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8 22:38:05小V
轉載~《修心七要》3
《修心七要》教授(3)——如何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上師:尊貴的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
地點:香港佛教黃鳳翎中學
時間:2011年10月1-2日
修心七要之四: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現在我們回顧一下,修心七要中的第一點就是前行,第二點是菩提心,第三點是將惡緣轉為菩提道用。今天我們將繼續講解下去,第四點是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在今生你還活著時該如何修行,這裡講述了一些修行的細節,如何去實踐教導;另一方面是在死亡時,如何修行。所以這是兩方面不同的內容。
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決心力
首先,如何在這一生去修行?這裡提到修行中需要有五種力量。
第一是決心力,像是下定決心去做某件事。很多時候我們的問題在於太沒有決心了,你總是想要做這個修行、那個修行,但是時間到了,你又懶惰不想做了。有時你說你還沒能力去做,有時你又說還沒準備好,總之有許許多多的藉口。因此,儘管你接受了許多教導,但是因為沒有決心力,沒有足夠的興趣,沒有強烈的願望去修行,而產生了這些障礙。所以這裡的教導說,你要變得非常堅定,下定決心去修行,例如說:我下定決心在這一個月,或兩個月,或一年,或兩年中去修持菩提心。像是這樣的決心,讓我們能夠完成修行。
然後,當你確實有了強烈的願望後,你還可以進一步許下承諾說:“在這一生或直到完全證悟前,都不放棄這個修行。 ”你應該發展出這樣的決心力。同時,儘管會有許多來自他人的傷害,但是你都不捨棄你的誓言,仍然帶著喜悅,精進的去修行。所以,為了圓滿完成修行,這樣堅定的決心是必須的,否則障礙只會一個接著一個的到來。
我們必須不斷強化這樣的決心力,因為你很健忘,也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有時你會失去對自己的控制力,總是根據情況來做修行,例如:今天我心情不錯,應該做修行;然後有一天心情不好時,又不做了。這就意味著你完全被負面 情緒所左右,你並沒有從外在環境中解脫出來。因此,你需要一再強化這樣的決心力,你應當不斷提醒自己,我不應該太懶惰,我應該精進的去完成我的修行。
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嫺熟力
所以,第二種這裡提到的是嫺熟力,嫺熟力是指禪修方面。我們說最終的證悟來自于禪修,當然聞與思的智慧也很重要,但是證悟最直接的原因來自于禪修。
在開始時,禪修當然不容易,因為我們的心一直處於散亂之中,不夠平和,不夠安詳,非常狂亂,我們的心從來沒有安住過。因為外境十分複雜且狡猾,你的心沒有力量保持平靜,它總是非常散亂,以至於你無法好好禪修。但是慢慢的,通過不斷練習禪修,不斷去修心,不斷檢視自己的每一個念 頭,然後逐漸的,禪修最終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就像是你去學校學習一樣,剛開始任何的課程對你來說都很難,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禪修也是如此,你越實際去修持,就會變得越簡單,同時你也能夠從禪修中經驗到殊勝的利益。
禪修的目的並不只是保持專注,而是讓你能夠非常熟悉念頭 。說到禪修,如果你認為念頭是一種障礙,禪修時應該把這些念頭都打掉,那是一種錯誤的禪修。在禪修中,你應該試著將念頭帶入到禪修中來。到目前為止,念頭一直不斷打擾著你,因為你還不習慣這些種種的念頭,但是在禪修中,你開始意識到,念頭與你心的本質是無法分離的。當你越來越接近你的自心本性時,你便能了悟到念頭與你的本性是不可 分離的。因此,禪修幫助你將念頭帶入到禪修中,儘管念頭還是在不斷生起,但是它們根本不會再打擾到你,這才是禪修的目的。
一旦你的禪修做得很好,那麼當你走在非常喧鬧的街上,這些噪音不再會干擾到你,你變得越來越平和與安詳。所以,禪修不是說你在家裡關上門、關上窗,完全與外界隔離,那不是健康的禪修方式。健康的禪修應該是超越這些外在環境的影響,你可以從事任何活動,但是卻從來不曾離於你的禪修。
