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3 17:59:28Westide 2013

知識爭霸「站」──愛恨纏綿之經典


從前從前,有個英俊多情的男孩,他叫羅密歐……蛤?你竟然知道女主角叫茱麗葉!不愧是經典,果然人人皆知啊!不過讀者們能說出兩家那繞口的家族名嗎?沒錯!就是蒙特鳩卡布雷特!順帶一提,羅密歐是蒙特鳩家族,茱麗葉是卡布雷特家族!

 

我們先歡迎蒙特鳩家族代表羅密歐語他的好朋友們進場(拍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2RNr6rw7ZE

 

蒙特鳩家族當然不能一枝獨秀,應該看看茱麗葉到底有多美歡迎卡布雷特家族!(鼓掌!!!!!!!)http://www.youtube.com/watch?v=SE5nHW2NEC4&list=PL27BD12D03A65CE89 

 

其實《羅密歐與茱麗葉》只是簡稱而以,全名叫做《羅密歐與茱麗葉之愛恨纏綿》(法語:Roméo et Juliette: de la Haine à lAmour)。到底多纏綿?看下去就知道了!http://www.youtube.com/watch?v=5HbBlIM54TM&list=PL27BD12D03A65CE89

 《羅密歐與茱麗葉》中重要的陽台橋段。

好笑的是因為是音樂劇,演員背後必須背著麥,哎呀!是有那麼不搭嘎拉……

 

聰明的讀者一定知道,這是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原著。傑哈皮斯葛維克(Gérard Presgurvic)操刀創作詞曲的法語音樂劇,於2001119,在巴黎首演。在這裡大家要注意呢!雖然《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原著是英國,但最初還是法國的音樂劇呢!

 

因為是經典,所以其實還有「美國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呢!不過竟然換了國家是應該換個名子,畢竟時空背景都不一樣了,那就是《西城故事》(WestSide Story)。看看美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事怎麼互表心意的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_QffCZs-bg

  讀者看得出來這是頗有時代的電影吧!

西城故事》是最早以音樂劇形式在百老匯倫敦西區劇院上演,之後經過改編拍成電影並獲得多項奧斯卡金像獎殊榮,並成為最著名的歌舞片之一。雖說故事情節脈絡跟《羅密歐與茱麗葉》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但其實在《羅密歐與茱麗葉》移民到美國時,故事就悄悄的有著不同的地方。該劇無論在背景與劇情上,都以當時的紐約移民社群為參考,使描述故事的過程充滿了現實與諷刺的意味,這多少也反映出戰後美國社會快速成長的背後,所隱藏的種種問題:種族歧視青少年犯罪暴力文化代溝


說到《西城故事》不得說說其軼事。早在1949,著名的百老匯編舞家傑洛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與著名音樂家李奧納多伯恩斯坦(LeonardBernstein)開始計畫將《羅密歐與茱麗葉》改編成現代音樂劇,於是找來名劇作家亞瑟·勞倫斯Arthur Laurents)參與作品編著。當時三人的構想是描述在曼哈頓城東區一位猶太裔少女與名義大利籍青年的激情熱戀,並定名為《東城故事》(East Side Story)。想不到吧?一開始取名竟是這樣!然而隨著兩個族群間的衝突逐漸減少,以及題材類似的音樂劇《愛爾蘭之花(Abie's Irish Rose)率先上演的影響,這個計畫不得不停滯下來。

 

1954,伯恩斯坦在好萊塢再度與勞倫斯意外相遇。兩人談到多年前擱置的創作計畫,伯恩斯坦想到近來拉丁美洲裔移民群暴力衝突不斷,便決定將之前的故事背景移到林肯中心一帶的波多黎各移民社區,並改名為《西城故事》。於是,新的音樂劇創作於焉開始。

 

太過社會化的劇情有時也不見得討好,對當時的觀眾而言,幫派的聚集、粗俗的對白,實在太過暴力了!多數習慣紳士美人優雅共舞的觀眾感到不悅。雖然叫好不叫座,《西城故事》仍然成功在兩年間於百老匯演出732場,並獲得1958兩座。《西城故事》在結果上還是獲得肯定的!

 街頭舞蹈我們現金看來平常,當時其實是過於「粗俗」。

如果讀者們看膩了《羅密歐與茱麗葉》不如找機會也來欣賞《西城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