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潮社的《中國經濟的危機:中國經濟大蕭條還有多遠》(劉軍洛 時報2012出版)經不起前評《龍的經濟》之否証!
中國經濟大蕭條還有多遠
內容簡介
在這個全球化的金融世界,中國表面上受到世界資本的嘉惠,一片繁榮,可是在榮景的背後,卻是亂象叢生,危機重重,甚至有可能走向經濟大蕭條。
拚命追趕全球化列車,中國經濟正自食苦果:
■牧場變建地,內蒙古草原急劇退縮,釀成畜牧業危機,刺激中國境內奶粉暴漲。
■中國是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卻是極度高耗能與嚴重污染環境。
■中國的勞動成本陡升,人工採棉已缺乏競爭力,整個棉紡市場被印度襲奪。
■外國蔬果大舉入侵,本土蔬果品種悄然消失,威脅生態環境,更醞釀糧荒。
■打房之後,地方政府搶著賣地籌資,房市崩盤雪上加霜。
■……
繼《被綁架的中國經濟》之後,著名民間經濟學者劉軍洛再次以獨到深刻的分析,為中國經濟把脈,深入剖析中國農業、商業、資本市場等各個領域的問題,結合金融世界的運轉邏輯與規則,預測未來中國經濟即將面臨的危機。
本書特色
1.在全球化之下,洞悉中國繁榮背後潛藏著經濟大蕭條的危機。
2.從微觀面看,中國奶粉為何高漲,為何缺電?房地產面臨崩盤…等等嚴重危機,書中都有詳細交代。
3.從宏觀面看,人民幣升值,土地被濫墾濫用,勞力成本暴漲,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漸失,中國崛起有可能變成過眼雲煙,作者敲響警鐘。
作者簡介
劉軍洛 中國股市最早的大戶之一,身經百戰,長於市場行情分析,對於股市、期貨、外匯、黃金、房地產等行情走勢預測精準,幾次市場劇變洞燭機先,引起各方矚目,為文大膽犀利,所寫過的《被綁架的中國經濟》與這本《中國經濟大蕭條還有多遠》,都成為暢銷書。
曾因一場變故跌入谷底,炒作期貨讓他東山再起,人生浮沉如風雲變幻,現在收養上千隻流浪貓,堪稱中國投資市場奇人。
目錄
序曲 誰才是全球經濟救主?
史潑尼克號回來了
歐元瀕臨解體
貨幣戰爭硝煙不絕
首部曲 通貨膨脹野火狂燒
全球化下滲透無孔不入
第一章 農業長城大軍壓境
花卉天堂頓成地獄
大豆王國迴光返照
棉業商機殘花飄零
四大棉產國戰鼓頻催
中藥身價如疊羅漢
應向以色列取經
第二章 奶粉漲聲響徹雲霄
中國奶業十面埋伏
內蒙古草原節節退縮
雲南的生態性通貨膨脹
秘境撫仙湖面目全非
第三章 太陽能電池王國的浩劫
重工業污染之王藏身
全球汽車王國悲歌
中小企業掀停工倒閉潮
第四章 網際網路吹皺一池春水
網路火併傳統經濟
美國吹起總攻擊號角
二部曲 資本鐵達尼號撞向冰山
當心美元甩尾轉彎
第五章 投資陷阱機關重重
一線城市富豪紛紛落跑
美國的油糧奇謀
複製機器人的聯想
第六章 黃金、白銀與美元
為什麼不能買黃金,只能買美元?
中國不能再搶買黃金了
白銀炒作更瘋狂
三○年代大蕭條是不同的故事
全球商品市場再次拉警報
巴西重演「次貸危機」戲碼?
第七章 美元王朝風雲再起
美國經濟調整近尾聲
奧斯特里茲戰役的啟示
不要對美元有錯誤預期
第八章 全球化遊戲見微知著
小商小販邏輯禁不起考驗
資金巨靈排兵佈陣
誰還會到新疆摘棉花
中國經濟極端依賴高槓桿
3G與4G反映中美競爭實力
3G通訊技術將成雞肋
可以唱衰美國經濟?
全球新世紀恐龍誕生
靠打興奮劑的運動員
全球進入農產品貨幣時代
Google被百度打退?
終曲 全球第三次大蕭條倒數計時
中國資本市場全力備戰
創富傳奇之後上演衰敗戲碼
房市與匯市臍帶相連
中國經濟最後防線
挽救次貸危機禍延全球
豈能迷信貨幣學派理論?
