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02 11:42:00沙包
儒家不死,也不會凋零
從孔子開宗立派迄今,儒家已存續達兩千五百年之久。其論辯的對象,從開始的墨家、道家、法家,到之後的佛教、道教,再到近世的西方哲學,儒家的概念被不斷重新闡述。不過,由於百年來中國積弱不振,政治上的失敗導致思想上的混亂,尋找替罪羔羊的努力,也使儒家背上了沈重的指控。但什麼是儒家?這個問題還得有所辨別。
作為君主合法性說詞的儒家,作為治國方針的儒家,道德準繩的儒家,和超越的宗教性儒家,有其關連卻又可以區分。當儒家作為合法性說詞,其對應物是歐洲中世紀的「教庭國家」以及「君權神授」說。作為治國方針的儒家,其對應物是當代的政治學,包括研究國家的意義為何的政治理論,以及偏向於理想主義流派的國際政治學。作為道德準繩的儒家,其訴求既包括「仁義禮智信」、「忠恕而已矣」之類道德概念的闡述,也習慣性地包括了後人附會的「三綱五常」。作為宗教的儒家,則激發人們成聖成賢的嚮往,以不朽於後世,其對應物則是「原罪」與救贖等概念。
教廷國可以被民族國家取代、君權神授會轉變為自由民主、三綱五常被個人主義所吞噬、超越之說更不敵享樂主義的現實生活;但民族之間的紛爭如何止息?國家為何要為人民謀福利?自由人的界線為何?人生的意義又何在?這一些問題還是要藉由哲學闡述來回答,西方哲學固然為此做出大量貢獻,但對受到儒家影響的多數東亞人民來說,依據儒家經典進行闡述,是一種更能讓民眾理解的途徑。
作為過去兩千年的統治意識型態,儒家在近百年受到強大的摧折,已不再具有提供統治合法性的作用;今日若還將儒家視為洪水猛獸,或許該被譏稱為唐吉科德。不過,「去儒家化」也未必可行;這是由於儒家作為過去兩千多年中國哲學的正統,道德的闡述者,已藉由大量口語,與我們的生活水乳交融,其核心價值則迄今是中國庶民百姓的道德準繩。因此,且讓「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吧。
圖:中國的維和部隊。春秋無義戰,那是儒家的產生背景;當代有沒有義戰?維和部隊不作戰,但算不算?面對當代,儒家還是推崇國際組織的正當性的吧?
作為君主合法性說詞的儒家,作為治國方針的儒家,道德準繩的儒家,和超越的宗教性儒家,有其關連卻又可以區分。當儒家作為合法性說詞,其對應物是歐洲中世紀的「教庭國家」以及「君權神授」說。作為治國方針的儒家,其對應物是當代的政治學,包括研究國家的意義為何的政治理論,以及偏向於理想主義流派的國際政治學。作為道德準繩的儒家,其訴求既包括「仁義禮智信」、「忠恕而已矣」之類道德概念的闡述,也習慣性地包括了後人附會的「三綱五常」。作為宗教的儒家,則激發人們成聖成賢的嚮往,以不朽於後世,其對應物則是「原罪」與救贖等概念。
教廷國可以被民族國家取代、君權神授會轉變為自由民主、三綱五常被個人主義所吞噬、超越之說更不敵享樂主義的現實生活;但民族之間的紛爭如何止息?國家為何要為人民謀福利?自由人的界線為何?人生的意義又何在?這一些問題還是要藉由哲學闡述來回答,西方哲學固然為此做出大量貢獻,但對受到儒家影響的多數東亞人民來說,依據儒家經典進行闡述,是一種更能讓民眾理解的途徑。
作為過去兩千年的統治意識型態,儒家在近百年受到強大的摧折,已不再具有提供統治合法性的作用;今日若還將儒家視為洪水猛獸,或許該被譏稱為唐吉科德。不過,「去儒家化」也未必可行;這是由於儒家作為過去兩千多年中國哲學的正統,道德的闡述者,已藉由大量口語,與我們的生活水乳交融,其核心價值則迄今是中國庶民百姓的道德準繩。因此,且讓「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吧。
圖:中國的維和部隊。春秋無義戰,那是儒家的產生背景;當代有沒有義戰?維和部隊不作戰,但算不算?面對當代,儒家還是推崇國際組織的正當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