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征馬祖三島-南北竿、大坵(上)
一般人提到要去離島,第一選擇通常不會是馬祖,而我早在疫情前我就想去馬祖,因為藍眼淚。
我除了去龜山島之外,沒去過其他離島,會將馬祖選為第一個離島旅遊名單,一開始是藍眼淚,後來隨著去蒐集資料,發現還有大坵的鹿,於是更加肯定「我要去馬祖」!
疫情結束後,還有一段過渡期,那時我開始走向國旅,但尚未規劃去馬祖,一直到前兩三年,才覺得準備該去馬祖了,因為馬祖的地形及環境,我覺得應該不會太輕鬆,應該趁年輕(?)趕快去。
果不其然,當我報名團旅後(離島我不敢自己去,總覺得跟團比較保險),發現有一些點需要克服:一是馬祖的霧,飛機能不能飛、飛了之後能不能降落,都必須看老天爺的臉色;二是能不能看到藍眼淚、能不能順利開船完成跳島,也是得看老天爺的臉色。結論:馬祖是個看天吃飯出行的地方。
看來天氣是很大的一個障礙,我也只能盡量選在清明節後、梅雨季前出發,5月初是個比較適合的日子,至少不會太冷。
這次很幸運的湊齊人數開團成功後,早上5點多到松山機場,搭早上6點多的飛機,一路上很順利,也平安降落了,結果一下飛機,天哪!瞬間好冷!在台灣本島原是2、30度的天氣,一來到馬祖驟降至20度上下(也可能不到20度),還有點飄雨。聽到其他團的導遊在問:「有沒有帶長袖衣服?有沒有帶外套?」有個阿嬤很大聲的說「沒有」,因為出發時台灣本島很熱,導遊也只好無言加苦笑。
我是有帶外套,但是短版的毛線外套,後來覺得應該帶風衣(我爸跟我一起去就有帶風衣),因為馬祖的風很大,雖然我是風城長大的孩子,但也感受到這不輸風城的風,基本上不太能撐傘(幸好雨只有零星的飄一點點)。這時我心想:幸好有跟團,不用自己租車騎車。然後就此展開三天兩夜的行程。
Day1 5/4(日)天氣晴-->雨-->陰
我到馬祖的時機很巧,剛好台灣本島正在進行媽祖遶境,眾人瘋追粉紅超跑,我則是直接到處處有媽祖的馬祖(笑),在許多地點都被媽祖圍繞著,也許是這樣所以有被庇佑吧!
我們搭著全馬祖唯一26人座最大的遊覽車,司機先生很辛苦,因為他不只要載我們這一團,還得跑攤去載別的團,所以他必須把我們載到一個景點後,不是在原地等我們,而是又開去別地方載別的團到他處,然後在指定時間定再開回來載我們到下一個地點,感覺好累啊!
第一天主要活動區域在南竿,由於有點飄雨,導遊臨時改第一站先到介壽市場(原本沒有這個行程的),給大家補吃早餐,順便在室內逛一逛。很多人在二樓排隊買虫弟餅,鼎邊糊也是特色小吃,但實在有些擁擠,而且鼎邊糊和鼎邊趖感覺好像差不多,虫弟餅其實就是沒加蚵仔的蚵嗲(他有加蚵仔的選項,只不過要加錢,也可加蛋加肉),我沒有太大興趣,加上我想買的老酒咖啡還沒開,便和爸爸一起下樓逛別的地方。
在一邊躲雨一邊覓食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一開評價還不錯的早餐店,我們點了有「馬祖漢堡」之稱的繼光餅,選的是加蛋加蚵仔,還有黃金地瓜餃,這兩樣都好吃耶!黃金地瓜餃十分柔軟,裡頭內餒應該是芝麻還是花生粒來著,總之又甜又軟,很好入口;加蚵仔的繼光餅吃起來也沒有違和感,平時我們不可能點漢堡夾蚵仔吃,第一次嘗鮮也滿成功的。
接下來正式跑景點,來到第一個景點--鐵堡,它是一座位於海邊的小型軍事碉堡,也是少數有軍犬駐守的據點,據說狗比人住的還要好(實際去看真的面積算大的),因為那隻軍犬有抓到對岸來的水鬼,立下戰功,還升級為中士,連小兵看到牠也要敬禮(笑),而且後來退伍還領退休俸700元/月,真是有趣的傳說。
下一站先去遊客中心看一些馬祖簡介影片(一般自助絕不會有這種行程),然後再到大漢據點,這個據點有三層坑道,比前一個據點大多了。在室內展示區中,有一處黑白照片寫著「小女子獻身報國」,其實是過往官兵長期戍守,有時會發生侵害當地婦女的行為,於是便想利用本島原為風塵女子的女犯人到特約茶室上班,讓她們解決官兵生理需求,同時也能獲得減刑,還能領薪水,一舉數得。現今我們來看可能嘖嘖稱奇,但這也是當時時代背景下情有可原的產物。
然後到最尾端的射擊室,看到牆上幾排紅字寫著:
「看不到不打,
打不到不打,
瞄不到不打。」
心中不住一笑:那到底什麼時候才打?乾脆直接躺平算了。
不過導遊解釋這是有緣由的,因為真的曾經有人打到自家軍艦,被艦長痛罵一頓,後來就決定沒把握寧可不打,免得賠了夫人又折兵。
再過去便是有名的北海坑道。北海坑道不是指位居北海,而是這個挖坑道的計畫叫「北海計畫」,而北海坑道在南竿、北竿、東引、莒光都有,並不只有一處。北海坑道入口前方還有士兵挖坑道的雕像,其實過往工具簡陋,幾乎都靠人力硬鑿出來的,十分艱辛。