世界性大蕭條箭在弦上
序 誰才是全球經濟救主?
在世界運行的歷史長河裡,今日的世界是最繁華的全球化世界,今天的我們正在被全球化裹挾著,去共同歷經由最繁華的全球化所引發的一場最高控制——偉大的金融世界的最高控制。現在的世界金融是以全球化為舞臺的金融世界。
金融世界的偉大之處在於它的創造力—破壞力—再創造力,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是這次全球化的主角,因為中國為這場全球化的壯觀景象提供了可能提供的一切:為全球化提供了史無前例的數量最巨大、成本最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為全球化提供了國土上的一切自然資源,以及幸福安寧的道德資源、民族健康繁衍的生存資源;中國巨額的外匯存底為全球的金融資本提供了超級安全的增值保值和經濟結構調整所需資金的保障;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為全球化提供了企業發展、科技進步、專利實驗的廣闊空間和融資後盾。在人類發展的全球化的這個階段,當中國的土地、勞動力和資金積累而成的三大資源打包變成商品加入全球化後,全球化正破壞性地改變著中國的經濟秩序。
這個全球化下的金融世界,將徹底分化人類世界的利益格局,徹底改變國與國之間及每個國家內部財富的再分配方式;人類將徹底擺脫傳統的貿易和軍事的財富再分配方式。並且,這種金融世界再分配方式爆發的席捲力,將是我們和我們下一代所無法抗拒的。現在的我們,人人都是全球化整體中被吸附的分子,所以,我們需要理解和透視這場人類金融文明偉大的意義,以及這個包含著人類文化與人性的世界。
這本書是以一個中國人的立場和心情完成的,世界的規則永遠就是那麼幾條以利益為核心的規則,在這幾條利益規則指導下變換。把握住幾個基本點,就可以萬變不離其宗地應對一切,這個全球化下的金融世界也餵養不出世界級的巨無霸。如果對手描繪的是一幅美景,我們要能看到其中長遠的惡果;如果對手阻礙我們想做的事,我們一定要考慮一下背後的長遠利益,並防備對手聲東擊西讓我們上當。人類的發展是永恆的,沒有不變的座標,無論你喜不喜歡你身處的這個世界,它都在參與者行為所匯成的合力推動下做著不太稱人心、如人意的運動。如果沒有外力的作用,這個世界的運行可以像你想像的那樣一直線性發展,但這個世界的運行一定會受到外力和外力的合力所構成的複雜力量的作用。身在其中的人都以自己的認知水準作出判斷,在全球化下這往往會造成失誤,甚至是不可挽回的錯誤。
歷經全球化的中國經濟、環境、人性、農業,貨幣、黃金、美元、外匯、產業、高鐵、基因、網際網路,是將獲得全方位的發展還是將被深度地破壞?
二○○八年世界性大蕭條中,走在美國次級房貸大崩盤風暴最中心的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M. Paulson, Jr.)是美國高盛公司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二十世紀九○年代,美國經濟最繁榮的網路科技時代,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羅伯特.魯賓(Robert Edward Rubin)曾從事律師工作,後也進入美國高盛公司,並從基層做到董事長。美國的高層金融實戰和世界視角極其強悍,而中國技術官員幾乎都是學院派,嚴重缺乏金融實戰和世界視角,這對中美金融戰的結果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如果用索羅斯(George Soros)的金融理論——我們總是無法擺脫自己觀點的束縛——來看,人們的思維往往長期處於結構性「短視」中。我認為,長期以來,中國央行在海外的全球投資中屢戰屢敗,是因為中國央行的思維長期處於結構性的「短視」當中。譬如,美國二房債券四千億美元的問題,說明中國央行在全球追捧美國次級房貸中,其判斷能力和一般小型投資者沒什麼區別。更不可思議的是,在二○○七年美國大量金融公司破產前,中國的中投公司竟以最高價瘋狂買進大量美國金融公司。大家都知道,二○○三至二○○七年,美國金融公司的槓桿率,從二十倍極速上升到三十五倍,這就好比二○○三年,一家美國金融公司負債一百億美元在經營,到二○○七年,這家公司已負債兩千億美元在經營;然而中國中投公司卻認為該公司的負債經營能力應該在五千億美元或一萬億美元,所以中國中投公司在二○○七年,以最高價格瘋狂買入大量的美國金融公司。
