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6 12:34:24somergg

阿拉伯詩歌般的音樂+美食

 

 

阿拉伯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古代阿拉伯人酷愛音樂,他們最早的歌曲叫胡達。這是一種純樸而單調的原始歌曲,它採用當時流行的阿拉伯詩歌的節奏。在阿拉伯半島的西部,有兩個地區,即希賈茲和麥加的音樂活動最為活躍。希賈茲的歐卡茲市場被認為是當時演奏家、歌唱家和詩人們彙聚的廣闊舞臺。麥加城當時是信仰中心,到這裏來朝覲的人唱著各種讚美歌曲,向神靈表達虔誠的心願。阿拉伯音樂情感豐富,曲調美麗,有人把它比作憧憬和詩意的源泉。

 

在歷史上,它最早是指居住在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民族的音樂;阿拉伯帝國興起後,它曾一度泛指分佈於西亞、中亞和北非伊斯蘭文化區的音樂;現今通常系指西亞、北非阿拉伯國家的音樂。阿拉伯音樂在形成過程中,古埃及、古波斯和古希臘羅馬文化,都曾給它很大影響,特別是波斯音樂的影響更為巨大。7世紀,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和阿拉伯帝國版圖的擴展,又促使伊斯蘭文化陸續向東傳播至波斯、中亞突厥各族,直至印度北部和中國西部,文化的交融使上述廣大的伊斯蘭文化區的音樂在不同程度上都帶有阿拉伯色彩。

 

阿拉伯音樂的歷史發展大致可為3個時期。

 

(1)先伊斯蘭時期

 

西元前~西元7世紀初。早在 23世紀,居住在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就建立起許多小王國,王宮裏出現了職業的音樂家。56世紀,定居於綠洲的農業部族或是逐水草而居的貝都因人,他們的音樂多半是祭祀音樂、勞動歌謠以及描繪原始部落生活習俗的生活歌謠。當時紅海沿岸的漢志地區,出現了商業市鎮。隨著商業的興起,商隊活躍起來,於是出現了稱作胡達的商旅歌。這種歌曲風格古樸單調,大多是行進在沙漠中的商隊,隨著駱駝行走的節拍,而發出驅趕駱駝的吆喝聲和吟唱。以後,在此基礎上,又產生了納西勃歌曲和戈納歌曲。吟唱詩人的出現,對阿拉伯音樂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他們手持樂器,周遊半島各地,不僅使詩歌與樂器得到了發展,而且使音樂得到傳播。阿拉伯的市場,特別是在烏卡茲,定期舉行詩歌與音樂比賽,吸引了許多詩人和音樂家,其中也包括稱為卡伊納的職業歌女,他們的音樂風格細膩優雅,曲調富有華麗的裝飾性,具有明顯的異族情調,與阿拉伯遊牧部落的音樂有很大區別。

 

(2)伊斯蘭時期

 

7世紀初~19世紀下半葉。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上的麥加人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阿拉伯音樂進入了伊斯蘭時代。伊斯蘭教建立的初期,對音樂曾持否定態度。因此,與伊斯蘭教有關的音樂,只有《古蘭經》的吟唱以及呼報祈禱時刻的招禱調。《古蘭經》的吟唱繼承了古代阿拉伯詩歌的朗誦風格,注意詞的重音、音調的抑揚頓挫以及詞意的明晰;還可能受到早期世俗藝術歌曲的影響。

 

很大影響─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旗幟下迅速向外擴張,佔領了敘利亞、伊拉克、波斯、埃及等地後,這些地區的古老而優美的音樂文化,直接影響了阿拉伯半島。那些由俘虜變為奴隸的音樂家,經常在豪富之家舉行的各種音樂比賽中表演,從而促進了新的演奏技藝、樂器改革和音樂形式的發展。到了伍麥葉王朝時期(661750),建立起東自印度河,西至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阿拉伯帝國,首都由麥迪那遷至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宮廷中擁有人數眾多的男女音樂家,其中波斯、希臘等外族音樂家佔有重要地位。伍麥葉時代的第一個偉大音樂家是被尊稱為伊斯蘭音樂之父的伊本·米斯賈。他是出生於麥加的波斯人,是一位元音樂理論家、歌唱家與烏德演奏家,他曾前往敘利亞和波斯學習拜占廷音樂和波斯音樂,並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於阿拉伯藝術歌曲的創作中,他對伊斯蘭古典音樂風格的形成有著很大影響。這個時期其他著名的音樂家還有波斯人後裔伊本·穆赫裏茲和突厥族奴隸之子伊本·賽拉吉。

