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7 15:05:38文化護照小天使

百年回顧華文新趨勢:紀州庵文學漫步

     百年回顧華文新趨勢:紀州庵文學漫步

時間:2011/5/28(六)  10:30-12:00

帶路人:楊照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89

參加人數:44

活動紀錄:

  「百年回顧華文新趨勢」系列活動中,不只有展覽、講座,本週起的文學漫步活動,更帶大家到台北街道巷弄中看不同的文學過往和足跡,今天的「紀州庵文學漫步」在漫漫細雨的天氣中,大家齊聚紀州庵文學館門前,帶路人、知名作家楊照為大家介紹紀州庵這一帶的歷史與文學重點。

 

  楊照說到其實自己和紀州庵這一帶既熟悉又陌生,因為在晴光市場長大的楊照,孩童時對這裡是很陌生的,是後來閱讀許多中文書籍的關係,才感覺到和這裡有親密的聯想和關聯。今天所處的地方日治時期被稱做川端町,詳細紀州庵的歷史現今已經比較難讓人理解。關於川端町的命名,楊照老師帶大家走上陸橋看當時川端町的河道的位置,陸橋下車水馬龍,已不見河的蹤跡,老師說到同安街是接連城市與河岸的重要道路,同安街的另一頭為中正橋,這座橋在日治時代就有,當時叫做螢橋,有許多名字可以遙想當時的環境背景,像是螢橋因為當時鄰近河水,夏日的河邊有許多螢火蟲故名,而渡月橋想當然爾也不會是當時代的大橋,因為通常那時的大橋就會命名台北橋如此的名稱。而我們所在的川端町也意味著鄰近於河邊。

 

  紀州庵原本是料亭,出任務的神風特攻隊的隊員在這裡享用出任務的最後一餐,接著,楊照老師拿出一本書,裡頭記載著王文興寫著的台北同安街記憶:「那年我大概十一歲,因為我剛剛考進了師院附中的初中部,那時節我們的家還住在同安街;這是我們在台北的最早居處」、「同安街是一條安靜的小街,住著不滿一百戶人家,街的中腰微微的收進一點彎曲,盡頭通到灰灰的大河那裡。其實若從河堤上看下來,同安街上沒有幾個行人,白的街身,彎彎的走向,其實也是一條小河。」這句話是文學的想像但也是現實的狀況,台北曾經是個有很多水的記憶的地方。楊照老師邊引用王文興的小說詞句邊解釋我們現今所見的同安街、紀州庵。接著,楊照老師帶大家實地漫步街頭,從同安街走廈門街來到牯嶺街上,沿途老師或走或停的,向大家介紹牯嶺街一帶的文學背景和歷史文化。

 

  來到牯嶺街上,這條街以和平西路為限,一邊有郊區的感覺,而另一邊為城內的感覺,人們口中的牯嶺街舊書店,要去城內感覺的牯嶺街上去尋找,接著楊照老師帶著大家前行,沿途一家家書攤、舊書店映入眼前,滿滿的書成堆的、成牆地擺放著。老師從地理、歷史、文學來介紹紀州庵、牯嶺街一帶,書味、文學氣息的台北地圖在大家腦海中浮現。原本飄著細雨的天空放了晴,今天的文學漫步也在楊照老師的實地帶領下完滿結束。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