現在,中國央行開始了最大的鬧劇——瘋狂地大量購買歐元。首先,大家應該知道歐元是個設計有瑕疵的貨幣。其次,如果中國某個地區財政出問題,中國的財政部理所當然得掏錢去解決,但假使西班牙或希臘的財政出問題,叫德國或法國掏錢去解決,幾乎是不可能的。正常情況下,歐元最終會消失在地球上,而中國央行現在卻拼命搶購幾千億歐元,那倒楣的將是十三億中國人。這就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中國央行和美國央行在理解經濟和金融問題上截然不同,活生生的例子就是,二○一○年我透過出書和媒體呼籲,中國必須面對即將來臨的美元長期大幅上升,應該一○○%將中國官方外匯存底全部用美元短期國債儲備,但該年中國央行卻全力將「中國的外匯存底多元化」,大幅增加非美元貨幣的儲備,現在,中國央行手上有一萬四千億非美元的外匯存底。
美國聯邦基金委員會有個重要的宗旨——銀行應該堅決杜絕把一切經濟活動的判斷建立在目前經濟環境下一成不變的「線性思維」上。因為人性的集體性思維,大部分時間,也就是九九.九%的時間,認為市場的所有風險都是可以同時規避的。當剩下那○.一%的時間,人們處於集體性同步思維,思考風險問題時,世界經濟就會爆發大蕭條。自二○○八年世界經濟大蕭條以來,全球政府以世界經濟新增加負債二十萬億美元為解決方式。但當市場最終回到「市場價格」時,這新增加的背負二十萬億美元負債中的大部分負債者,都將破產,並導致「第三次世界性大蕭條」。
目前,中國兩萬八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分配如下:一萬兩千億是美元(其中有四千億美元為美國「二房債券」),兩千億由中投公司投資,一萬四千億則是非美元貨幣。
如果美元出現大幅上漲的情形,中國的外匯存底會怎樣?
美元大幅上漲後,中國一萬四千億的非美元貨幣將出現四○%的虧損;而一萬兩千億美元中,四千億美元的美國「二房債券」是市場無法兌現的,也就是說,中國央行手上屆時只有八千億美元可流動。如果再扣除五千億美元的短期負債,中國央行手上將只有三千億美元可流動。或許,屆時一萬四千億非美元貨幣可以認賠四○%平倉。可是,在全球處於做多美元的市場裡,即使中國央行想認賠平倉,這麼大的停損賣盤誰接手?屆時可能得以虧損七○%或虧損八○%去平倉。美國金融部門和美國跨國公司現在手上儲備了高達三萬億美元的現金,這是史無前例的規模。而美國史無前例的美元現金規模,和中國央行手上新增加的史無前例的非美元貨幣儲備規模,是截然不同的思維的結果。
二○○一年,石油每桶二十五美元,黃金每盎司兩百五十美元,美元指數一二○時,我曾呼籲中國應該盡全力去購買石油、黃金、銅、農田、森林、水資源和鐵礦等作為外匯存底,並盡量減少美元儲備。二○一○年,全球化的高速運行開始出現結構性債務依賴。二○○一到二○○六年,全球經濟依靠的是美國人的負債;二○○九到二○一○年,全球經濟依靠的是中國人「搶購房地產」的歇斯底里精神。二○一一年四月,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開始突破五%,隨著市場力量的湧現,人為推動全球進一步增加負債的可能性也將為「零」。在全球經濟出現史無前例的債務規模的當前,當發現全球再沒有一個國家會像二○○九至二○一○年的中國人那樣瘋狂負債,來承擔世界經濟責任時,持有美元、等待屆時滿街的破產者,是美國現在必然的選擇。
《中國經濟大蕭條還有多遠》線上閱讀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78223.html
預言會否成真?拭目以待 2011-09-24
劉軍洛的名字,早在2001年左右就已耳聞。當年黃金還在300美元的低位徘徊時,此君便已放出話來,黃金將漲到每盎司3000美金的高位。10年過去,雖然3000美元畢竟沒有達到,但黃金價格上漲之兇猛,已使人不能對劉軍洛等閒視之。之後的數年,劉軍洛那些面世時每每遭人譏諷嘲笑的預言,卻幾乎全部言中,令那些體制內經濟學家相形見絀。而今,在2008金融海嘯過去近3年後,劉軍洛再做驚人之語:“中國經濟大蕭條乃至世界第三次大蕭條已經近在眼前!”是驚世預言,還是癡人妄語?且聽他本書如何分解。