禪修是指你的心超越各種緊張的狀態,而能夠完全的自由和 敞開,這就是禪修的目的,我們應該從現在就開始做起來。當然,作為一個初學者,一開始很難做到這樣靈活的禪修,我們需要一定的方法,我們需要先將心專注在某一物件上面,所以這有許多不同的禪修訓練方式,當我們禪修的非常好時,就能真正超越這些外境,從外境中解脫出來,永遠自在快樂。那時你便達到了修與無修無二無別的狀態,你就永遠處在了禪修之中。
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善因力
第三種是善因力。為了成為一個好的行者,積聚功德是非常 重要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時,我們需要做一些積聚功德和淨除業障的修行,以便幫助我們讓心變得清明。
現在,我們的心是非常不清明的,它被種種煩惱所染汙,因為我們缺乏修心的訓練。所以像是大禮拜,獻曼達,生起菩提心等等的修行都被稱之為積聚功德,淨除業障,這些對開展智慧非常有幫助。因為如果不去積聚功德和淨除業障,行者很難開展智慧。
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懺悔力
第四種是懺悔力,它的意思是要斬斷我執。我們說所有的修行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終結或消滅我執,因為,很明顯,我執是輪迴中所有問題與痛苦的來源。諸佛菩薩的教導以及來自印度和西藏的偉大上師們的所有教導,都是為了消除我執,消除這些憤怒、嫉妒、種種的從我執中生起的煩惱。因為有我執,這些痛苦和煩惱才會生起。所以,我們所有身、語、意修行的目的都是為了消除和終結強大的我執。
這就是什麼印度偉大的龍樹菩薩曾說:最大的敵人是我執,而不是他人。所以,作為一名菩薩,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一名菩薩的話,當有人侮辱你時,你不該對那個人做出反應,而是應該對那個“生氣”的情緒本身做出反應。
因此,有時龍樹菩薩、寂天菩薩在他們的教導中常用究竟的敵人來形容我執。寂天菩薩曾說:“我執是最大的魔鬼。”我們都害怕魔鬼,不是嗎?因為如果家裡有魔鬼的話會非常不舒服,他們會不停的從廚房跑到客廳再跑到臥室,弄出很多聲響。但是寂天菩薩說:“這只是暫時的、相對的魔鬼,究竟的魔鬼是我執。因為究竟的魔鬼是我執,所以暫時的、相對的魔鬼自然也就並不存在。”因此,印度那些偉大的上師們都害怕這個究竟的魔鬼,而不是相對的魔鬼。他們說相對的魔鬼非常好,可以作為禪修慈悲、關愛與自他交換的對象,就像昨天談到的那樣。但是究竟的魔鬼——我執,是非常可怕的,很難將它趕走,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去聞思修這些甚深的法教。
心的平靜可以幫助行者,克服許多不必要的問題
現在,我想說一下自己觀察到的一些現象。我有許多金剛乘的朋友,同時也有一些小乘的朋友,我觀察了一下他們兩者後發現,我的金剛乘朋友們似乎更害怕魔鬼,而小乘的朋友們卻會說:“還好啦,就讓它去”。所以這表示,金剛乘行者們其實有更多的念頭,心中有許多期待與想法,然後發生了一點敏感的事情,就失去了控制。相比較而言,小乘行者的問題較少,他們更為平和,心也更安詳。而金剛乘行者的心卻比較狂亂,所以問題和痛苦也就更多。我很抱歉這麼說,但這是事實。
其實從性格上來說,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背景不一樣而已,一個訓練的很好,另一個卻並沒有很好的訓練自己,總是有很高的期望,認為我不需要精進,修行就會起作用,我的上師會加持我,然後明天早上我就會開悟了。這樣的期望其實根本就不實際,不是嗎?我們都有這樣的問題,這是必須去克服的。其實修行都是一樣的,需要禪修,需要思考,需要精進和努力,修行並不容易。從根本上來說,我們都是一樣的,所以佛陀給予了一乘法教,那就是去除我們的執著。佛陀從來沒有說過,金剛乘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我們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不應該把修行搞的特殊化,保持低調,並實際的去修持,這樣你才能夠解決任何問題。
