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12 21:45:00Tony

基督的最後十二小時 (四月四日)

人們說「受難曲」是一套極具爭議性的電影,今晚看畢終於明白何解。

縱然我不是基督徒,但年少時也聽過耶穌被猶大出賣而被釘十字架的故事。觀眾已被假設對聖經故事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導演也不花太多周章去解說耶穌如何被出賣,影片開首便看到耶穌逃避士兵追捕走到山區祈禱的一幕。

我沒有看過聖經,不知道耶穌如何被士兵折磨。有人說「受難曲」過份血腥和殘忍,又有人說影片忠於聖經的史實。我對此沒有意見,既然有人說影片能反映事實,就姑且抱著認識歷史的心態去看吧。以我一向大膽敢死的性格,看見一個神聖而無罪的人被鞭打得血肉橫飛,雖未致於流淚,但也難掩心靈的哀傷和震撼。如果所有情節都是真實的話,那麼耶穌實在是一個無比堅強的人,滿身傷痕也能有堅定的意志,真佩服。

無論如何,導演Mel Gibson肯定是最成功的一個,除了美國本土的三億票房外,更重要的是此片受盡各方評論,由宗教界、電影界、教育界等都對議論紛紛,聲名大噪是無價的。從商業角度來看,更加不得不稱讚他的冒險精神,以宗教為題材的電影向來都不是Audience-Friendly,但他甘願背負狼藉之名去挑戰觀眾和荷理活的承受能力,自資三千萬美元,由導演、編劇、配樂等都有份參與(初看劇照時還以為飾演耶穌的是Mel Gibson),事實證明這次冒險是成功的。

影片中有幾個角色是我不認識的。那個手抱魔鬼怪嬰的婦人原來是撒旦的化身,是導演刻意添加上去。還有一個經常出現瑪莉亞身旁的女人,聽聞她是一個妓女,不知犯了甚麼罪,耶穌寬恕了她,後來更成為他的信徒。如果有人更清楚知道她的角色和身份,不訪在這裏談談。

我看戲很少會看到愁眉苦臉,完場時也看見身旁的觀眾眼濕濕,難怪這電影備受爭議了。

四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