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26 10:25:54SunnyPie
英語口音知多少(再版)
英語是一個流傳已久,被廣泛使用的語言。不同地區的人,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包括遣詞用句、口音和文法等等的特性。因此會有了所謂的美式、英式、澳洲、加拿大......等等不同的英語。甚至藍火台長(註一)在本台留言版裡曾提到「語言學家認為,黑人英語不是“錯誤”的,而是他們自己的一種語言...」,因為他們已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用字、發音和文法等等規則。
理想上來說,語言就是語言,不該有所謂高尚與低下之分。就像台灣過去錯誤的語言政策,讓特定的方言成了不入流的代名詞,個人以為是很不應該而殘酷的。
所謂的高尚或低下、入流與不入流,其實是個人心中一把尺。Lina台長(註二)在我的另一台(妮妮英語教室)的留言版裡曾提到:「美東人以帶有BBC的英式口音為上流」(註三);但是就我所知,許多美西人深以自家的西岸口音自豪!偏偏看在英國人眼裡,那口音聽起來差不多等同喝了太多啤酒,有口齒不清之嫌啦!又美國中西部人以所謂的Midwest口音(註四)而自傲。美西人或美國中西部的人,據我所知,並不那麼鍾情於英國腔調。而大部份的台灣人瘋狂美式英語發音的程度,卻又正好和部份歐洲人視美式發音為不入流是不相上下的。我個人非常偏好英式發音,剛從英國回來時,最高興有人說我講英語帶有英國口音^^沒事還可以玩玩變換口音的遊戲:一句話分別用英美兩種腔調講來玩玩。可惜時日一久,除了幾個特定發音(註六)仍維持不變之外,大部份都“淪陷”了。
回到正題。這個世界畢竟是現實的,個人很難去對抗主流意識並堅持不向主流意識靠攏。這或許就是Lina台長的感慨:「身為一個權力微薄的被統治者,我無力改變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不平等現象」。
許多人說,英語不過是一項工具,能表達清楚就好了。但是當我們能力不比人差,卻因為帶有口音而遭受歧視時,我相信那種感受是所有非英語母語人士,身處英語系國家多多少少都有的經驗。如何?的確很不好受。對方有時甚至不是故意的,他真的只是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就像文武台長提到的,有時候,我們也會有聽不太懂香港人說的普通話,就真的只是聽不懂咩,無關歧視。一次我在美國友人家作客,另一個八十多歲的客人是一個廿多歲就移民美國的蘇格蘭人,在美國住過超過半個世紀,我和他閒聊了一個下午。之後我的美國朋友們說他們好佩服我,因為他們都不太喜歡和他聊天,能閃就閃,只因實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因為他的口音實在重得,他甚至把m的音,全發成w了!很難想像吧。這是我和他聊了好一陣子後發現的,因為他說了6 wonths。
但是一遇到這種情形,因為口音被歧視,我相信很多人第一個反應會是:「我的英文發音原來這麼糟啊!」心情多少會受到影響。這是為什麼許多人對口音這麼在意,甚或視口音為洪水猛獸(註七)。
文武台長在我留言版上問及:口音統一是否需要?(註八)個人以為是不必要,也做不到的,但要有所篩選。
說來很矛盾,雖然主張語言沒有高低之分,所以一直認為沒有所謂的標準口音這回事;但是在面對現實世界時,這是我做的妥協:至少要是能被接受的口音。什麼是能被接受的口音?美、英、加、澳、紐&南非是我的標準。因為這些國家,畢竟在國際社會上仍被視為英語系國家。誠如伊蓮(註九)所言,說台語不要帶有國語腔調,但是台西或宜蘭口音倒無妨吧?台灣政府目前補習班聘用外籍英語老師的標準甚至比這個還寬一點點:只要官方語言是英語的就能接受。換句話說:貝里斯也包括在內哦(註十)。
又文武台長提出:
「對比印度例如果英國人說:『為什麼美國人會發展出屬於自己特有的英語,只有美國人自己聽得懂,旁人都聽不懂,就是自己人教自己人的結果。如果老師本身說的就是怪腔怪調的英語、本身就不能自然而然的說好英語,不自覺會說出錯誤的英語或美式思考的英語,如何期待學生能學好英語呢?』請問如何口答?」