有時當你還不是宗教分子時,你很少見到鬼或幽靈。但是一旦你成為了佛教徒,似乎就會看到一些鬼,而當你成為金剛乘弟子後,你卻見到了更多的鬼。像是我在西方時,遇見過一些西方的弟子,他們說見到了鬼,然後我問他們鬼是什麼樣子,是西方人的樣子嗎?他們說不是的,是西藏的鬼。(眾笑)所以你們看,這個傳承來自喜馬拉雅而不是西方,否則他們應該看到是西方人的樣子才對,但是他們怎麼會看到西藏的鬼呢?所以,這說明他們的修行出了問題。
當仁波切和喇嘛們到了後,他們就不斷抱怨說看到了鬼。好吧,如果他們再看到鬼,那就讓他們把鬼留下來,鬼將會保護他們。而不是對他們開示說,鬼只不過是你心的投影,然後給他們一些很重的加持物掛在脖子上,也許不幸的是他們卻看到了更多的鬼。幾天後,可能他們脖子上的加持物也掉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鬼把它們偷走了。
所以,這種來自喜馬拉雅的問題總是不斷在發生著,這是金剛乘的疾病,很難治癒。作為一名金剛乘行者,我們必須很小心,不應該想太多。我們總是會有很多期待,例如: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這還不夠。你的心總是焦躁不安。所以在噶當派的教授中,他們總是說要保持低調,不要期待太多,就只是盡你所能去修持,不要想太多,試著讓心平靜下來,做更多的禪修。這樣的話,你的鬼也將會變成你的朋友,會保護你而不是傷害你。所以,這就是噶當派的修行方法。
再回到剛才那個例子,有時當你繼續深入問下去,他們會說那個鬼是穿著紅袍子的西藏鬼。當他們這麼說時,我也會覺得很害怕,怎麼會這樣?難道他們的意思是,我也是個鬼?(眾笑)當然,這不是一個正面的例子。我相信,它表明喇嘛和修行者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最後他竟然視你為一個鬼,因為在他的夢裡,他看到你是一個鬼,所以他試著逃離你,這是一種錯誤的關係。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應該試著讓這些人平靜下來,放輕鬆,就像噶當派所教授的修心方式。在給予了這樣的教導後,通過修行他們的心會變得更為平靜,而不像是有時候給太多灌頂和加持,說這是給看不見的鬼,那是給看得見的鬼,這個加持可以保護你等等,這反而不好。你的家裡滿是護身符之類的東西,然後你放的越多,似乎鬼就越多,還聽到了更多的怪聲,最後你徹底對金剛乘的加持失去了信心。這種不實際的做法完全對你沒有幫助,所以,像是噶當派上師的教導告訴我們,當你的心裡出現某些障礙時,如何直接的運用對治方法。這樣的修行可以幫助你保持平靜,所以我認為這五力的教導對每個人都很有助益。
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願望力
現在,第五種是願望力。我們像這樣祈願說:“從此刻起直至證悟佛果為止,願我永遠不與兩種菩提心分離。”關於兩種菩提心我之前已經做過解釋,它們是世俗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所以你強烈的祈願:“從現在起直到完全證悟為止,願我永不與這兩種菩提心分離,即使是在夢中,也希望我不失去這兩種菩提心。”這種強烈的願望就稱之為願望力。在你的修行中一定會出現許多困境,你不該因為這些困境而放棄修行,而應該下定決心說,不論遭遇到何種困難,願我能夠將它們轉為修行道用。
面對死亡時修行的五種力量:善因力
這樣我們就將如何在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講完了,接下去我們將說一下如何在死亡來臨時修行。
這裡同樣也有五種力量,首先第一種是善因力。善因力是指當你身患疾病,無法治癒,即將死亡時,你發誓將所有財產供養給佛、法、僧三寶。同時,你也決心慷慨的將所有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特別是那些最需要之處。也許之前你很執著於自己的財物,但是現在你完全放下了,不再抓著不放,並決心將這些財物供養給三寶並迴向一切眾生,這就是善因力。
面對死亡時修行的五種力量:願望力
第二種是願望力。願望力是指一種強烈的祈願,對佛、法、僧三寶祈請:“願我及一切眾生都能生起兩種菩提心,願我及一切眾生能夠遇見真正教導這兩種菩提心的上師。”
面對死亡時修行的五種力量:懺悔力
第三種是懺悔力。和前面提到的類似,當死亡來臨時,你應該感到欣慰,至少自己曾經修持過這個甚深的教導,至少你理解到自我並不真實存在。雖然你還不能徹底證悟到這點,但至少你曾經培養過這樣的理解,這就很好了。當然,最好的情況是,你能夠完全證悟到自我並不存在。但是,如果你能建立起這樣的理解,就已經非常具有利益。
