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7 13:03:36Windy
宗教的兩種功能---「轉譯」與「轉化」
轉譯與轉化---摘錄自肯恩·威爾伯《一味》
宗教一向具有兩種非常重要而又截然不同的作用。
其一,它爲小我製造了生命「意義」:
提供神話、故事、傳說、口述典故、儀式與信仰的復興,
幫助小我産生意義感,而有能力承受噩運之矢。
這種宗教作用通常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意識,
因爲它無法帶來基進的轉化,也無法帶給小我粉身碎骨的解脫。
反之,它安慰小我,加強小我,護衛小我,助長小我,
只要這個分裂的小我相信這些神話,執行這些儀式,說出這些禱詞,
擁護這些教條,小我便熱切地深信自己能得到「救贖」
──被眼前的男神或女神所拯救,或者死後進入永恒的驚喜中。
其二,宗教對極少極少數的人而言,是具有基進的轉化與解脫作用的。
這種宗教作用無法加強自我,反而使它粉身碎骨──
不是慰藉,而是支離破碎;不是鞏固,而是放空;
不是自滿,而是爆破;不是舒適,而是革命──
簡而言之,不是一種對意識的保守支撐,
而是在意識最深處産生基進和突變的轉化。
我們可以用幾種不同方式來說明宗教的兩種重要作用。
第一種作用──替自我製造意義──一種橫向活動;
第二種作用──轉化自我──一種縱向活動(更高或更深,隨你比喻)。
第一種作用我稱爲「轉譯」;第二種作用我稱爲「轉化」。
「轉譯」可以使小我以新的方式思考或感覺現實。
小我被賦予一種新的信仰──譬如整體論取代原子論,
寬恕取代譴責,連結取代分析。
小我因此而學會以新的語言或新的典範來詮釋它的世界和它的存在。
這個嶄新而迷人的詮釋活動可以暫時減輕自我心中的恐懼。
「轉化」卻是對轉譯本身加以挑戰、目睹、挖掘,最後進行分解。
「轉譯」的活動賦予自我(或主體)一種新的方式來看待世界(或客體);
然而基進的轉化卻是要探索自我,深入觀察自我,
掐緊自我的脖子,直到它窒息而死。
讓我以最後一種方式來說明:「在橫向的轉譯之下──
這是最盛行,傳播得最廣,被最多人分享的宗教作用──
自我至少能暫時在執著中得到快樂,在監禁中得到滿足,
在令人尖叫的恐懼來臨之前得到自滿。
在轉譯中,自我可以夢遊塵世,帶著深度的近視在輪回的惡夢跌跌撞撞;
它面對的世界地圖是以嗎啡鑲邊的。這確實是宗教人口普遍的局限。
那些基進的或徹底轉化的解脫者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挑戰和解除這個局限。
真正的轉化不是一種信仰,而是要使信仰者死亡;
不是詮釋這個世界,而是轉化這個世界;
不是找到慰藉,而是在死亡的彼岸找到永恒。
自我不會因此得到滿足;它會被烤焦。
雖然我偏好轉化而輕視轉譯,
但事實上從整體看來,這兩種作用都非常重要,而且缺一不可。
大部分人都不是解脫的,
他們生在一個充滿著罪惡、痛苦、希望、恐懼、欲望與絕望的世界。
他們從生下來就準備好並急於緊縮,他們的心中充斥著饑渴、淚水與驚恐。
他們從很早就學會詮釋世界的方式,並賦予它各種不同意義以此護衛自己,