印度基本上被歸為不被接受的範圍裡,看本台眾人對印度英語的反應即知(註十一)。英國人要挑剔美國口音或美國人要挑剔英國口音,就比較不需理會。誠如我先前講的,標準其實是個人心中一把尺,這也是西瓜偎大邊效應。(拍謝,印度人!)比較需要介意的是不要帶有太重的中文口音。我想大家不會反對:帶有英式或加拿大口音,總比帶有台式或印度口音來的好吧。大家一定知道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在發音上的確有所不同。但有人因部份英國人把apple唸成如美式發音got裡的o,所以大驚小怪;卻殊不知他們一直把apple的a唸成長音(age裡的a),這可也不是美式發音喲(註十二)。這就是我講的,可以是英式發音,也可以是美式,但不要台式。
另外,我個人對口音還有一個想法。其實聽得懂越多不同口音是越好的,這也是我主張口音不需統一的理由。我甚至認為一味追求不存在的「標準口音」是有點荒謬而可笑的。
台灣坊間大部份的英語教材偏好使用特定區域,通常是美西或北美的口音去錄音,許多學生要求一定要和來自特定地區的外籍人士學習,根本是在畫地自限。因為其結果只會導至學生的聽力越來越差,一遇到和錄音帶裡發音不一樣的英語,馬上亂了手腳。學生像塊海棉,給他越多,他會吸收越多,其結果是有益而無害。
反觀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出版社所出版的成人英語教材,反而會儘可能收錄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口音,即是這個道理。這同秀娟台長(註十三)在我留言版裡提到的,她在YMCA上課時的錄音帶教材,有濃厚的西班牙口音,因為「美國老師說希望我們能練習聽不標準的英文,因為實際上各種口音的英文都有。」如果一個老外學中文,揚言:「我只要學到聽得懂北京人說的中文,我不想聽懂台灣人說的中文。」不是很荒謬嗎?一樣的,是有大陸人看不起台灣人所說的中文,有台灣人厭惡大陸人的腔調。這些偏執的觀點,個人以為無需理會。我還聽過大陸人說:「國民黨逃到台灣時,連字典都忘了帶,所以把垃圾唸成了“樂色”」;而我一直記得我的小學老師曾說過:「要唸“樂色”,不要唸“拉幾”,“拉幾”是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的“文盲”唸法」。
這個標準真的是因人而異。誰又能預知,我們或我們的下一代,將來會去美國還是英國發展?
順便替印度或日本難懂的英語再講幾句話。將心比心,我遇到這些人時,一定儘量耐心聽他們在講什麼。比現在更年輕時在英國遊歷的日子,讓我結交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無形中也陪養了不差的聽力。我們公司日本同事打越洋電話來時,同事們總是在第一時間內快快把電話轉給我,因為他們實在聽不懂日本式的英語。換個角度看,如果一個航空公司的訂位人員,只聽得懂“標準”的美式英語,他要怎麼去服務他的日本客人呢?
另多米尼台長(註十四)在我留言版裡提到,讓別人「從你的言語中能辨別你的identity也不是壞事吧」這毌寧是一種非常有自信的態度。能做到這樣,當然是最好的。
我的一個台灣朋友的女朋友去美國攻讀英語教學博士時,因為講了半天別人聽不懂她在說assay這個字,才猛然發現原來過去自己一直都唸錯了!她把第一個應唸成短音的a(同ant裡的a),唸成了長音(同age裡的a),當下著實受到不小的驚嚇。也因為對自己的要求高,更令她心生挫敗感。反觀我的朋友,她的男朋友,講國語都帶有鹿港腔,更別提他的英文發音,剛到美國做博士後研究的他,實驗室裡大部份的老美都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他也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我很佩服他的地方就在於,他倒從來沒有對自己失去過信心,也不會覺得別人在歧視他。
其實若遇到刻意要歧視的人,光膚色,就可以形成一種歧視,根本不需開口。我在英國時,和歐洲朋友上餐廳用餐,總有侍者偏好只和我的西班牙或瑞士朋友講話,好像我一定英文不如他們。事實上,經常剛好是相反的。就像有些人或許會用with a foreign / European accent來形容帶有法國或德國等歐洲口音;但卻可能用got a strong / kind of accent來形容帶有非歐洲地區的外來口音......這兩者是有所不同的,您能分得出兩者間的區別嗎?(註十五)
SunnyPie
陽光派報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unnypie01/index.html
備註:
1.明日報個人新聞台:【對自己負責。】台長:藍色火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luefire/index.html