劉軍洛的經濟觀點,歷來以視角獨特見稱。而他在本書中的論述,更是提出了許多與主流經濟學家截然不同乃至相反的看法。首先,當所有國人都在為國內日益嚴重的通脹而想方設法思索緩解之道的時候,他卻宣稱“中國不存在真正意義的通脹”,因為國內民眾消費力依舊處於低迷水準,根本不構成通貨膨脹的基礎。國內的通脹,是政策錯誤導致人為造成的“偽通脹”,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錯誤的經濟和貿易政策導致自己的貨幣政策被美國劫持,在美聯儲推高全球通脹的戰略目的脅迫下不得不“應聲而舞”。一語既出,已是振聾發聵!而美國為何要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推升全球通脹?劉軍洛再次給出了不同尋常的回答。當主流學界認為美國如此打發鈔票,透支自身未來的做法必將導致美元崩盤,美國迎來不可避免的衰落,甚至以為這將是中國的絕佳機會的時候,劉軍洛卻認為這本就是伯南克的戰略。通過量化寬鬆貨幣,將大量流動性注入到世界經濟體中,導致大宗商品,黃金等價格上漲,引誘中國等地投資者買入黃金多頭。等到時機成熟,就收縮貨幣供應,使得原先儲存在大宗商品中的美元回流,提振美國經濟的同時,讓在大宗商品市場做多的對手血本無歸!所以,美國經濟不會衰退,反而會反彈;美元不會繼續貶值,反而會升值!相反非美貨幣則會經歷貶值,歐元甚至可能從此不復存在。這對於主流經濟學宣導的“外匯儲備多元化”又是一個大反調。因此,前幾年建議中國儲備黃金的劉軍洛,在如今金價猛漲,眾人趨之若鶩的時候,卻大聲呼籲不能再做多黃金。因為這很可能就是美國用來套期中國經濟的陷阱。一旦美元升值,黃金將陷入暴跌,其對於中國股市,房地產和經濟所造成的衝擊,足以推倒本身已經岌岌可危的經濟大廈。而如今,美國的佈陣已經基本就緒,第三次世界大蕭條已近在咫尺!
劉軍洛的論點,很容易被主流經濟學家斥為陰謀論,他的以上看法,必定會遭到反駁:“為什麼一切走向都會按照美國的意願進行呢?市場形勢瞬息萬變,博弈各方都有預測判斷,為何獨青睞美國?何況美國經濟如今也深陷低迷,相比之下中國經濟反而更快走出危機影響呢。誰說將來中國的機會不比美國更大呢?”從表面上來看,這的確不無道理。然而,在劉軍洛看來,中國經濟表面的風光,不過是在政府“財政刺激”下瘋狂“催穀”的結果罷了,這是一種犧牲土地資源,犧牲環境,犧牲底層工人福利來病態推升經濟總量的做法。其惡果便是房地產和低端製造業的瘋狂膨脹,產能過剩和勞動生產率的惡化,其增長決不可能持久。相較之下,美國雖然陷入房市低迷,但經濟總體依舊強勢。以蘋果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也幾乎全在其掌控,這與自身智慧財產權與核心技術匱乏,只能靠低成本和規模效應擴張的中國企業形成鮮明對照。兩相比較,強弱立判!何況美國手中依然握有美元這個世界貨幣,全球的經濟形勢都在其掌控。以有備算無備,處處佔先。反觀中國經濟,已陷入嚴重內耗,在國際市場上也是受制於人,每賭必輸。劉軍洛以其頗具全域觀的眼光看到,中國經濟的市場機制嚴重扭曲,政府干預力量過大,導致中小企業生存舉步維艱。政府支出推動經濟的模式,帶來的是部分產業產能過剩,政府債務堆積,高能耗帶來的環境破壞,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巨大壓力。更令人感到歎息的是,在如今作為國家安全基礎的農業日益顯現重要性的當口,中國的糧食產業卻任由國外糧食資本大舉入侵,還“自廢武功”,使自己的國家淪為他國糧食商品和技術的試驗場和傾銷地。在如今美國已經完成戰略佈局的時候,孰強孰弱,孰勝孰敗,不是已經分明了嗎?
當然,劉軍洛的觀點也並非全然無懈可擊,其中也有自相矛盾之處。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態度就是一個例子。但是,我們真的能夠就此說他的一切觀點都是不成立的嗎?難道他所指出的那些中國經濟的問題和困難,就可以就此視而不見了嗎?“第三次全球大蕭條”是劉氏的危言聳聽,癡人囈語,還是即將到來的現實?我也和大多數期盼平穩生活的人一樣,希望劉軍洛的預言是錯的。但是,當面對觸目驚心的殘酷現實,我們是否能夠真的有信心去嘲笑他呢?