對抗表層快樂之下的恐懼與折磨。
雖然你和我也許都希望從轉譯進入真正的轉化,
但轉譯本身對我們的生活而言仍是一種極爲重要的作用。
那些無法以正確誠篤的態度詮釋塵世的人,
通常很容易罹患神經官能症或精神病:世界不再具有任何意義
──自我和世界之間的界線不但沒有獲得轉化,反而因此瓦解。
這不叫突破,這叫做精神崩潰;這不是轉化,而是大難臨頭。
然而在我們逐漸趨於成熟的過程中,當你達到某個階段時,
詮釋本身不論有多麽妥當或令人確信不移,都無法再帶給你慰藉。
沒有任何新的信仰、新的典範、新的神話或新的概念可以再爲你的傷口止血;
剩下的只有轉化這一條路了。
準備好要走這條路的人,一向都是而未來也將是極少數極少數的。
對大部分人而言,任何一種宗教信仰都會落入慰藉的類別;
在這個恐怖的世界中,永遠會出現一種新的橫向詮釋,
爲這個恐怖的塵世帶來某些意義。宗教所提供的服務大部分都屬於第一種作用。
我有時也用「正統」這個字眼形容第一種作用,
因爲宗教提供的重要服務絕大部分是要讓自我感覺正當或正統
──對自己的信仰、典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感到正當。
宗教提供正統性的這份作用──不論多麽短暫、多麽二元對立或充滿幻覺
──仍是世界各大宗教傳統最重要的作用。
在歷史上,這份作用一直是任何一個文化的「社會粘著劑」。
宗教使社會緊緊粘著在一起的現象並不是任何人可以擅自改變的,
因爲這份轉譯的粘著作用一旦消除,結果時常不是突破,而是精神崩潰,
不是解脫,而是社會動亂(我們不久將會繼續討論這個重點。)
如果轉譯的宗教提供的是正統性,那麽轉化的宗教提供的就是真實性。
對那些已經準備好的人而言──
那些已經不想在自我感中受苦而又無法再擁護正統世界觀的人
──通往真正的解脫與實相的召喚一定會愈來愈強。
你遲早會回應從無垠的失落地平線所發出的轉化與解脫的召喚。
轉化的靈修途徑從來無意助長或合法化時下的世界觀,
反之,它提供的真實性就是要摧毀被這個世界視爲正統的觀點。
所謂正統意識,就是被一般看法所認可,爲大家所接納,
被文化和反文化所擁戴,被自我所助長,讓這個世界有意義的思考方式。
但真實的覺醒很快就把這一切掃蕩乾淨,
它讓每個靈魂瞥見內心深處那份閃耀的無限性,
讓它的肺部吸進簡單得難以置信的永恒大氣。
因此,轉化或實修途徑是具有革命本質的,
它無意助長世界的正當性,它要瓦解這個世界;
它不想給世界帶來安慰,它要擊碎它;
它不想讓自我滿足,它要使它脫落。
這些事實將引出幾點結論。
誰真的想要轉化?
大部分人都認爲東方世界充滿著轉化和實修的途徑,
而西方世界無論過去的歷史或今日的「新時代」,
除了各種橫向的、轉譯的、正統的、溫吞的靈修途徑之外,就沒有太多東西了。
這個看法雖有幾分真實性;但實際情況無論在東方或西方,都令人相當沮喪。
第一,雖然大體而言,東方世界確實産生了較多的真實悟道者,
但東方人口比例中,依循轉化靈修途徑的人一向少得可憐。
我曾問過片瞳禪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得到第一次突破,但願不是精神崩潰),
歷史上到底出現過多少真正偉大的禪師?
