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7 20:47:21尚未設定

為香港民主深化喝采

2004.09.14 中國時報

為香港民主深化喝采
葉國豪

重要、激烈而深具意義的香港第三屆立法會議員選舉終於結束了!在合格登記的三百二十多萬選民中,總計超過一百七十八萬人投票,投票率達百分之五十五點六。在這一場備受北京與台北關注的選舉中,除了被描述為「民主派」與「保皇黨」的對決外,關於「功能組別」選制的檢討、將來針對特區首長與立法會等雙普選議題的辯論等也是觀察的重點;筆者近日赴香港實地觀察是次選舉,或許能夠提供部分心得援供參考。

一、選舉活動的逐漸成熟。在香港近二十年的民主化進程中,選民的參與態度以及候選人競選的專業分工都逐漸地展現了成熟與進步。以往的代議士不僅往往身兼數職,其政策能力、監督行政的態度也在特殊的殖民地政制架構下顯得匱乏與淺薄;然而在本次選舉中,不論是競爭對手之間或是選民都要求候選人必須提供較為具體的地區或行業政綱,在關於民主化或是經濟發展的重大議題上也被要求正面地承諾與表態,有公職經驗的候選人因此往往較具優勢,在一般被批評為欠缺平等精神的「功能組別」選舉當中,選情也頗為激烈;而由於政府與媒體的大力宣傳,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登記成為選民,藉著實際的投票或是集會活動表達自己對於公眾事務的意見。

二、選戰手法的「台灣化」。台、港之間政黨的觀摩與交流一直是隱而不彰的活動,本次香港立法會選舉民進黨派員觀選,以及先前「三二○」總統大選香港各政黨抵台取經,相信均有助於台、港兩地的相互了解,也間接地促成香港選舉手法的「台灣化」。此次選舉不論在競選海報旗幟、造勢集會、宣傳車的發動、競選工作的開展,如掃街拜票、握手簽名、派發單張等,都像極了台灣的立委選舉;然而由於法規的限制,每位候選人的競選經費與活動都被嚴格地規範,在香港除競選當日外,少見候選人登報宣傳、更不能利用電視宣傳,在網路媒體上也只有少數主要政黨有能力刊登,造勢時也不能燃放鞭炮。「台灣化」的香港選戰,更有趣、更引人參與,卻也更有序、更相對地潔淨。

三、法治精神的實踐。香港社會最為核心的精神與價值就是法治與自由,而維護法治的決心也在本次選舉中獲得廣泛的宣揚與認同。在一個由廉政公署與選舉委員會製作的電視短片中,捍衛「我們的選舉」的呼籲聽來令人備感振奮與信心,而即使通報發生了六、七百件關於選舉的糾紛,選前也有個別候選人爭議事件的產生,然而筆者觀察到的是在政治的明爭暗鬥角力之下,獨立的檢控與司法紀律仍被奉行與遵守;不需要斬雞頭,或是賭上自己祖先與下一代的性命或是清譽,香港人信任司法、遵守遊戲規則,不會動輒抗議「司法不公」、「司法已死」,對警務人員也絕對地尊重與信任,這是身在台灣的我們一定要學習與效法的。

四、香港民主的深化。香港信任專業、珍視安定的社會氛圍部分決定了香港民主化的進程與發展,在近身地觀察了這一次的香港立法會選舉時,我深深地感覺在連續兩年的「七一遊行」、年初人大釋法否定雙普選等事件之後,儘管特區政府的認受性以及管治能力仍舊低迷與不彰、民主派與北京的溝通也未見重大改善,然而香港社會的民主意識經此一役卻再次地深化了。不論在繁華的中環市區抑或是新界鄉間、乃至離島,「積極參與、共創明天」的海報隨處可見,呼籲著每個合格選民一起塑造香港的未來;知名演藝人員更負擔起宣傳的重任,宣揚哪怕是秘密投票、投票時身分證的攜帶等尋常政治知識與提醒;這一場選戰因而不僅屬於合格登記選民與候選人,更屬於每個香港市民以及關心香港發展的朋友。

這次立法會選舉是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至今最重要的一次選舉,因為它不僅是北京對香港施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綜合檢驗,也是香港民主化進程仍否繼續深化的指標;儘管我們深知香港的政制發展受到北京的必然制約與拖延,在香港社會中也有不同的利益與聲音在相互對話與競逐,然而只要民主真切地在進步了,選舉被施行、法治被遵守、社會文化逐漸地改變,香港的民主深化就不可能回頭,我們就不能用淺薄的「鳥籠民主」來低視與描述香港的民主發展。筆者對香港社會保持信心,而在「選舉如吃飯」的台灣,除了竭力保持經濟競爭優勢外,也要重拾我們對民主經驗的驕傲。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4091400259,00.html (accessed 0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