就在看完本書的次日,9月23日,翻閱報紙財經版時,數條消息映入眼簾:美聯儲第三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預期落空,當日金價重挫4.7%,跌破1800美元高位;油價同時迎來7%的暴跌,銅鋁等大宗期貨商品也同時暴跌;非美貨幣匯率連續下探,美元指數卻走高,連幾年來一直上漲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出現回落……一切都和劉軍洛的預言完全契合!是偶然的巧合,市場技術操作導致的小趨勢,還是大蕭條危機的號角真的已經吹響?我也無從判斷,只能在此記下,以等待未來驗證這一切……
評論
看過謝國忠的兩本書和很多文章,他早就認為2012年美元重新走強, 世界資金重新回流美國,新興經濟體的資產泡沫破裂。眾所周知的就是謝國忠預言中國房價到2012年要下降50%。但謝國忠的分析卻完全不像劉軍洛那樣歸結于伯南克什麼操盤戰略, 而是美國在持續信貸危機的背景下,放棄盯住通脹目標, 轉向刺激經濟增長,大量的流動性資金注入和低利率低利率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 而新興市場為了保證出口使貨幣貶值,國內資產價格推高成本, 最終的結果是新興市場首先發生通脹, 然後通過出口傳導到美國, 美國無奈只有進入提高利率通道。 在加上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過高, 投機資金自然會有逆轉。如今美國把金融系統穩定下來後,才有可能回頭控制通脹。但謝把世界經濟的問題歸結為全球經濟結構失衡, 美國丟失了製造業, 過於的虛假繁榮建立在房地產、金融的泡沫和過度消費上。 如今9%的失業率完全是製造業落寞的結果, 無論多少貨幣寬鬆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對應的中國和新興市場完全是依賴出口和低端製造, 所以未來十年將是全球困難的經濟結構調整的動盪年代。
全球即將進入滯漲機會已成定局。
謝國忠和劉軍洛的結論看起來幾乎完全相似,但是對比他們的分析脈絡卻又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對劉軍洛不是很瞭解,看起來更像以類似"陰謀“的比較論述很多經濟學家共同推測、論證的事實。
以為美國操盤未來一切的時候,不要忘了美國嚴重的失業率和佔領華爾街的嚴重問題。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06878/
端宏斌對劉軍洛的評價,還是很中肯的,不盲目追捧,也不亂扣帽子。
中國會發生大蕭條嗎2011-9-2 鳳凰網財經 端宏斌
中國的主流經濟學理論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門派,一派是主張讓市場力量發揮最大作用的“貨幣主義”學派,其精神領袖是密爾頓•弗裡德曼;另一派是主張以政府干預為主的“凱恩斯主義”,精神領袖當然就是凱恩斯了。兩派勢力爭得不可開交,紛紛表示自己才是金玉良言,而對方盡是一派胡言。原本這些爭論僅僅是象牙塔里的消遣,但舉世罕見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忽然間宏觀經濟學就成了顯學,他們在老百姓們心目中的分量,已經類似於部落裡的巫師,能夠占卜吉凶預知未來。
就像武俠小說中各類功夫有名門正派與旁門左派之分那樣,經濟學界也有主流與非主流的區別,毫無疑問,在任何時候都是名門正派的功夫和主流經濟學佔領絕大部分的市場,但事情往往也有例外。在這經濟起伏不定人心大亂的時候,不管你是不是經濟學科班出身,也不管你的思想是不是出身高貴血統純正,只要你說的在理預測管用,那麼你就會有自己的江湖地位。
劉軍洛,一個徘徊在主流學界之外的人,近年來的預測準確率竟然超過了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要知道,每個經濟學家往往都有無數糟糕的預測記錄。比如在2007年預測2008年股市將崩盤,並最終跌破2000點;到了2008年他又預測房價將在年底回升。
劉軍洛低調的為人讓我們很少在媒體上看到或聽到他的思想,我們最經常見到的則是他和他夫人多姿融收養數千隻流浪貓的報導。可能在老百姓的印象中,劉軍洛還不如其夫人的知名度高。幾千隻流浪貓一個月的開銷要好幾萬,他們投身於流浪貓救助已經十年有餘,這些費用基本靠炒期貨和外匯而來。
