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1 08:00:00阿楨
德洛涅:世界百大畫家71
奧菲主義繪畫大師德洛涅
羅伯‧德洛涅Delaunay於1885年四月出生在法國巴黎,由於家中富裕故足以使他能致力於藝術生涯。他時常轉換作畫的風格,從1904起連續的在巴黎展出其作品,1910和Sonia Terk結婚,1912寫出「On Light」宣示,而被克利Klee引入德國,迄今很多博物館有他的作品。1921居住於巴黎時,住宅成為當時法國文藝界的聚會地,1941死於癌症。1979於日本舉辦Delaunay的回顧展。
被詩人阿波里奈爾以「奧菲主義」稱其繪畫風格的法國藝術家羅勃‧德洛涅,創作有別於康丁斯基、馬列維奇與蒙德利安強調精神性內涵的抽象繪畫,傾向追求一種藝術的新和諧,切合現代世界科學法則中人與宇宙之間互為溝通的新美感。他曾前後提出「同時性色彩」、「純粹色彩」、「無對象繪畫」等詞語,且多作有系統的組畫研究,而且組畫的每幅作品都是一個進階,如「窗」的組畫即是德洛涅全新風格的展示,在其中我們看到了光、色彩、運動的同時性作用。
羅勃‧德洛涅一生的伴侶索妮亞‧德洛涅亦是他藝術發展的夥伴,夫妻兩人自一九一二年起產生出類同的作品,而索妮亞更將羅勃的繪畫理論應用到家用品、服飾、書籍包裝、舞台、電影等方面,並且與羅勃共同推廣至壁面藝術與建築室內裝置的層面。他們的觀念直到現今的工業與傳播世界,都還存有其影響。
紅的艾菲爾鐵塔 The Red Tower (Eiffel Tower) 1911油彩160.7 x 128.6 cm
尊崇 Homage to Bleriot 1914油彩.畫布 250.5 x 251.5 cm
同步 Simultaneous Windows (2nd Motif, 1st Part) 1912油彩21 5/8 x 18 1/4 in
聖所勃林 Saint-Severin No.3、1909-10
同步對照: 太陽和月亮 Simultaneous Contrasts: Sun and Moon、1912
三窗口, 高塔和輪子 The Three Windows, the Tower and the Wheel、1912
窗口 Windows、1912
同時打開窗戶 Windows Open Simultaneously 1st Part, 3rd Motif 1912
太陽, 高塔, 飛機 Sun, Tower, Airplane、1913
彩虹 Rainbow、1913
帶陽傘的女人 Woman with a Parasol. (The Parisian)、1913
羅勃•德洛涅 by何政廣
法國畫家羅勃•德洛涅(Robert Delaunay,1 885~1941)的藝術,對現代繪畫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他的創作從立體派發展出奧菲主義,再轉變為抽象繪畫,風格獨創。立體派畫家喜用灰色,德洛涅首先打破此一習慣,在作品中使用明豔色彩,這種獨特的多彩色階,造成一種裝飾性的效果,並且產生各種變化多端的形式。顏色的特殊變化就如同光譜的變化一樣,他試圖在作品中,以一種新的架構,讓光的表現造成非空間的時間效果,成功地將時間帶入繪畫的結構裡。
德洛涅生於巴黎,初期受新印象派的影響,贊同立體主義,之後脫離立體派客觀表現的束縛,首倡奧菲主義。一九一一年推出此一新藝術運動,同年應康丁斯基邀請,參加“藍騎士”展;一九一二年參加第二屆“藍騎士”展。當時畫家瑪律克、克利均極欣賞其畫風,尤其是克利更把德洛涅的論文《光與色》翻譯成德文,刊載在“颱”派雜誌。一九一五年移居馬德里,作芭蕾舞台裝飾。
一九二一年回到巴黎,一九二二年保羅•居雍姆畫廊舉行其大型個展。此後,他著重音樂韻律的構成,創造獨自的抽象藝術境界。著名代表作有《艾菲爾鐵塔》 、《同時性的窗》等。
德洛涅在發表奧菲主義前後,認識來自烏克蘭的女畫家索妮亞(Sonia) ,兩人志同道合而結為夫婦。在發表奧菲畫派理論時他們兩人是主要分子。他們將未來派的繪畫賦予詩意,空間的整理是以彩色效果為基礎的動態視覺的空間法,抽象的調子逐漸地形成。德洛涅夫婦、康丁斯基、蒙德利安、馬列維奇、畢卡比亞、科普卡等人,同被稱為歐洲抽象繪畫的創導人,光學效果為基礎的彩色研究,也是由這幾位藝術家開始。
