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8 02:28:25STANY

論電視

剛公共電視台的紀錄觀點撥放了一部關於媒體自覺的紀錄片,探究台灣新聞媒體的亂象,以及背後的原因,再以一個媒體新鮮人的角度作為影片的最後觀點,到底她最終是否選擇進入醜陋敗壞的新聞圈,或者他究竟能在裡頭待多久,這讓他感到遲疑與怨嘆,這就是讓我們失望的媒體。看到這部紀錄片讓我想起布爾狄厄的一本書:論電視。這本書裡頭充分地揭露了電視媒體在現代社會中將遭遇的種種問題,也提出了他自己的解決之道,以下概略地介紹...

電視作為一種工具,理論上可以傳達到每一個人。(P16)

布爾狄厄認為電視這個媒體理想的狀態是盡到民主的責任,將社會的真實面客觀中立的傳達給每個audience,而整個體制的運作過程中被視為象徵暴力(舉凡政治經濟商業機制等任何權力相關的機制),事實上作為電視的訊息接收者,往往不會意識到自己是被象徵暴力給宰制,藉此使得閱聽人產生相當高的同質性,造成一群沒有思考能力的單面向人,従這點來看絕對違背了電視作為直接民主工具的本意。電視實質上其實擁有一大部分人口頭腦養成的獨占權(P22),每個電視的觀眾運用他每天的有限時間接受電視所傳達的消息,甚至透過電視作為唯一的訊息來源,因此這樣的閱聽人很容易就被腐敗的電視體制給操弄。

既然電視是大部分人接收社會事實的唯一管道,電視制度卻不是以客觀中立的立場報導,這使得閱聽人接受電視上的真相報導同時,誤以為真相等於真實,然而事實上卻有許多例子可以証明新聞報導的真相與真實發生的事件是有相當差距的,原本作為紀錄的工具卻反過來創造真相,再加上一大部分的人只依賴它獲得訊息,那麼將會是很可怕的事,這類的閱聽人到頭來始終被操控著卻不自知,例如新聞媒體為了收視率而編撰情節故事,達到吸引觀眾目光的效果,相對地將會有龐大數量的閲聽人相信這些情節的真實性。最終我們將看到一群受到電視洗腦,被操作出來的意識形態所洗腦的閲聽人將失去對於真實的判斷能力,進入他們眼簾的盡是主觀缺乏道德反思的畫面。這樣的民主又如何能夠捍衛?


進場的代價與出場的責任
布爾狄厄在批判整個電視體制後所作的建議,顯然的現實與他的理想還有很大的差距,畢竟這是個講求利益的電視媒體,市場運作的機制進入到了電視制度,那麼我們可以預見他對電視的指責將可以在世界各個國家,只要跟法國一樣重視利益的電視台都會跟他所批評的一樣。而他所給的建議正是提高進場的代價以及落實出場的責任,進場的代價提高雖會落於精英主義的框框,與民主的本意背道而馳,但是與其讓人民接受從電視台所煽動的情緒性訊息,那情況只會更糟。另外落實出場的責任,改善出場的條件與方法,不能再以收視率的單一標準來衡量電視台的水準,這種標準讓人誤以為是立基於民主,然而確切的說是在污滅民主的價值,不該在電視生存的東西那麼就該讓他出場。最後布爾狄厄自己也提到,距離那個理想事實上還很遙遠。

的確,如同台灣前鎮子對於媒體的裁決,明明就已經有幾家電視台受到了公權力制裁,最終仍然屈服於現實壓力。再者,媒體既然有監督政府的功能,卻喪失了媒體自覺與職業操守,這時候該站出來的其實不該是由公權力介入,而是由民眾發起監督才是上策,遺憾的是台灣的媒體觀眾已經被荼毒的相當深,已經喪失了相當的自主權,跟著媒體隨風起浪的比比皆是,這樣我們又該如何落實媒體的退場機制?

以上,是概略地論述電視,事實上台灣的媒體亂象決不只這些,更甭說台灣民主如何立基。這是早知道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