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0 11:38:37鬥 魚II

月 食

月食的成因

月蝕的過程:

2000年7月16日之月全食詩

詞明月

月食的成因



日食的現象是因為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遮敝了陽光;月食則是因為月球運行到與太陽相對的一方,進入了地球的陰影中,使得陽光照不到月球。但要解釋為何不是每個月都能觀察到月食和日食,卻不能只靠前述的觀測獲得明確的答案,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觀測時間短暫。
(二)觀測的精確度不夠。

所以這一部份必須借用天文曆書上的資料來分析。我們定義月球繞地公轉的軌道平面為白道,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平面為黃道,這兩個平面之間有5度的夾角存在。每個月,月球在白道上繞行地球一週,會兩次穿過黃道面,如果在月球通過黃道面時,正好是朔或望的時刻,這就將會發生日食或月食。但因為地球一年繞太陽公轉一週,換言之太陽一年只有兩次經過白道面的機會,因此約每隔半年我們才有能觀察到日食或月食的現象。




月食的成因示意圖



回到最上頭



月蝕的過程:

按照月蝕發生的經過, 月蝕的過程可以分成以下的部分:

1.半影食始: 月球由半影區外開始進入半影區內,月球會開始變暗, 不過因為亮度差別不大, 在觀測時比較不容易發現。

2.初虧: 月球由半影區進入地球本影區的那一瞬間,稱為初虧。初虧之後, 由肉眼就可以觀察到月球漸漸’蝕’掉了。而且在觀測時可以明顯的發現蝕缺大小漸漸變大.

3.食既: 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區的那一瞬間, 稱為食既。這時瞬間起, 月球的亮白色完全消失, 利用照相機可以拍出紅色的月球.

3.食甚: 在食甚的這段時間內, 月球完全在地球的本影內.

4.生光: 月球運行到地球本影的邊緣, 開始脫離地球本影的籠罩觀測時可以發現月球的邊緣漸漸恢復原來的白色.

5.復圓: 月球完全脫離地球本影, 在天空中恢復圓形。但此時月球還在半影區內, 仍然呈現半影食的狀態.

6.半影食終: 月球完全脫離地球的半影區, 恢復正常亮度.



月食的過程模擬圖

回到最上頭



2000年7月16日月全食

※本段報導摘自「陳立群的天文網頁」

  2000年共有四次日偏食、二次月食.其中,2月5日發生於南極附近的日偏食、7月2日發生於南太平洋的日偏食、7月31日發生於北極附近的日偏食與12月26日發生於北美洲的日偏食,台灣地區都看不到.

  月食的部分,2000年1月21日月全食,發生於美洲一帶,台灣地區不可見.7月16日月全食,是本世紀最後一次月食,台灣地區可全程觀測,由於適逢假日又不用熬夜,很適合大家觀測。此次的月全食,最大食分達到1.773,初虧的時刻為19時57分,食甚的時刻為21時56分,復圓的時刻為23時54分(中原標準時),沙羅週期編號第129號。台灣以外,南韓、日本、菲律賓、印尼、澳洲、紐西蘭及夏威夷等太平洋中間和西岸地區,都可見到月食全程,美洲西岸可見月出帶食,亞洲大部分地區、東歐、東非等地可見月沒帶食。以下則為重要時間表:

半影食始 18:47(16日)
初虧 19:57 (16日)
食既 21:02(16日)
食甚 21:56(16日)
生光 22:49 (16日)
復圓 23:54(16日)
半影食終 01:05(17日)

  本次因為月球位於遠地點(07/16)附近,所以穿過地影的時間會比較久(月球在距地球較遠時,由刻卜勒三大行星運動定律可知月球繞地公轉的移動速度會較慢),加上月球正好從地球影的中心附近通過,使得月球通過地影的相對距離較長。全食(從食既到生光)歷時1小時47分,是自1859年8月13日的月全食之後,全食持續時間最久的一次。與上次1997年09月17日中秋夜月全食相比較,該次月球從地球影的邊緣附近通過,全食時間只有1小時3分,遜於本次的全食時間(1小時47分)。 要等到西元2966年8月22日,才有機會再看到全食總長差不多的月全食(約1小時46分半) !


--------------------------------------------------------------------------------

參考資料:

1.中央氣象局天文站的月食預報資料

2.「陳立群的天文網頁」的日食與月食,有許多寶貴參考資料

回到最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