索妮亞繪畫的特點,是將抽象藝術給予實在感,將無形的構圖應用在日常生活上。她曾為桑德拉斯的《法國小耶漢那橫過西伯利亞之行獨白》一書以中國書畫方式摺印,展開時長達兩公尺,每頁由索妮亞配插圖。這本書極為暢銷,書店承認印量總計加起來厚達艾菲爾鐵塔之高(3 2 O公尺) 。從此她被看作藝術創作現代化的新種子的典型象徵。她的作品律動靠著色彩不停的對比達到效果,熱情而青春。
德洛涅的繪畫,從視覺的和諧美進而成為心靈的表現。阿波里奈爾說:德洛涅的旋律,首次表現了非具象藝術一非表現外在事物,而表現畫家內心感受的藝術精髓。
羅伯特•德洛內
羅伯特•德洛內(Robert Delaunay,1885-0412~1941-10-25),或譯德洛奈,法國畫家,奧菲主義繪畫大師。
生平
1885年,德洛內生於巴黎。
1904年,成為專業畫家,以前受到的是裝飾藝術的訓練,對新印象主義和E.謝弗勒的光學理論曾有系統的研究,並嘗試用新的光學和色彩學的觀念作畫。初期受新印象派的影響,贊同立體主義,之後脫離立體派客觀表現的束縛,首倡奧菲主義。
1911年,推出此一新藝術運動,同年應康定斯基邀請,參加“藍騎士”展。
1912年,參加第二屆“藍騎士”展。當時畫家瑪律克、克利均極欣賞其畫風,尤其是克利還把德洛內的論文《光與色》翻譯成德文,刊載在“暴風雨”派雜誌。
1915年,德洛內移居馬德里,作芭蕾舞台裝飾工作。
1921年,回到巴黎,1922年在保羅•居庸姆畫廊舉行其大型個展。此後,他著重音樂韻律的構成,創造獨自的抽象藝術境界。
1941年,卒於蒙彼利埃。
創作
埃菲爾鐵塔(1910)
1909年的油畫連作《聖塞夫林》是新探索的開端。
1910年畫的《埃菲爾塔》,顯示了他對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的迷戀。德洛內參加過青騎士社展覽,對德國表現主義畫家產生過影響。他自己的創作也日趨抽象化,這種傾向反映在1912年的油畫《圓盤》中。
20世紀20年代以後的創作有油畫《埃菲爾塔》(第二組)、《奔跳者》(1926)等。
著名代表作有《艾菲爾鐵塔》《同時性的窗》等。他還從事浮雕和壁畫創作。
風格
德洛內的繪畫,從視覺的和諧美進而成為心靈的表現。阿波利奈爾說:德洛內的旋律,首次表現了非具象藝術——非表現外在事物,而表現畫家內心感受的藝術精髓。
德洛內把色彩作為繪畫表現的主要目標,探討色彩的抽象性,並且使光線也隨著色彩形成獨特的表現語言。G.阿波利納爾為這種風格取名為俄耳甫斯立體主義。德洛內說俄耳甫斯的立體主義是一種色彩抽象的藝術。他關於色彩的對比可以產生律動感和彩色的物體形象引起交織韻律的觀念,對西方現代繪畫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影響
德洛內在發表奧菲主義前後,認識來自烏克蘭的女畫家索妮亞(SoniaTeck),兩人志同道合而結為夫婦。在發表奧菲畫派理論時他們兩人是主要分子。他們將未來派的繪畫賦予詩意,空間的整理是以彩色效果為基礎的動態視覺的空間法,抽象的調子逐漸地形成。
德洛內夫婦、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馬列維奇、畢卡比亞、科普卡等人,同被稱為歐洲抽象繪畫的創導人,以光學效果為基礎的彩色研究,也是由這幾位藝術家開始的。
羅伯特•德洛內的藝術,對現代繪畫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他的創作從立體派發展出奧菲主義,再轉變為抽象繪畫,風格獨創。立體派畫家喜用灰色,德洛內首先打破此一習慣,在作品中使用明豔色彩,這種獨特的多彩色階,造成一種裝飾性的效果,並且產生各種變化多端的形式。顏色的特殊變化就如同光譜的變化一樣,他試圖在作品中,以一種新的架構,讓光的表現造成非空間的時間效果,成功地將時間帶入繪畫的結構裡。
http://baike.baidu.com/view/7748966.htm?fromTaglist
上一篇:郁特里羅:世界百大畫家70
下一篇:里維拉:世界百大畫家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