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30 23:33:58piggy

小朱日記 20250530_台灣社宅患寡也患貧

在台北開車等紅燈時,看到一塊斗大的招牌,62坪大新屋只要6500萬起聽起來像是少一個零很容易?這就是現實,台北市新屋起跳價,一坪要100萬起跳,坪數越小單價越貴!我算一下,如果有6500萬實力,大概所得稅是40%,等於要有賺到1億以上實力,扣完稅後才有6500萬,這就是天龍國畸形的房價所得比!

 

台灣高房價由來已久,99%的人都在罵太誇張(1%的建商與投資客歡迎),我們的政府與央行永遠都在打假球,過去30~40年來,台灣出生人口減少,但是房價持續攀新高,年輕人無力買房,只能租屋或與父母同住,政府一直說出生率很低,如果年輕人連住房都有困難,他怎麼成家怎麼立業?鄰近國家的香港、新加坡有社會住宅,新加坡稱為組屋,有80%新加坡人住在組屋,組屋是賣斷也就是個人擁有的房產,香港或其他國家則大多是透過租賃社宅方式,平均取得入住資格在3~5年間。

 

台灣的社會住宅起步很晚,2016年 蔡英文總統喊出820萬戶社宅目標,實際情況是截至2024年底,真正可以入住的社宅僅3萬多戶,其餘都是興建中或計入包租代管數量,所以政府的牛步化是首要被檢討對象,導致真正需要社宅的年輕人或弱勢族群根本抽不到!以先進國家社宅供給至少5%起跳,台灣慘到連1%都不到儘管這幾年推出租補計畫,但是對照租金漲幅與續約不確定性,只是一種拖延哄騙戰術

 

台灣社宅不只供給不足,管理也有很大的問題!台灣社宅要求40%提供給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原本看似美意的政策等於是為社宅貼上貧困標籤,這也難怪興建社宅還要先面臨當地居民的反彈,而且一個社區將近一半的極度弱勢,社區管理的難度?我們見過拖欠租金,喝酒滋事,問題租戶導致管理的困難,到底這樣的社宅還會有多少年輕夫妻或中產家庭願意入住?政府保護社會弱勢值得鼓勵,但是要讓社宅成功不只是數量要足夠,社宅管理的品質也要兼顧,這樣才能建立社宅值得信賴的名聲。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