 

黃金時代─750年阿拔斯王朝建立,巴格達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阿拉伯音樂進入了黃金時代。這時最有名的音樂家是易卜拉欣·毛西利和伊斯哈格·毛西利父子二人,他們出身于顯貴的波斯人家庭。伊斯哈格不僅是位傑出的歌唱家、作曲家和演奏家,而且以其近40部音樂著作而聞名。據伊斯法哈尼的《歌曲全集》記載,他還是伊斯蘭調式理論的最早創立者,他的調式理論是根據烏德的指法來確立的。《歌曲全集》的每首歌曲,都標明了調式、三度類型(即大三度、小三度和中三度)以及節奏型。中三度是介乎大小三度之間的中間音程,由於中間音程的使用,增加了伊斯蘭音樂的調式(以後稱之為木卡姆)種類。這個時期,存在著華麗多彩的波斯浪漫主義當代風格音樂與古樸嚴肅的古典風格音樂之爭。

 

8世紀中葉前後,大量的希臘音樂理論著作被譯成阿拉伯文,阿拉伯學者在希臘音樂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創建起自己的音樂理論體系。著名哲學家肯迪發表了阿拉伯最早的音樂論文;突厥人A.N.法拉比的《音樂全書》是研究古代阿拉伯音樂的一部重要歷史性文獻;波斯人薩菲·丁對調式作了詳細的記述,並按主次分為木卡姆和阿瓦茲。此外,伊赫萬·塞法、伊本·西納等也都對音樂聲學和阿拉伯音樂體系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風格─8世紀下半葉,另一個伊斯蘭音樂中心在西班牙出現了,這就是在西班牙的科爾多瓦建立的由阿拉伯人統治的後伍麥葉王朝。由於伊斯蘭音樂與西班牙音樂的結合,產生了伊斯蘭音樂的重要分支安達盧西亞音樂。茲裏亞蔔(?~約850)是創建科爾多瓦音樂文化的主要音樂家。他為烏德增加了一根弦,擴大了音域;他開辦了音樂學校,以新的方法來教授學生;他創造了新的曲式,以阿拉伯詩歌韻律為基礎,確立了安達盧西亞的節奏。於是,新風格的音樂迅速傳遍西班牙各地,出現了一種歌詞韻律自由的穆瓦沙赫紮加爾。由聲樂與器樂組成的古典音樂套曲努白是這個時期出現的最重要的音樂形式,至今在北非還保留有十余種努白。

 

1258年蒙古人入侵巴格達,1492年科爾多瓦的阿拉伯人被趕出歐洲,歐洲的伊斯蘭文化逐漸衰落。在此後的500年間,阿拉伯音樂受到來自突厥的影響。

 

(3)近現代時期

 

19世紀下半葉以後。19世紀下半葉起,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勢力在阿拉伯地區的擴展,歐洲音樂對阿拉伯音樂的影響日益加深,許多歐洲音樂家也隨之來到阿拉伯地區,開辦音樂學校,組織軍樂團,傳播歐洲音樂。其中受西方音樂影響最深的是埃及和黎巴嫩。在西方音樂的影響下,一些作曲家嘗試著在阿拉伯傳統音樂的基礎上借鑒歐洲的作曲技法進行創作,樂隊中也加進了西洋樂器,採用了和聲手法,迴圈式的長節奏型改成了歐洲式的單、複拍子等等。但是,歌唱在許多阿拉伯地區的音樂形式中仍占主導地位。因此著名的音樂家大都是歌唱家,例如賽伊德·達爾維什(18921923)、阿卜杜·哈穆利(18431901)等。在音樂理論方面,阿拉伯理論家M.穆沙加和M.切哈巴德·丁根據阿拉伯音階的特性創立了二十四平均律;1932年在開羅舉行了阿拉伯音樂的國際會議,專題研究了阿拉伯音樂的音階、調式、節奏和曲式等。

 

阿拉伯音樂的節奏是以阿拉伯詩歌音節的長短律動為基礎的,這些律動的迴圈構成固定的節奏型。雖然在演奏時,為了感情表現的需要,可以臨時加入休止而引起節奏的變化,但基本的節奏型是不變的。阿拉伯音樂的節奏型已由9世紀時的8種增至 100多種;它們主要以鼓來表現,節奏的輕重拍分別以敲擊鼓心的多姆和敲擊鼓邊的台克來表示,在曲譜上,用特定的符號來標記。一個有才華的演奏家常常能以輕重相間、動靜交錯的多變節奏,體現樂曲的不同感情。

