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8 21:56:08Tellme

【靜思妙蓮華】法華經藥草喻品讀書心得筆記(四)

一顆地球,「萬物眾生世界」有人、有其他的動物,有生命的東西,形形色色不同。

佛陀告訴我們,眼睛所看不到的,世界中,連所有的細菌、微蟲細菌等等都涵蓋在內。

佛陀是覺者,他所覺悟的,不論是物理、生理,回歸回來就是心。

三理(物理、生理、心理)四象:

身體的「四相」,有「生、老、病、死」

心理,有「生、住、異、滅」這四相

身心之外,那就是世界的,「成、住、壞、空」

心理,「眼、耳、鼻、舌、身、意」,隨著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去緣那些境界,起心動念,這個意識起心動念,開始善惡業就這樣起了。

心理「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眼、耳、鼻、舌、身、意」,隨著「色、聲、香、味、觸、法」起心動念,這個意識起心動念如此啟動了善業和惡業。

所以靜思語說:「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走作好事、腳走好路」照顧自己的心口意,就能遠離惡緣惡果。

環保教育站中,常見有一群老菩薩聚在一塊做分類或折疊舊報紙,她們不道長短只見人人口中稱念佛名聖號,如此「心想好意、口說好話、手做好事,…」無一不是面露和善笑容,正如靜思語所言:「……、歡喜笑、健康做,……」遠離了惡因惡緣。也善就了三理四相。

眾生「五陰熾盛苦」。五陰者,色、受、想、行、識。

「色」,擾動我們的心,我們的感受。

「受」,各人感受不同,各人的行動就不同。

佛陀以草木草卉譬喻眾生,當雨水及時潤澤,但草卉林木正如眾生根基不一,因此如同大醫王曉了藥性。

形、色、受、想,行與識都不同,造就紛紛擾擾,濁氣很重的世界。佛如大醫王善治病,曉了藥性,以三藏十二部對治眾生的心理。無漏的善法,那就是「戒、定、慧」。「戒、定、慧」,一切的善法很堅定,很充分、充足的道理,要如何能普及去治療惡法。

「如善法治惡,無漏善治惡法義」。這就是要用無漏的善法,那就是「戒、定、慧」。

澍者及時雨。天地間眾生都需要及時雨,天雨潤生藥草林木,供養了萬物眾生,佛法亦是如此。

法,能夠維持我們生活的倫理,證嚴上人說:「互相待人接物,有一個人的禮節,這樣是多麼美啊!真,用真誠的心來互相對待,這樣這個社會會很和睦,所以真、善、美的人間,就是靠著法與道理、倫理,這樣才是真實美滿幸福的人生。」

早年證嚴上人的靜思語也說過:「熟要拘禮…」曾在精舍的活動中看到牆面上貼著,注意彼此間的稱呼。其實這是一種「熟要拘禮…」的提醒。維持待人接物間的一種禮節。

再熟的兩人應該沒有比夫妻同修還熟的吧?若一方問…另一分回答,不然你要按怎?如此熟卻忘了拘禮的嗆聲,或許最終導至……,這也是跨世紀婚姻如兒戲的起因與結果吧?

很多道理都是從佛口所說,他一音圓演,所以我們是從耳根聽聲音,聽道理那就是受教育,我們的慧命就會增長。

若聽惡言、惡口、惡語,我們的耳聽進去,就是殺傷我們的慧命,起煩惱,增無明。

是故除了「熟仍拘禮之外」還要不時「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試想夫妻同修一方若一時心情欠佳,此刻一方說出,不然你要按怎?如此逞一時的口快,一方或許是非分不清,聽聞此言那就起心動念……後果或將不堪設想。

所以證嚴上人說:「我們若聽惡言、惡口、惡語,我們的耳聽進去,就是殺傷我們的慧命,起煩惱,增無明。」

佛陀的口,他所說的就是真理、真諦,將天地宇宙萬物真理,都說給我們了解,讓我們知道,我們才能知道救人的方法。

佛曾說:「頭目髓腦悉施人」,是故救人不只是「藥草」。

所謂「佛音四辯」,有四種辯才無礙,有說法無礙的辯才、有義無礙、有詞無礙、有樂說無礙,這四種。他就不斷一直宣說道理,所以有這種「四無礙辯」。「宣澍法雨」,就如這樣不斷不斷的,法雨從佛口出。