在死亡時,你感到非常高興和喜悅,你能夠從偉大的上師處學到這些,並一再祈願:“願一切眾生都能了悟自我的非實存性。”
面對死亡時修行的五種力量:決心力和嫺熟力
第四種是決心力。你一再祈願:“即使是中陰身或來世,不管我身處輪迴中的何處,願我永不與兩種菩提心分離。”
最後一種是嫺熟力。你不斷重複和憶念這兩種菩提心,你已經修行了這一生,現在死亡來臨了,即使你即將離開人世,但是你仍不斷的一再重複和憶念這兩種菩提心,這就是嫺熟力。
修心七要之四: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現在我們回顧一下,修心七要中的第一點就是前行,第二點是菩提心,第三點是將惡缘轉為菩提道用。今天我們將繼續講解下去,第四點是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今生你还活着时该如何修行,这里讲述了一些修行的细节,如何去实践教导;另一方面是在死亡时,如何修行。所以这是两方面不同的内容。
此生修行的五种力量:决心力
首先,如何在这一生去修行?这里提到修行中需要有五种力量。
第一是决心力,像是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在于太没有决心了,你总是想要做这个修行、那个修行,但是时间到了,你又懒惰不想做了。有时你说你还没能力去做,有时你又说还没准备好,总之有许许多多的借口。因此,尽管你接受了许多教导,但是因为没有决心力,没有足够的兴趣,没有强烈的愿望去修行,而产生了这些障碍。所以这里的教导说,你要变得非常坚定,下定决心去修行,例如说:我下定决心在这一个月,或两个月,或一年,或两年中去修持菩提心。像是这样的决心,让我们能够完成修行。
然后,当你确实有了强烈的愿望后,你还可以进一步许下承诺说:“在这一生或直到完全证悟前,都不放弃这个修行。”你应该发展出这样的决心力力。同时,尽管会有许多来自他人的伤害,但是你都不舍弃你的誓言,仍然带着喜悦,精进的去修行。所以,为了圆满完成修行,这样坚定的决心是必须的,否则障碍只会一个接着一个的到来。
我们必须不断强化这样的决心力,因为你很健忘,也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有时你会失去对自己的控制力,总是根据情况来做修行,例如:今天我心情不错,应该做修行;然后有一天心情不好时,又不做了。这就意味着你完全被负面情绪所左右,你并没有从外在环境中解脱出来。因此,你需要一再强化这样的决心力,你应当不断提醒自己,我不应该太懒惰,我应该精进的去完成我的修行。
此生修行的五种力量:娴熟力
所以,第二种这里提到的是娴熟力,娴熟力是指禅修方面。我们说最终的证悟来自于禅修,当然闻与思的智慧也很重要,但是证悟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于禅修。
在开始时,禅修当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心一直处于散乱之中,不够平和,不够安详,非常狂乱,我们的心从来没有安住过。因为外境十分复杂且狡猾,你的心没有力量保持平静,它总是非常散乱,以至于你无法好好禅修。但是慢慢的,通过不断练习禅修,不断去修心,不断检视自己的每一个念头,然后逐渐的,禅修最终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就像是你去学校学习一样,刚开始任何的课程对你来说都很难,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禅修也是如此,你越实际去修持,就会变得越简单,同时你也能够从禅修中经验到殊胜的利益。
禅修的目的并不只是保持专注,而是让你能够非常熟悉念头。说到禅修,如果你认为念头是一种障碍,禅修时应该把这些念头都打掉,那是一种错误的禅修。在禅修中,你应该试着将念头带入到禅修中来。到目前为止,念头一直不断打扰着你,因为你还不习惯这些种种的念头,但是在禅修中,你开始意识到,念头与你心的本质是无法分离的。当你越来越接近你的自心本性时,你便能了悟到念头与你的本性是不可分离的。因此,禅修帮助你将念头带入到禅修中,尽管念头还是在不断生起,但是它们根本不会再打扰到你,这才是禅修的目的。
