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5 05:59:52異鄉元龜

策略思想的生命週期

我個人回顧一下過去學過的企業策略。發現策略的演進與產品生命週期理論有異曲同工之處。

在產品生命週期理論上,基本分為四期:
1. 導入期是新產品,重視技術與「生產」。

2. 成長期市場只有少數競爭者,重視以「顧客」回應來調整產品取得更大市場。

3. 之後到了成熟期競爭者眾多,此時重視如何在市場「競爭」中取勝。

4. 最後到了衰退期,市場逐漸趨於無利可圖,此時便轉向重視市場「再造」。


這樣的過程剛好跟行銷策略的演進相似。
1. 80年代以前,行銷是「生產導向」,著名的BCG矩陣與Value Chain分析大多都從生產者的角度出發來分析企業經營。

2. 之後到了80年代中期麥克波特提出了三大策略:Cost, Diffirenciation,與 Focus。開始將行銷帶入「顧客導向」,暗示企業除了低價競爭外,還可以考慮以差異化符合區隔市場的客戶需求。一時CRM的概念大為興起,相關工具蓬勃產生。

3. 隨後到了90年代,波特的五力分析開始產生影響力。科特勒(Kolter)提出的領導者,挑戰者,與追隨者的策略也大受歡迎。行銷開始進入「競爭導向」。此時學界分為兩派,主戰的鷹派提出各種管理工具來增加企業競爭力。主和的鴿派則提出遊戲理論來強調囚犯競爭的市場毀滅,與反之共同合作的成長性。鷹派的理論繼續先前波特的兩個軸心,一是降低成本求規模經濟低價戰,另一是提昇利潤追求客戶差異區隔戰。兩派各有長短,但似乎以低價戰較受企業歡迎。

4. 最後到了近代,當企業都很會「生產」,都很重視「客戶」,也都很善於「競爭」之後,許多人便開始談到價值創新。行銷此時進入「創新導向」。例如最近著名的籃海策略,就是以此發揮。鼓勵企業重新定義市場,革新產品價值。


至於下一步呢?我也很好奇!當企業都會「創新」之後,是不是會像Intel前總裁說的十倍速時代,而進入「速度導向」,這點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