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加起來大概有一千人吧。」
我又問過另一位禪師,目前還活在世上的日本禪師中有幾人是大徹大悟的,
他說:「還不到一打。」
讓我們先假設這些答案都不夠精確,
但即使我們設定中國有史以來的人口是十億,
仍然意味著十億人口中只有一千人進入了真正轉化的靈修途徑。
如果你沒有電腦的話,我可以告訴你,這個數目只占總人口的0.0000001
(就算不是一千人而是一百萬人好了,
也只占總人口的0.001──水筒中的一滴水罷了。)
這意謂著,其他人完全依循著各式各樣橫向的、轉譯的、正統的宗教:
他們涉及各種神話般的信仰、爲自我請願的祈禱、神奇的儀式和特異的修練等等
──換句話說,就是以轉譯的方式帶給自我意義。
在中國文化中,宗教的轉譯作用一向是主要的社會粘著劑。
然而我並無意小看東方傳統的卓然貢獻,我的觀點其實很簡單,
基進的轉化靈修途徑是極爲罕見的,
不論在歷史上或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如此
(在西方世界,這樣的人更是少得令人沮喪,我就省略不談了)。
雖然我們可以理所當然地哀歎今日西方鮮有幾人真的在轉化自我,
我們仍然不該假設早期或在別的文化裏情況是截然不同的。
也許偶而出現過比目前西方世界稍好一點的情況,
但事實仍然是:不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實修都極爲罕見。
因此,轉化的實修途徑是整體人類傳統的珍寶,這是無法爭辯的事實。
第二,雖然你和我都深信,
我們所能提供的最重要宗教作用乃是靈性上的真實轉化,
但事實上我們仍得盡力提供正統靈修,
也就是帶給這世界更多仁慈而有助益的詮釋。
即使我們自己正在實修或提供真正的轉化途徑,
我們首先要做的仍是提供大家妥當的詮釋自己處境的方式。
在我們提出真正的轉化途徑之前,必須先給他們有益的詮釋。
理由是,如果我們太急促地或笨拙地奪走個人或文化所需的詮釋,
其結果往往不是突破,而是精神崩潰,不是解脫,而是瓦解。
讓我舉出兩個現成的例子。
創巴仁波切這位傑出但頗受爭議的西藏老師起初來到美國時,
只要有人問到他密乘的內涵,他總是說,一切都是本自圓滿的;
換句話說,你永遠以解脫之心看待這個世界。
自我輪回、馬雅與幻覺,它們都不需要被解除,
因爲它們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真實存在的只有大圓滿、神性、自性和不二的覺性。
幾乎沒有一個人聽得懂他在說什麽──
沒有一個人準備好接受這麽基進而真實的本自具足的真理
──因此創巴只好開始傳授一系列次級修行途徑,
他教導「九乘」作爲修證基礎──
換句話說,他總共引介了十個修行階段與次第,
到最後才傳授無修無證的「大圓滿」。
這些修證方法有許多都只是轉譯,某些則是所謂次級轉化:
培養本自具足之解脫的小轉化。
因此,即使究竟轉化才是主要目標,且本自具足,
創巴仍然得傳授轉譯與次級修證方法,以便人們能如實見到圓滿的自性。
同樣一件事也發生在解脫者約翰的身上
(另一位在美國生長,具有影響力,同樣受到爭議的成就者)。
他一開始只教導「理解之道」:不是一種達到解脫的途徑,
而是去探索你爲什麽要尋求解脫。
尋求解脫的欲望就是自我的執著傾向,因此,尋求解脫反而阻礙解脫。
所以完美的修持並不是尋求解脫,而是探索追尋的動機是什麽。
你追尋很顯然是在逃避當下,然而解答就在當下這一刻:
永遠的追尋就是永遠不得要領。
你早已具足解脫的神性,因此追尋神性就是否定神性。
你無法得到神性,就像你無法得到自己的腳丫或肺臟一樣。
沒有一個人聽得懂,於是解脫者約翰和創巴一樣,
開始轉譯次級修證方法──七個修證階段──直到不再追尋,
你就能開放地面對那本自具足、永恒與無限的真相。
這個真相從一開始就在你的眼前,卻因爲你那瘋狂追尋的欲望而被忽略。