 

 

 

阿拉伯的樂器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先伊斯蘭時期,在阿拉伯半島上,就流傳著米茲哈爾、克朗、巴爾巴特、姆瓦塔、將科、米紮法等弦鳴樂器;米茲瑪爾、庫夏巴、斯魯、納庫爾等氣鳴樂器;坦布林、達夫、卡迪布等膜鳴樂器以及匈吉、吉拉吉等體鳴樂器,其中一些樂器是從波斯和敘利亞等地傳入的。伊斯蘭時期,常用的樂器有烏德、卡儂、拉巴卜、納伊、納卡拉、達夫等。其中烏德是伊斯蘭音樂中最有代表性的樂器,卡儂于元初傳入中國,稱七十二弦琵琶,清代稱喀爾奈,列入回樂部,現仍流傳於中國的新疆維吾爾族中。

 

拉巴蔔是一種拉絃樂器,流行於北非,其共鳴體是半卵形的,流行於阿拉伯半島的則是梯形的。兩者皆有張 1弦或2弦兩種,1弦多為說唱藝人自拉自唱,稱詩人拉巴卜2弦為歌唱伴奏,謂之歌手拉巴卜,以四度或五度調弦。

 

納伊是阿拉伯最重要的吹奏樂器,是一種用竹管或葦管制成的簫,音色柔和,能奏出阿拉伯音樂中所特有的四分之三音。

 

納卡拉是一種碗形的單面鼓,兩隻一對,一般調成四度或五度,左側是低音,發音為多姆,右側是高音,發音為台克;它對構成阿拉伯音樂中複雜的節奏型有著重要的作用。上述樂器在伊斯蘭文化圈內大都是常見的,只是由於地區或民族不同,其形狀和名稱也略有不同。

 

砰、嚓、砰嚓嚓一陣鏗鏘的鼓聲在空曠的夜空中迴響,樂師正在敲擊阿拉伯傳統樂器———手鼓。只見這種用羊皮或牛皮繃制的簡單打擊樂器在他們的手中上下揮舞,口中還需要迸發出伴唱聲。在一位身材高大穿阿拉伯大袍的領舞者帶領下,來賓伴著節奏的敲擊聲和阿拉伯傳統音樂,踏著柔軟的地毯,步調一致地前後左右地相互對唱、對跳著,猶如雲南麗江的郭莊舞。一會兒,他們又跳起了顯示男子漢剛健氣概的劍舞。高大威猛的男子手持長劍,迎風翩翩起舞。他們時而彎腰,時而挺胸,時而殺氣騰騰,時而仰天長嘯。只見他們手持長劍,隨著鼓聲的節拍在空中揮舞,嘴裏合著節拍大聲喊叫,卻令人分明感受到一種粗獷美。此時小孩們也不閑著,他們邊歌邊舞,相互嬉鬧,穿行于跳舞的人群之間。婚禮在音樂聲、歌聲、口哨聲響成一片的歡樂氣氛中達到了高潮。充滿了動感和質樸。

 

阿拉伯音樂聲音大得震耳,旋律既快又急。時不時傳來另外一個帳篷裏阿拉伯婦女的聲音,有時是用舌頭發出的嚕嚕嚕的叫聲,以表達贊成與高興。這是阿拉伯婦女借機抒發感情的機會。

 

實際上西方音樂家追求所謂"異域情調"(exotic taste)的歷史由來已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一個作曲家都做過這樣的嘗試.例如SchubertHendel等人的arabesque曲子,Strauss的,等等.最最有名的(或許最成功的)恐怕是英國作曲家KetelbyPersian Market一曲了.這個曲子最近還被流行歌曲所利用(嚴格地說,Persian Market是歐美音樂,不應該與阿拉伯音樂混談,但實際上阿拉伯音樂對世界音樂的影響是巨大的,波斯音樂,西班牙音樂,中國回族宗教音樂,新疆音樂,中亞音樂,甚至希臘,土耳其等的音樂莫不滲透著阿拉伯音樂的影響)。阿拉伯音樂的概念是比較大的,它包括了西亞北非等地,因此,才會有亞美尼亞語,阿拉伯語等唱的各不相同的阿拉伯音樂.西方音樂研究領域近來開始形成民族音樂(或稱世界音樂)的研究風潮,原來被西方音樂邊緣化的音樂正在被重新認識和研究,包括中國的五聲調式音樂。