一旦你的禅修做得很好,那么当你走在非常喧闹的街上,这些噪音不再会干扰到你,你变得越来越平和与安详。所以,禅修不是说你在家里关上门、关上窗,完全与外界隔离,那不是健康的禅修方式。健康的禅修应该是超越这些外在环境的影响,你可以从事任何活动,但是却从来不曾离于你的禅修。
禅修是指你的心超越各种紧张的状态,而能够完全的自由和敞开,这就是禅修的目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做起来。当然,作为一个初学者,一开始很难做到这样灵活的禅修,我们需要一定的方法,我们需要先将心专注在某一对象上面,所以这有许多不同的禅修训练方式,当我们禅修的非常好时,就能真正超越这些外境,从外境中解脱出来,永远自在快乐。那时你便达到了修与无修无二无别的状态,你就永远处在了禅修之中。
此生修行的五种力量:善因力
第三种是善因力。为了成为一个好的行者,积聚功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时,我们需要做一些积聚功德和净除业障的修行,以便帮助我们让心变得清明。
现在,我们的心是非常不清明的,它被种种烦恼所染污,因为我们缺乏修心的训练。所以像是大礼拜,献曼达,生起菩提心等等的修行都被称之为积聚功德,净除业障,这些对开展智慧非常有帮助。因为如果不去积聚功德和净除业障,行者很难开展智慧。
此生修行的五种力量:忏悔力
第四种是忏悔力,它的意思是要铲断我执。我们说所有的修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终结或消灭我执,因为,很明显,我执是轮回中所有问题与痛苦的来源。诸佛菩萨的教导以及来自印度和西藏的伟大上师们的所有教导,都是为了消除我执,消除这些愤怒、嫉妒、种种的从我执中生起的烦恼。因为有我执,这些痛苦和烦恼才会生起。所以,我们所有身、语、意修行的目的都是为了消除和终结强大的我执。
这就是什么印度伟大的龙树菩萨曾说:最大的敌人是我执,而不是他人。所以,作为一名菩萨,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一名菩萨的话,当有人侮辱你时,你不该对那个人做出反应,而是应该对那个“生气”的情绪本身做出反应。
因此,有时龙树菩萨、寂天菩萨在他们的教导中常用究竟的敌人来形容我执。寂天菩萨曾说:“我执是最大的魔鬼。”我们都害怕魔鬼,不是吗?因为如果家里有魔鬼的话会非常不舒服,他们会不停的从厨房跑到客厅再跑到卧室,弄出很多声响。但是寂天菩萨说:“这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魔鬼,究竟的魔鬼是我执。因为究竟的魔鬼是我执,所以暂时的、相对的魔鬼自然也就并不存在。”因此,印度那些伟大的上师们都害怕这个究竟的魔鬼,而不是相对的魔鬼。他们说相对的魔鬼非常好,可以作为禅修慈悲、关爱与自他交换的对象,就像昨天谈到的那样。但是究竟的魔鬼——我执,是非常可怕的,很难将它赶走,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去闻思修这些甚深的法教。
心的平静可以帮助行者,克服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现在,我想说一下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我有许多金刚乘的朋友,同时也有一些小乘的朋友,我观察了一下他们两者后发现,我的金刚乘朋友们似乎更害怕魔鬼,而小乘的朋友们却会说:“还好啦,就让它去”。所以这表示,金刚乘行者们其实有更多的念头,心中有许多期待与想法,然后发生了一点敏感的事情,就失去了控制。相比较而言小乘行者的问题较少,他们更为平和,心也更安详。而金刚乘行者的心却比较狂乱,所以问题和痛苦也就更多。我很抱歉这么说,但这是事实。
其实从性格上来说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背景不一样而已,一个训练的很好,另一个却并没有很好的训练自己
上師:尊貴的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
地點:香港佛教黃鳳翎中學
時間:2011年10月1-2日
修心七要之四: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現在我們回顧一下,修心七要中的第一點就是前行,第二點
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決心力