不論你對這兩位成就者的觀點如何,事實就是事實:
他們可能是最早在美國嘗試引介「存在的只有神性」
──追尋神性就是在阻礙我們對神性領悟的老師。
此外他們都發現,無論我們對當下的神性有多麽鮮活的覺知,
轉譯和次級轉化訓練幾乎永遠是徹悟的先決條件。
我的第二個觀點是,在提供真實與基進的轉化途徑之外,
我們仍需對次級的和轉譯靈修保持興趣。
這種視野寬廣的立足點將幫助我們建立起整合的轉化途徑,
這個途徑尊重並統合了許多次級或轉譯靈修──
涵蓋人類肉體、情緒、心智、文化和社會各種面向
──使我們準備好進入本自具足的徹悟境界。
當我們堂而皇之地批評轉譯宗教與所有次級轉化途徑時,
讓我們同時認清靈修的整合途徑乃是包含
橫向與縱向、轉譯與轉化、正統與實修的最佳途徑,
它使我們對人類境遇抱持著平衡與清醒的概論。
宗教一向具有兩種非常重要而又截然不同的作用。
其一,它爲小我製造了生命「意義」:
提供神話、故事、傳說、口述典故、儀式與信仰的復興,
幫助小我産生意義感,而有能力承受噩運之矢。
這種宗教作用通常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意識,
因爲它無法帶來基進的轉化,也無法帶給小我粉身碎骨的解脫。
反之,它安慰小我,加強小我,護衛小我,助長小我,
只要這個分裂的小我相信這些神話,執行這些儀式,說出這些禱詞,
擁護這些教條,小我便熱切地深信自己能得到「救贖」
──被眼前的男神或女神所拯救,或者死後進入永恒的驚喜中。
其二,宗教對極少極少數的人而言,是具有基進的轉化與解脫作用的。
這種宗教作用無法加強自我,反而使它粉身碎骨──
不是慰藉,而是支離破碎;不是鞏固,而是放空;
不是自滿,而是爆破;不是舒適,而是革命──
簡而言之,不是一種對意識的保守支撐,
而是在意識最深處産生基進和突變的轉化。
我們可以用幾種不同方式來說明宗教的兩種重要作用。
第一種作用──替自我製造意義──一種橫向活動;
第二種作用──轉化自我──一種縱向活動(更高或更深,隨你比喻)。
第一種作用我稱爲「轉譯」;第二種作用我稱爲「轉化」。
「轉譯」可以使小我以新的方式思考或感覺現實。
小我被賦予一種新的信仰──譬如整體論取代原子論,
寬恕取代譴責,連結取代分析。
小我因此而學會以新的語言或新的典範來詮釋它的世界和它的存在。
這個嶄新而迷人的詮釋活動可以暫時減輕自我心中的恐懼。
「轉化」卻是對轉譯本身加以挑戰、目睹、挖掘,最後進行分解。
「轉譯」的活動賦予自我(或主體)一種新的方式來看待世界(或客體);
然而基進的轉化卻是要探索自我,深入觀察自我,
掐緊自我的脖子,直到它窒息而死。
讓我以最後一種方式來說明:「在橫向的轉譯之下──
這是最盛行,傳播得最廣,被最多人分享的宗教作用──
自我至少能暫時在執著中得到快樂,在監禁中得到滿足,
在令人尖叫的恐懼來臨之前得到自滿。
在轉譯中,自我可以夢遊塵世,帶著深度的近視在輪回的惡夢跌跌撞撞;
它面對的世界地圖是以嗎啡鑲邊的。這確實是宗教人口普遍的局限。
那些基進的或徹底轉化的解脫者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挑戰和解除這個局限。
真正的轉化不是一種信仰,而是要使信仰者死亡;
不是詮釋這個世界,而是轉化這個世界;
不是找到慰藉,而是在死亡的彼岸找到永恒。
自我不會因此得到滿足;它會被烤焦。
雖然我偏好轉化而輕視轉譯,
但事實上從整體看來,這兩種作用都非常重要,而且缺一不可。
大部分人都不是解脫的,
他們生在一個充滿著罪惡、痛苦、希望、恐懼、欲望與絕望的世界。
他們從生下來就準備好並急於緊縮,他們的心中充斥著饑渴、淚水與驚恐。
他們從很早就學會詮釋世界的方式,並賦予它各種不同意義以此護衛自己,
對抗表層快樂之下的恐懼與折磨。
雖然你和我也許都希望從轉譯進入真正的轉化,
但轉譯本身對我們的生活而言仍是一種極爲重要的作用。
那些無法以正確誠篤的態度詮釋塵世的人,