在導遊解說時,發現路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清潔道衢」,導遊解釋,這是代表這一段路有神明出巡將其淨化了,這也是馬祖的特色之一。
北海坑道裡除了展示一些當年官兵的模擬場景也有開放搖櫓舢舨船,夜間也有觀賞藍眼淚的體驗,而我們是前者行程,藍眼淚是在明天北竿的行程,而且是出海,不是在坑道。
坐在舢舨船上很平穩,安靜得讓人想睡覺(這是褒義),船夫一面向我們解說,一面搖櫓徐行,場景看起來像電影中的冒險情節(感覺水裡或洞口遠端會有什麼冒出來,哈哈)。石壁上靠近水邊有一點一點白色的東西是蚵仔,據說坑道裡還有蝙蝠,但很少,大約十來隻而已。整個行程就是繞一個圈,裡面燈光美、氣氛佳,適合做主題活動,我們一行人一致認為應該可再發展更多延伸利用,不然只是這樣有點可惜。
接著馬不停蹄的到「枕戈待旦紀念公園」,「枕戈待旦」一文是蔣中正總統提的,那巨大的石板,也因此成了海上航行者的職別標誌,底下有著一個蔣公銅像放著海面,意味著他心心念念「反攻大陸」。
中途我們稍作休息,去買了黃魚干和老酒薯條當伴手禮,然後又趕到著名的八八坑道,坑道入口兩旁都是酒甕,一進入就聞到酒味,隨著愈走愈深,地上開始變溼,甚至有積水,而且上面還會滴水,因為坑道太過潮溼,才能貯放這些酒。
走到儲酒槽處,空氣中的酒精濃度已升級數倍,濃到我快受不住了,勉強看了一下儲酒槽,便快速退出,總覺得聞久會醉啊!
參觀完儲酒的地方,接著再到賣酒的地方,我們用走的到馬祖酒廠,裡頭展示不少今昔酒品,有一些紀念酒,還有製酒的步驟與場景,我們還試喝了陳高,那味道真是醇,但度數太高(應該超過60度),喝的瞬間有點嗆,那個氣直衝鼻子,但喉嚨不會覺得辣,表示這是好的酒。
導遊說,馬祖縣民每年都可配酒,所以是限量的,他們可以自用或拿出來賣。真是令人好生羨慕。
接下來到南竿最接近中國大陸的第一大漁村聚落---津沙聚落。其原名「金沙」,但後來國軍來了之後,覺得「金沙」感覺崇尚金銀錢財,銅臭味太重,所以改名「津沙」。但其實我覺得沒有比較好,金沙明明比較好聽,而且有「金」的地名多得是,要改怎麼不通通一起改,想改名的人應是自己心裡髒(貪財)才看別人也是髒的吧!
津沙聚落有一點像芹壁的風格,巷子裡有一處天后宮(馬祖有好多天后宮/媽祖廟),而特別的是,這裡供奉的是南竿唯一的「黑面媽祖」(其他是粉面媽祖),據說是塑像師父受到託夢,才塑造黑面形象的媽祖。
此外,路旁常見的金銀花也是馬祖特產,許多伴手禮也常看到它。從巷口走出去,會到達海邊,有一處寫著「鐵血」的防空洞,左右分別寫著「反共抗俄」、「殺朱拔毛」這樣充滿歷史的字句,可以感受到過往軍事情勢緊張的氛圍,對比現今的風平浪靜,有著天壤之別。
中途我們先去民宿放行李,然後步行至附近一處祈福坑道,那裡真的可以鑽轎腳耶!其實這是一個無心插柳的結果,以前軍方在這裡有挖一處坑道,但一般人並不知曉,後來在規劃開設景點時,無意發現此坑道,便將計就計安上神轎,設為祈福坑道,頗有一番趣味。
往前走便抵達知名的媽祖巨神像。這個神像得來不易,也充滿許多傳奇故事,據說標下這個案子的人原先怎麼尋都尋不到適合的石材,結果找了三年快放棄時,受到媽祖指示到一處山上取得一大塊原石,但雕好後太大塊無法運過來,只好分割多塊運來,恰巧分為365塊,被喻為象徵365日,保佑人們日日平安;而神像高達29.6公尺,也剛好是馬祖四鄉五島的總面積數字。
這一尊媽祖的面容和其他不太一樣的地方是,祂是以少女面容呈現,許多媽祖神像大多為婦女面容。而且所望之處是大海,從遠處看,像是媽祖坐在船上航行(延伸的觀景台是船頭),讓人更有感。
接著,我們到達今天最後一個景點---馬港天后宮,從這裡向山上望去,可以看到剛才的巨神像。面對廟的左側有祈福繪馬牆,發現繪馬背面有很可愛的媽祖和千里眼、順風耳的圖像。我在廟裡取了兩個護身符,投了香油錢,原想在背面空白處蓋章,卻因材質的關係印不太上去,只有紅紅的一塊,看不出圖象。
最後搭車去吃晚餐,但晚餐獲得大家一致負評,幸好還有小確幸,我發現附近有全家便利商店,便迫不及待去買早上沒買到的老酒拿鐵(即使晚上我也照喝)。第一次喝老酒拿鐵,聞起來有很濃的酒味,但喝起來沒什麼酒味(只有一點點不一樣的味道)而我喝了之後也沒有睡不著,感覺還好。
今天行程在這裡劃下句點,走了太多的路,雙腳有點痠(這個團的行程就是三天踩17個景點啊),早早回民宿歇息,明天一早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