在其新書《中國經濟大蕭條還有多遠》中,劉提出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比如,中國為什麼癡迷于建立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但是這錢為何不去建立面向老百姓的福利負債?比如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和廉價住房等等。當一個國家擁有太多數量的官方外匯儲備,這就意味著該國有大量的海外債權,從歷史經驗來看,這樣的國家往往會蛻變成不負責任的國家,進而在全球化的進程中破產。18世紀的荷蘭就是很好的例子,當時荷蘭約有80%的投資在英國,而國內面臨著各行業衰退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的問題。最終荷蘭用自身的衰敗奠定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基礎。 中國如此龐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到底是怎麼積累的呢?作者舉了一個有意思的例子,太陽能光伏產業被人認為是新能源中最靠譜的方向之一,在金融危機蕭條了一段時間之後,2010年開始又是舉國大幹快上潮,在浙江一個小縣,就集中了57家光伏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其實並不賺錢,它們最大的利潤來源竟然是通過出口退稅,某上市公司1.09億利潤中,光出口退稅就有1.03億,換言之他真正的盈利只有600萬。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但是自身沒有多晶矽核心技術,大量依賴國外進口,國內企業僅賺取一點加工費,但是付出的環境成本大的驚人,太陽能光伏是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中國人為了減少國外的碳排放,而將碳全排放在國內了。簡直就是蠟燭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通過能源的低價補貼,再加上不可計算的環境成本,這樣賣血出口換來的GDP和外匯儲備,難道是好事嗎?
在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中,中國主要依靠的是投資和出口,民眾的消費只能算是次要因素。投資中主要就是房地產,很多人關心房價的漲跌,劉軍洛認為,別說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現在中國三線城市的房價泡沫都大得驚人。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直就是助漲殺跌的,在助漲週期裡,地方政府債務上升,推動房地產市場上升;但是到了殺跌週期,地方政府還有大量債務沒有償清,為了避免破產,就會拼命向市場拋售土地,進而引發中國房地產商和地方政府拋售大比拼,這又將引爆銀行業的危機,引發資本外逃。這就是中國進入大蕭條的第一步。這次劉的大膽預測是:2011年四季度到2012年一季度將爆發第三次世界性大蕭條。
看完此書,除了感歎劉的大膽另闢蹊徑之外,也發現一些問題,比如他認為人民幣將貶值,而美元將很快暴漲,但是我們一直以來看到的就是美元下跌,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迎來美元暴漲呢?書中說很快了,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評論
“但是到了殺跌週期,地方政府還有大量債務沒有償清,為了避免破產,就會拼命向市場拋售土地,進而引發中國房地產商和地方政府拋售大比拼,這又將引爆銀行業的危機,引發資本外逃。”這個邏輯 有點搞笑。
怎麼邏輯搞笑?
這個邏輯是教科書裡的邏輯。在中國地方政府即使還不上債,也破產不了,更不會向市場拋售土地來獲得現金用來還債,即使不能按時還債,信用也不是個問題,需要錢時國有銀行還是會提供,這是國情,另外還可發行地方債,用未來土地收益就可以擔保,土地不會從今往後一直賣不動,在中國政府干預的力量大於市場的力量。另外,有人可能記得08年的危機,美國加州政府還不起債,政府維持不下去的新聞,現在加州政府垮了嗎?個人的一點思考和拙見,歡迎大家討論。
其實哪有真正的殺跌週期呢,只要有人,房地產的需求一直存在,就是剛需~~~只不過需求暫時被信貸壓縮了,當然,之前的確有炒房存在,這種平衡與博弈才構成房地產行業的所謂週期~~~
從時間段上來說,劉預言錯了。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084945/
喬納森•安德森:中國不會改變世界的七個理由
從一個貧窮、封閉與混亂的經濟體,迅速成長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中國令世界驚訝。隨之的問題是,這一崛起會對世界造成怎樣的影響?瑞銀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anthan Anderson)最新出版的《走出神話——中國不會改變世界的7個理由》一書更客觀地還原了中國經濟增長的真相,指出中國儘管是新崛起的亞洲巨龍,卻並非歷史上從未見過的現象。它將沿著東亞地區的既定模式發展,在未來20年逐漸成為亞洲經濟的領頭羊,但同時,在以下幾個方面不會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