通常很容易罹患神經官能症或精神病:世界不再具有任何意義
──自我和世界之間的界線不但沒有獲得轉化,反而因此瓦解。
這不叫突破,這叫做精神崩潰;這不是轉化,而是大難臨頭。
然而在我們逐漸趨於成熟的過程中,當你達到某個階段時,
詮釋本身不論有多麽妥當或令人確信不移,都無法再帶給你慰藉。
沒有任何新的信仰、新的典範、新的神話或新的概念可以再爲你的傷口止血;
剩下的只有轉化這一條路了。
準備好要走這條路的人,一向都是而未來也將是極少數極少數的。
對大部分人而言,任何一種宗教信仰都會落入慰藉的類別;
在這個恐怖的世界中,永遠會出現一種新的橫向詮釋,
爲這個恐怖的塵世帶來某些意義。宗教所提供的服務大部分都屬於第一種作用。
我有時也用「正統」這個字眼形容第一種作用,
因爲宗教提供的重要服務絕大部分是要讓自我感覺正當或正統
──對自己的信仰、典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感到正當。
宗教提供正統性的這份作用──不論多麽短暫、多麽二元對立或充滿幻覺
──仍是世界各大宗教傳統最重要的作用。
在歷史上,這份作用一直是任何一個文化的「社會粘著劑」。
宗教使社會緊緊粘著在一起的現象並不是任何人可以擅自改變的,
因爲這份轉譯的粘著作用一旦消除,結果時常不是突破,而是精神崩潰,
不是解脫,而是社會動亂(我們不久將會繼續討論這個重點。)
如果轉譯的宗教提供的是正統性,那麽轉化的宗教提供的就是真實性。
對那些已經準備好的人而言──
那些已經不想在自我感中受苦而又無法再擁護正統世界觀的人
──通往真正的解脫與實相的召喚一定會愈來愈強。
你遲早會回應從無垠的失落地平線所發出的轉化與解脫的召喚。
轉化的靈修途徑從來無意助長或合法化時下的世界觀,
反之,它提供的真實性就是要摧毀被這個世界視爲正統的觀點。
所謂正統意識,就是被一般看法所認可,爲大家所接納,
被文化和反文化所擁戴,被自我所助長,讓這個世界有意義的思考方式。
但真實的覺醒很快就把這一切掃蕩乾淨,
它讓每個靈魂瞥見內心深處那份閃耀的無限性,
讓它的肺部吸進簡單得難以置信的永恒大氣。
因此,轉化或實修途徑是具有革命本質的,
它無意助長世界的正當性,它要瓦解這個世界;
它不想給世界帶來安慰,它要擊碎它;
它不想讓自我滿足,它要使它脫落。
這些事實將引出幾點結論。
誰真的想要轉化?
大部分人都認爲東方世界充滿著轉化和實修的途徑,
而西方世界無論過去的歷史或今日的「新時代」,
除了各種橫向的、轉譯的、正統的、溫吞的靈修途徑之外,就沒有太多東西了。
這個看法雖有幾分真實性;但實際情況無論在東方或西方,都令人相當沮喪。
第一,雖然大體而言,東方世界確實産生了較多的真實悟道者,
但東方人口比例中,依循轉化靈修途徑的人一向少得可憐。
我曾問過片瞳禪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得到第一次突破,但願不是精神崩潰),
歷史上到底出現過多少真正偉大的禪師?
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加起來大概有一千人吧。」
我又問過另一位禪師,目前還活在世上的日本禪師中有幾人是大徹大悟的,
他說:「還不到一打。」
讓我們先假設這些答案都不夠精確,
但即使我們設定中國有史以來的人口是十億,
仍然意味著十億人口中只有一千人進入了真正轉化的靈修途徑。
如果你沒有電腦的話,我可以告訴你,這個數目只占總人口的0.0000001
(就算不是一千人而是一百萬人好了,
也只占總人口的0.001──水筒中的一滴水罷了。)
這意謂著,其他人完全依循著各式各樣橫向的、轉譯的、正統的宗教:
他們涉及各種神話般的信仰、爲自我請願的祈禱、神奇的儀式和特異的修練等等
──換句話說,就是以轉譯的方式帶給自我意義。
在中國文化中,宗教的轉譯作用一向是主要的社會粘著劑。
然而我並無意小看東方傳統的卓然貢獻,我的觀點其實很簡單,
基進的轉化靈修途徑是極爲罕見的,