 

阿拉伯音樂的特點是什麼呢?只要各位仔細分析便不難聽出:阿拉伯音樂的旋律優美,充滿了大量的變化音,其基本音階和西方七聲音節完全不同.阿拉伯音樂採用的音階是以1/4音為單位的(這和印度音樂一樣).打個比方說,阿拉伯音樂的音階在鋼琴上是演不出來的,因為它有大量的音在黑鍵和白鍵之間的"縫隙".從這個角度來講,可以說阿拉伯音樂的能量是空前的,是五聲音樂和七聲音樂所無法比擬的,甚至連勳伯格的十二音體系也無法與之比美.阿拉伯音樂不同於西方音樂的地方很多,例如,阿拉伯音樂強調節奏,而西方音樂的節奏模式遠不如阿拉伯音樂複雜。

 

 

 

阿拉伯的特色美食包括:阿拉伯烤雞、阿拉伯甜品、阿拉伯烤羊、阿拉伯烤牛。阿聯酋的餐飲為阿拉伯風味,阿拉伯餐雖與西餐相似,包括開胃菜、湯、沙拉、燒烤、甜點。牛羊肉的做法多種多樣,一大群人圍坐在一起品嘗綜合燒烤,感受非凡。如果感興趣,可以品嘗一下阿拉伯甜品,阿拉伯的甜品由肉水果蔬菜製成,配上阿拉伯風味的醬汁,香甜可口,阿拉伯沙律則是以水果、蔬菜配上優酪乳、橄欖油、鹽等,即可口又開胃。還有香酥的阿拉伯大餅,面餅上面撒上芝麻,然後烤熟,有一種純粹的面香。

 

阿拉伯甜品頗受歡迎,甜品由水果和蔬菜製成,再加上特有的美味醬汁,入口香甜,而且還很健康,讓人回味無窮。

 

阿拉伯大餅和中國通常所吃的大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用麵粉混合後和出,在餅面上撒上芝麻,然後再用特製的爐子烘烤大餅,烤出來的阿拉伯大餅香脆可口,嚼起來還有淡淡的甜味,再蘸上迪拜特有的醬汁,配上青菜一起吃,堪稱絕世美味。

 

沙瓦爾瑪(Shawarma),在阿拉伯國家深受人們的喜愛,看上去有點像國內的三明治,裏面鮮嫩的羊肉和香雞肉餡料讓人忍不住流口水,再加上醬汁的調味更加美味,可謂是口感絕佳。

 

阿拉伯烤牛─如果以為阿拉伯烤全牛是烤全牛,那樣你就大錯特錯了。阿拉伯烤牛選用上等牛肉身上最最鮮嫩的肉,切成薄薄的一片片,然後放在鐵網上面慢慢烤,要吃隨時起片,再配上阿拉伯風味的醬汁,鮮美多汁。

 

阿拉伯烤羊排跟阿拉伯烤牛差不多。精選鮮嫩羊肉,加以醃制,過一段時間後再烤。剛烤出來的羊排顏色金燦燦,滋滋冒著香氣,非常的誘人,吃到嘴裏更是香、嫩、鮮俱全,到迪拜旅遊不容錯過。

 

三角春捲味道跟國內的春捲非常像,就是外表不一樣,只不過把原來長方形改為三角形,味道不錯,不僅便宜,還方便攜帶,是作為早餐首選之物。

 

菜丸子─吃過肉丸子,可是沒聽過菜丸子,菜丸子是不是用蔬菜做成的丸子?其實菜丸子就是用豆類做的,跟國內的藕丸有點像,只是材料不一樣。菜丸子吃起來有點幹,有蔬菜的味道,所以才叫菜丸子,如果再就著糨糊來吃就更有一番風味。

 

阿拉伯沙律是一種涼拌菜。將水果、蔬菜洗乾淨後切小塊狀然後加上優酪乳、橄欖油、鹽、辣椒等混合後,放置一段時間,美味就完成了。阿拉伯沙律不僅看起來顏色鮮豔,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酸酸甜甜、清爽可口,是一道非常好的開胃菜,在炎炎夏日尤其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