喬納森•安德森認為,中國不會改變世界的7個理由是:
1、中國不會重寫世界經濟的增長史
中國大陸的真實GDP在未來20年還可能保持8%的增長速度,這並不希奇,因為日本、臺灣、韓國和其他一些亞洲經濟體也在相當長的時期裡取得過類似的高增長速度。即使把國家規模的因素考慮進來,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的變化也並不比上述那些亞洲經濟體在二戰之後的增幅更加明顯。
2、中國不會吞噬全球的製造業
中國依舊特別偏重于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並且在很長時間裡鮮有變化。一旦考慮到週期性波動的因素,大陸的外貿總體上仍是平衡的,消費品出口賺來的每個美元都用來購買了機械設備和其他投入。也就是說,中國在為世界其他經濟體提供著高端的製造業工作機會。
3、中國不會買光全世界的金融資產
中國官方外匯儲備的增加中,有相當部分是來自其他中國企業出售海外資產的收入——或者是由於外國投資者購買中國的資產。一旦計算淨資產頭寸,就會發現在整個亞洲地區,中國大陸實際上是購買外國資產最不積極的成員。
4、人民幣不會成為下一個世界貨幣
人民幣依然是不可自由兌換的,它雖然可以在貿易往來中結算,但大多數資本交易還是受到限制。即使按照亞洲發展中經濟的標準來看,大陸的資本市場也遠沒有發育起來。
5、中國不會成為世界市場上通貨緊縮的輸出源頭
中國製造的價格持續下降。但到目前為止,價格下降的壓力主要集中在非常低端的製造業產品中,讀世界其他產業的生產商影響很小。
6、中國不會導致其他發展中國家陷入停滯
儘管中國在搶佔發達國家的消費品市場上做得非常出色,但其他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所占的市場份額也同樣在擴大。在吸引外資方面,中國顯得更加出眾——但主要的投資卻是瞄準中國的國內市場,而不是出口型的外包產業。未來,中國勞動力成本逐步提高,這會使其他低收入國家在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多麼更為有利。
7、中國不會破壞“華盛頓共識”
儘管相對貧窮和擁有社會主義體制的背景,中國卻是世界上自由化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市場開放程度不斷增加,治理和透明度水準不斷改善。這是符合“華盛頓共識”的精神的。
喬納森•安德森畢業于哈佛大學經濟系,曾先後服務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俄羅斯代表處、駐中國代表處和美國高盛集團,現任瑞銀證券投資公司投資研究部董事總經理、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曾與胡祖六合作出版了《關於中國和世界的五大神話》,該書對有關“中國威脅世界”的5個神話一一做出回應,指出“中國威脅”並非現實。[2006年10月]
http://www.gemag.com.cn/14/2400_1.html
喬納森•安德森:揭密亞洲經濟增長模式2006-12-4 騰訊財經
安德森很有明星相。當然,不是電影明星,而是明星分析師。這位年青的投資銀行經濟學家,在《亞洲貨幣》雜誌2005年證券商調研中被選為最佳經濟師。除了投資圈,他的熱度也逐漸輻射到更廣泛的財經讀者。他的觀點經常出現在《華爾街日報》,在《財經》雜誌等國內主流媒體上,你也能見到他的專欄。
四年前,還在高盛的安德森,與胡祖六一道撰寫了《關於中國與世界的五大神話》,該報告受到世界各地投資者的好評。在許多海外報刊上,中國威脅論曾經甚囂塵上。歐美消費者發現,越來越多的衣服和玩具打上“中國製造”的烙印,而巴西和澳大利亞的供應商則感受到中國對原材料的胃口急劇增長,人們擔心,發達國家的製造商有沒有能力和“中國價格”競爭,中國的周邊國家會不會因大陸經濟的崛起而被邊緣化?安德森和胡祖六破除了這些不必要的擔心,“神話”一說逐漸退潮。
不過,對中國讀者來說,他們更關心的,也許不是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而是中國的發展能否健康持續。國有銀行的龐大壞帳,有沒有出路?中國會不會爆發大規模金融危機?貪污腐敗、收入差距的持續拉大,會不會造成政治局勢的動盪?在過度依靠投資和出口、消費提升乏力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能否繼續高速增長?更有人深謀遠慮地提出“未富先老”難題:勞動力總量在未來10年內到達頂峰,大批員工進入退休年齡,中國扛得起龐大人口的養老重負嗎?
