,只要不會去看缺的部分,放眼未來還是光明的,就算是心裡有那麼一點點的黑暗,也讓燦爛的笑容將他抹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