2.Lina台長已把她的個人新聞台關掉,我就不留連結了。
3.Lina台長的補充說明:一般的美東人﹐不管是上流社會還是藍領階級的一員﹐都操著屬於美國口音範圍內的英語。在美國﹐只有英國來的人﹐或有特殊英國背景的人﹐才在說英語時帶有英式口音。被引用的這句話的原意是﹕ 在眾多的外國口音裡﹐ BBC英式口音是最被美國人接受的﹐甚至被認為是優雅迷人的﹐尤其是相較於日本口音﹐義大利口音等。
4.文武台長(註五)在我的留言版裡曾提及:「關於口音,在下檔不久(二輪正上映中)的「美麗蹺家人」這部片裡。女主角離家出走,奮鬥後成為名服裝設計師回到家鄉,她的母親一聽到她說話,和其父說了:『聽聽她的北方音!』臉上則是一片欣喜,似乎很高興女兒講一口漂亮的北方音。」
這裡所謂的「北方口音」,我猜指的是五大湖區一帶的中西部口音,雖然我沒有看過該片,我猜女主角大概是美國南方人。美國南方人也有自己的口音,他們習慣把母音拖得比較長。一般而言,南方人也是挺以自己為傲的。但是部份北方人在看南方人或南方口音時,總也帶著一絲絲偏見。那種味道,大約像有人喜歡說卡特總統為出身南方的「花生佬」差不多。
5.明日報個人新聞台:【人其人】台長:楊斌,我稱他為:文武。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Raymond2/
6.我習慣把短音的o(如talk裡的a)唸得長一點,美式發音的唸法會短一些。所謂的長一點指的是英國人的唸法會“拖”得比美國人長些,但仍然是短母音,而不是長母音。短母音的o如:caught裡au的發音,長母音的o如:coat裡的oa的發音。
其實即使是同個母音,在不同的字裡也會發得長短略不同。比方說cap和cab都是短音的a,但是cap的a要發得短些,cab的a音要拖得長些,但絕對還是同一個音。台大外文系的史嘉琳教授甚至說根據她的感覺,雖然沒有用機器去測量(真有這種專門的機器),後者的長度是前者的三倍。大家不妨試試看:當你唸出這兩個字的不同時,有沒有覺得自己聽起來比較“像”外國人些些?
又我在唸it is時,仍保留英式唸法,會把t和i做連結,it is就會唸成類似〔伊踢z〕的發音。英國人子音和子音間的連結唸法很有趣,大家下次不妨留意一下英國男星休葛蘭的發音。即使我母親完全不諳英文,也留意到休葛蘭的發音和我們平日比較常接觸的美式發音不太一樣。
7.請參考文武台長的:【文學】有人問我英文學習。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Raymond2/file_combine.php?File=1939596_2002-12-21_14-23-04
8.文武台長在本台的留言版裡問及:『請問同是美國人不同州也有不同的口音,應不應該「統一」?由華盛頓州的教學機構安排教師去其他州教他州正確的口音(上流社會的標準音)?』
9.明日報個人新聞台:【幽夢】台長:伊蓮。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ylc/index.html
10.我不是胡縐的,因為我曾幫一個來自貝里斯的外籍人士成功的申請到在台灣合法擔任英語教師的工作許可。
11.【柯南南偵探事務所】的台長柯南和【真話藥水】的台長Zoe都在本台留言版上提過印度人的英語相當難懂的看法。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edogawa/index.html
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indigozoe/index.html
12.美式發音會唸成短音的a,如cat裡的a。
13.明日報個人新聞台:【東京尋人啟示】台長:鄭秀娟。
這個台有點神奇,按下面的連結可以進得去該台,點了文章後卻會又回到新聞台首頁!我試了幾次都一樣。有人發現,要用新聞台搜尋功能重新來一遍,才看得到文章。我試了,終於芝麻開門!然後就忽然暢行無阻了。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japansara/index.html
14.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獨白多米尼的失眠】台長:多米尼。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Domineeyu/index.html
15.前者給我的感覺是:「帶點異國情調」;後者卻包含了:「帶有怪異腔調」的意味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