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0 11:02:45尚未設定

「反6108億軍購案」運動走向挫敗的關鍵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葉國豪
yehkuohao@hotmail.com
2004/09/28

由「反6108軍購大聯盟」以及「民主行動聯盟」所共同發起的「反軍購、愛台灣」大遊行上週末在台北展開;因為關心該項議題的發展,我親身參與觀察了是次遊行活動的過程。在本文中我將就觀察所得提出三項提醒,以避免「反6108億軍購案」運動走向挫敗。

一、 認同政治的跨越。認同政治將台灣近乎一切的公共議題粗暴地切割為二,不但壓縮了理性對話的空間,也讓個人的心智與耐性消磨於無止境的口水之中;然而對於此次軍購案的理性思辯,要求我們必須要力求跨越國族認同的分裂,從預算合理性、兩岸關係的發展以及國防專業評估等方面著力,否則「反6108億軍購案」運動必然挫敗。在此次遊行中,參與群眾事實上多數為泛藍支持者,這種單一的群眾組成屬性對主辦單位來說必須警惕。

二、 與政黨的距離。「反6108億軍購案」運動必須得到政黨的承諾與支持,在國會中才能得到實踐;兩個聯盟的主事者對此並不天真,但是必須力求避免此次反軍購案的訴求,演變成藍、綠對決,否則運動就只能被動選邊、淪為配角,成為政黨政爭的項目與籌碼,如此一來「反6108億軍購案」運動必然挫敗。此次遊行過程中,聯盟出錢出力帶出人來,政黨、個人坐收政治成果、爭取曝光的痕跡清楚可見;因此,如何爭取更廣泛的政黨支持,並保有運動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將是兩難、也是關鍵。

三、 知識份子的角色。知識份子親身投入反對此次軍購,或為政策辯護均是學術與政治間的身份轉換與抉擇,我們應保持尊重並傾聽不同的意見。然而由於知識份子享有一般社會大眾所較為欠缺的專業知識與論述能力,所以知識份子更有責任就其立場與觀點做出平易的闡述。知識份子之可尊重與區別,即在與政客之不同;因此,在軍購政策辯論中我們期望看到更有調理的利害分析,而絕非更多的情緒性、嘩眾取寵性的發言。反此次軍購能不能和反陳水扁總統個人相區別,進而釐清問題之焦點,將會決定運動的成敗。

此次軍購案的討論過程,可望成為台灣民主發展能否再次深化的機會所在;「反6108億軍購案」運動的成功或失敗,其核心在我看來並不在於預算案是被擋下或通過,而在於我們能不能衝破認同政治的魔咒,或再次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