有時一句話也如同藥草能救人,或說勸髓就是以口以話語救人的「藥草」。

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的機會只有十萬分之一,如此的「藥草」得之不易,因此佛說,有四種辯才無礙。有說法無礙的辯才、有義無礙、有詞無礙、有樂說無礙,這四種。

若能四辯無礙那勸髓也當無所障礙,因此在驗血活動中重要的是講清楚說明白。所謂「意慈不密,不能廣利眾生」就是這簡單的道理。

慈濟宮內話慈濟 宣導造血幹細胞救人活命https://mypaper.pchome.com.tw/tellme/post/1322898108

大地能載眾生,佛法如雲雨普潤著如同根基不同,有如草卉林木的眾生,眾生「依理起行」「依行得果」這是佛陀的慈悲。依教而修行,修行,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去證,自己體會依理起行,依行得果。

五眾

修行者分五類,有比丘、比丘尼,有沙彌、沙彌尼,還有清修女,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清修士,雖沒有出家,卻也在寺院裡,以出家行,受持佛的教法,這樣總共是「五眾」。

五乘

人間法與天法、聲聞、緣覺、菩薩,這叫做五乘的教法。

佛應眾生根基不一,同時設戒由戒行漸近,蒙受法雨茲潤修行。

人依因緣業報不同,有人生長在惡劣環境,接了惡因惡緣惡法的薰習,要逢法雨薰習相當困難,就是那句,人身難得佛法難遇。

「所有習因種子」。若有這樣的因緣,不論你大、中、小的習氣,所熏習的善種子,只要遇到雨水,種子在地底下,有了雨水滋潤,有土、有水,受到陽光、周圍的空氣,自然它就會成長。

善根,不論是大小,我們過去所累積的因緣,就各不相同,所以只要聽到佛法,我們這顆種子,善的種子總是會成長。

生生世世,心地要我們修行者,自己自耕,看你要播什麼樣的種子………。

曾在某因緣中在屏東分會與某「知名」志工相遇,所謂知名在於她的故事曾搬上大愛劇場,引發相當大的迴響。

那日分會常住也在場。他問,你還記得他同修師兄的名字嗎?這突來的一問真的被問倒了。

曾有這樣的說法,當一個人的名字被忘了,那他就不存在了。事實上這位師姊的同修也往生好幾年了。

正在腦海中思索的當下,她突然開口:「那沒有修行的人記得他的名字做啥?」唉…沒有修行?那電視劇演的是「編」出來的?

往年歲末祝福志工授證後,上人總會說,受證才是修行的開始。這位已受證多年過往的志工,沒有修行?正因迷途歸來改去諸多惡習,追隨上人潛心修行,最終獲得上人認可而授證為志工。或許與其同修因緣法雨雨潤不同成長高低不同。

但名字被忘了,真的是人不在了但不是說明他沒有修行。

所以了解法的寶貴後,我們就要身體力行。繼續接受法的滋潤。「長」,就是「後習」,要不斷熏習。

志工的修行正如如來所言,身口意的接觸會回歸三理四相,結果是慧命的增長或消弱。其實在這布袋和尚「說不得」超多的團體中,身口意的修行真是垂手可得,然唯有牢記靜思語所言:「心想好意、口說好話、……」卻是上上之法。

菩薩的發心,是把握時間盡形壽,獻身命的付出。與地上的樹木一樣,法雨來滋潤我們的心地,由我們的心地來播善種子。要播什麼種子?由修行者自行決定,不管如何?人身難得今以得,若無法把握有限的生命,做中學學中覺,那明師難遇今已遇也是枉然一場罷了。

心之饗宴

https://mypaper.pchome.com.tw/tellme/post/1376301208

誤了?悟了?

https://mypaper.pchome.com.tw/tellme/post/1375055722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