不要擔心,至少安德森非常樂觀。從去年開始,已成為瑞銀證券亞太首席經濟師的的安德森,撰寫了一系列關於中國國內問題的研究報告。有心人將這些報告結集出版,這便是他的新書《走出神話:中國不會改變世界的七個理由》。之所以提到“神話”,似乎是為了呼應安德森在前一本書的內容。不過,也許該書的英文名更為貼切,How to Think about China,如何看待中國。沒錯,新書把聚光燈投向中國,而非世界。
在安德森眼裡,上述問題都能一一化解,這種樂觀簡直有點不可救藥。不過,和誇誇其談的學者不同,投資銀行經濟學家的特長是資料分析。安德森的觀點都有翔實的資料支援。也許,樂觀還來自於安德森的國際視野。當我們坐井觀天,對許多問題憂心忡忡時,安德森卻把中國置於發展中國家的佇列中,把今天的中國放到東亞四小龍的相應發展階段進行比較。
以腐敗為例,他使用了國際透明組織所編制的世界各國“腐敗感受指數”。其計算方法是綜合多個國際組織對各國的商業人士和研究者的獨立調查結果,並彙編而成。在2004年,中國在145個被調查國家中排名71位,位居中游。但安德森認為,在同一發展階段的國家中,中國的得分可以說是相當優秀。與周邊鄰國相比,中國大陸的得分遠高於印尼、菲律賓、印度和巴基斯坦,與泰國大致相當,但不及馬來西亞、韓國和臺灣等更發達的經濟體。
安德森的國際視野和他的經歷不無關係。上世紀80年代,他在哈佛大學經濟系讀研究生,與中國學者錢穎一、李稻葵成為同學或校友。安德森的導師是後來被稱為“休克療法”始作俑者的傑佛瑞?薩克斯。在薩克斯的指導下,他開始進行有關前蘇聯經濟轉型的研究。90年代初,他目睹了前蘇聯的帝國崩潰和改革失敗,然後把興趣轉向中國。他曾先後服務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俄羅斯、中國代表處,後來進入投行,轉戰美國高盛集團和瑞銀證券,現任瑞銀證券公司投資研究部董事總經理、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在《走出神話》一書的最後一章,安德森回到四年前的主題,提出中國不會改變世界的七個理由。在他看來,中國並非有些分析家預測的那樣會是“全新的經濟物種”,不過是“亞洲增長模式”的再版。人民幣不會成為下一個世界貨幣,中國也不會破壞“華盛頓共識”(以世界經濟全球化、國內經濟自由化和私有化為三大支柱)。
在尋求複雜的經濟學家眼中,安德森的理論框架似乎有點過於簡單。他對“亞洲增長模式”的總結說不上有什麼學術創見:亞洲增長的根本動力來自于高儲蓄率。他說,從本質上說,只存在三種經濟增長方式。一種是依靠投入更多勞動力,一種是依靠投入更多資金,第三種是依靠提高勞動生產率來促進經濟增長,即促進總要素生產力(TFP)的發展。順藤摸瓜,亞洲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高儲蓄率。
類似於比較優勢理論,安德森也排除了中國短期內威脅發達經濟體的可能性。他以日本、香港、韓國、新加坡、臺灣為例解釋說,儘管這些地區依然維持著很高的儲蓄率,但當今的經濟增長速度已遠不能與30年前相比。原因有三:首先,資本的邊際產出逐漸下降;其次,國內工資水準提高,出口放慢;再次,國內剩餘勞力逐漸枯竭。不過,安德森也提醒,這正是經濟走向成熟的表現,並非經濟發展的失敗。
對於中國的未來,安德森的建議是,應該從亞洲各地總結經驗教訓,“對待民主政治的改革要保持謹慎,過早地轉向多黨選舉制度有可能給經濟帶來不穩定。相反,積極改善司法環境、提高政府治理水準、加強市場透明度和問責制將是更現實的選擇。”
基於這樣的觀點,安德森對另外一個愈來愈受到關注的大國——印度——的評價明顯不高。在他看來,印度的經濟發展只相當於1990年的中國,而印度經濟在近來取得的較快增長速度也同樣是亞洲模式的——源于日漸增高的儲蓄率。
http://finance.qq.com/a/20061204/000519.htm
隨著中國的崛起,華盛頓正逐漸向類似中央計畫的模式轉型 2021-04-05 觀察者網
美國《連線》雜誌記者威爾•奈特:在過去數十年裡,美國政府一直放手讓自由市場和私營經濟部門自行其是,認為這樣做是鼓勵創新、推動國家進步的最好辦法,美國經濟將因此穩坐全球第一的位置。不過,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政府的這一做法正在發生改變。華盛頓正在一小步一小步地逐漸向某種類似中央計畫的模式轉型,以便對人工智慧、生物技術和量子計算等關鍵領域的技術進展加以激勵、引導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