不論在歷史上或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如此
(在西方世界,這樣的人更是少得令人沮喪,我就省略不談了)。
雖然我們可以理所當然地哀歎今日西方鮮有幾人真的在轉化自我,
我們仍然不該假設早期或在別的文化裏情況是截然不同的。
也許偶而出現過比目前西方世界稍好一點的情況,
但事實仍然是:不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實修都極爲罕見。
因此,轉化的實修途徑是整體人類傳統的珍寶,這是無法爭辯的事實。
第二,雖然你和我都深信,
我們所能提供的最重要宗教作用乃是靈性上的真實轉化,
但事實上我們仍得盡力提供正統靈修,
也就是帶給這世界更多仁慈而有助益的詮釋。
即使我們自己正在實修或提供真正的轉化途徑,
我們首先要做的仍是提供大家妥當的詮釋自己處境的方式。
在我們提出真正的轉化途徑之前,必須先給他們有益的詮釋。
理由是,如果我們太急促地或笨拙地奪走個人或文化所需的詮釋,
其結果往往不是突破,而是精神崩潰,不是解脫,而是瓦解。
讓我舉出兩個現成的例子。
創巴仁波切這位傑出但頗受爭議的西藏老師起初來到美國時,
只要有人問到他密乘的內涵,他總是說,一切都是本自圓滿的;
換句話說,你永遠以解脫之心看待這個世界。
自我輪回、馬雅與幻覺,它們都不需要被解除,
因爲它們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真實存在的只有大圓滿、神性、自性和不二的覺性。
幾乎沒有一個人聽得懂他在說什麽──
沒有一個人準備好接受這麽基進而真實的本自具足的真理
──因此創巴只好開始傳授一系列次級修行途徑,
他教導「九乘」作爲修證基礎──
換句話說,他總共引介了十個修行階段與次第,
到最後才傳授無修無證的「大圓滿」。
這些修證方法有許多都只是轉譯,某些則是所謂次級轉化:
培養本自具足之解脫的小轉化。
因此,即使究竟轉化才是主要目標,且本自具足,
創巴仍然得傳授轉譯與次級修證方法,以便人們能如實見到圓滿的自性。
同樣一件事也發生在解脫者約翰的身上
(另一位在美國生長,具有影響力,同樣受到爭議的成就者)。
他一開始只教導「理解之道」:不是一種達到解脫的途徑,
而是去探索你爲什麽要尋求解脫。
尋求解脫的欲望就是自我的執著傾向,因此,尋求解脫反而阻礙解脫。
所以完美的修持並不是尋求解脫,而是探索追尋的動機是什麽。
你追尋很顯然是在逃避當下,然而解答就在當下這一刻:
永遠的追尋就是永遠不得要領。
你早已具足解脫的神性,因此追尋神性就是否定神性。
你無法得到神性,就像你無法得到自己的腳丫或肺臟一樣。
沒有一個人聽得懂,於是解脫者約翰和創巴一樣,
開始轉譯次級修證方法──七個修證階段──直到不再追尋,
你就能開放地面對那本自具足、永恒與無限的真相。
這個真相從一開始就在你的眼前,卻因爲你那瘋狂追尋的欲望而被忽略。
不論你對這兩位成就者的觀點如何,事實就是事實:
他們可能是最早在美國嘗試引介「存在的只有神性」
──追尋神性就是在阻礙我們對神性領悟的老師。
此外他們都發現,無論我們對當下的神性有多麽鮮活的覺知,
轉譯和次級轉化訓練幾乎永遠是徹悟的先決條件。
我的第二個觀點是,在提供真實與基進的轉化途徑之外,
我們仍需對次級的和轉譯靈修保持興趣。
這種視野寬廣的立足點將幫助我們建立起整合的轉化途徑,
這個途徑尊重並統合了許多次級或轉譯靈修──
涵蓋人類肉體、情緒、心智、文化和社會各種面向
──使我們準備好進入本自具足的徹悟境界。
當我們堂而皇之地批評轉譯宗教與所有次級轉化途徑時,
讓我們同時認清靈修的整合途徑乃是包含
橫向與縱向、轉譯與轉化、正統與實修的最佳途徑,
它使我們對人類境遇抱持著平衡與清醒的概論。
上一篇:不逃避的智慧---佩瑪‧丘卓
下一篇: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