首先,如何在這一生去修行?這裡提到修行中需要有五種力
第一是決心力,像是下定決心去做某件事。很多時候我們的
然後,當你確實有了強烈的願望後,你還可以進一步許下承
我們必須不斷強化這樣的決心力,因為你很健忘,也容易受
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嫺熟力
所以,第二種這裡提到的是嫺熟力,嫺熟力是指禪修方面。
在開始時,禪修當然不容易,因為我們的心一直處於散亂之
禪修的目的並不只是保持專注,而是讓你能夠非常熟悉念頭
一旦你的禪修做得很好,那麼當你走在非常喧鬧的街上,這
禪修是指你的心超越各種緊張的狀態,而能夠完全的自由和
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善因力
第三種是善因力。為了成為一個好的行者,積聚功德是非常
現在,我們的心是非常不清明的,它被種種煩惱所染汙,因
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懺悔力
第四種是懺悔力,它的意思是要斬斷我執。我們說所有的修
這就是什麼印度偉大的龍樹菩薩曾說:最大的敵人是我執,
因此,有時龍樹菩薩、寂天菩薩在他們的教導中常用究竟的
心的平靜可以幫助行者,克服許多不必要的問題
現在,我想說一下自己觀察到的一些現象。我有許多金剛乘
其實從性格上來說,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背景不
有時當你還不是宗教分子時,你很少見到鬼或幽靈。但是一
當仁波切和喇嘛們到了後,他們就不斷抱怨說看到了鬼。好
所以,這種來自喜馬拉雅的問題總是不斷在發生著,這是金
再回到剛才那個例子,有時當你繼續深入問下去,他們會說
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願望力
現在,第五種是願望力。我們像這樣祈願說:“從此刻起直
面對死亡時修行的五種力量:善因力
這樣我們就將如何在此生修行的五種力量講完了,接下去我
這裡同樣也有五種力量,首先第一種是善因力。善因力是指
面對死亡時修行的五種力量:願望力
第二種是願望力。願望力是指一種強烈的祈願,對佛、法、
面對死亡時修行的五種力量:懺悔力
第三種是懺悔力。和前面提到的類似,當死亡來臨時,你應
在死亡時,你感到非常高興和喜悅,你能夠從偉大的上師處
面對死亡時修行的五種力量:決心力和嫺熟力
第四種是決心力。你一再祈願:“即使是中陰身或來世,不
最後一種是嫺熟力。你不斷重複和憶念這兩種菩提心,你已
修心七要之四: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現在我們回顧一下,修心七要中的第一點就是前行,第二點
此生修行的五种力量:决心力
首先,如何在这一生去修行?这里提到修行中需要有五种力
第一是决心力,像是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很多时候我们的
然后,当你确实有了强烈的愿望后,你还可以进一步许下承
我们必须不断强化这样的决心力,因为你很健忘,也容易受
此生修行的五种力量:娴熟力
所以,第二种这里提到的是娴熟力,娴熟力是指禅修方面。
在开始时,禅修当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心一直处于散乱之
禅修的目的并不只是保持专注,而是让你能够非常熟悉念头
一旦你的禅修做得很好,那么当你走在非常喧闹的街上,这
禅修是指你的心超越各种紧张的状态,而能够完全的自由和
此生修行的五种力量:善因力
第三种是善因力。为了成为一个好的行者,积聚功德是非常
现在,我们的心是非常不清明的,它被种种烦恼所染污,因
此生修行的五种力量:忏悔力
第四种是忏悔力,它的意思是要铲断我执。我们说所有的修
这就是什么印度伟大的龙树菩萨曾说:最大的敌人是我执,
因此,有时龙树菩萨、寂天菩萨在他们的教导中常用究竟的
心的平静可以帮助行者,克服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现在,我想说一下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我有许多金刚乘
其实从性格上来说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背景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