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08:00:00Tinkle

深澳鐵道自行車初體驗

不知從何開始帶動騎自行車的風氣,感覺是學習歐美那樣,但一開始台灣的車道設施及環境不是那麼好,不只是「行人地獄」,也是「自行車天堂路」,所以我並沒有很愛騎自行車。

隨著自行車風潮大起,不僅開發多條路線,還有不同種類,而「鐵道」+「自行車」的組合很吸引我,也有去查詢深澳線的資訊,由於要提早預約,時段也不算多,加上工作生活繁忙,一直未成行。

直到台鐵票價漲聲響起,便萌發趁著漲前衝一波的念頭,遂規畫了四天三夜旅程,順道去花蓮探親,因此整個行程包括新北、宜蘭和花東。

第一站就是到達瑞芳,不過我的重點不是來逛瑞芳老街,而是從瑞芳車站搭乘支線到八斗子,再到深澳鐵道自行車的乘車處報到。而行駛八斗子支線的是舊式的自強號,是小時候搭過的列車,好懷念~

深澳鐵道自行車的起迄站分別有二:八斗子站和深澳站。由於八斗子站臨近火車站,交通十分方便,而且一出站就看到美麗的海景,好多人一下車不是離開車站,而是先拿起手機拍照。

下車面海往右手方向前去,便可直達鐵道自行車的八斗子站。由於9點時段是留給團體報名的,所以散客最早也只能搭乘10點的時段,而且還要提早15分鐘前報到,然後會在手上蓋章。

但時近夏至,10點就已是豔陽天,大家即使揮汗如雨,也不減興致。有的人怕流汗會使得手上的章糊掉,便要求售票員蓋在手臂或其他地方;有的人則是對著即將要搭乘的小車拍照,甚至開始挑選等一下要搭哪輛車(有很多種顏色和造型)。

不過,他們失算了,因為不能挑車。在開放進入前,售票員會讓眾人兩兩排隊成列,然後逐一進入,排愈前面的人走愈遠(要走到底,排到哪輛車旁就是搭哪輛車),而且騎不夠快的話,會造成後方塞車。

我知道這個規則,於是對我爸說:「等一下不要急著排第一,我們排後面一點,不會走到底,騎的時候也比較沒壓力。」

我原本想要黃色的車輛或是螃蟹造型的車輛,結果排到一隻綠河豚(好吧…這也是緣分)。一上車就急著放包包、繫安全帶、調座椅,好忙好忙!又怕起步慢了讓後面塞車,一陣手忙腳亂就上路了。

我的腿不算長,而且耐力也不是很夠,單程25~30分鐘已是極限,聽到有人是買來回票,真佩服他們的勇氣。

一開始踩得快,但後面爬坡開始沒力了,我心想:至少要過隧道,之後再說。其實隧道算是滿前段的,裡面有燈光(若是夜間搭乘,沿路也會有燈光,只是我們是在白天,只有隧道有燈光),感覺好像進入另一個世界。

一到出口後,便又拉回現實,眼看和前車拉開差距,我們兩個人賣力的踩,沿途風景雖美,但沒有漫遊的感覺,倒是有滿滿的競爭感,加上後有來車,不敢懈怠。

不斷加速的結果(中間我有休息一下,只讓我爸踩),居然提前到達深澳站(大概不到20分鐘)!這和我預想的結果不太一樣。除了進入隧道看不見其他車之外,其他路段完全沒有放鬆(哭),也許…我應該晚上來(可是我夜盲耶)。

我光是踩單程,就覺得很累了,若是有帶小朋友來的親子遊客,能夠做到開心共遊嗎?小朋友會不會更早登出放棄?(還是我太弱了?說不定小朋友電力滿滿)這次與我同時段參加的遊客都是成人(20多歲到中老年都有),所以我無法確定。

鐵道自行車本身是有趣的,而且把廢棄鐵道再活化利用,也是很不錯的點子,只是這體力活需要有一點底子,像我這樣即使單程也是勉強完成,若是較小的孩子或年紀較大的老年人就需要考量一下,注意中途是不能下車的喔!而它的優點是無論晴雨皆可行(反正上面有屋頂罩著),以上這些經驗給大家參考~

*詳情參照深澳鐵道自行車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