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2 18:35:13Snakabok Dnis/三脚木

骨傷案例

骨傷案例


1. 男嬰頭胎一年一個月,來時狀況如下:


         胸廓擴大,四肢纖細,左眼斜視,左手不能舉,手握無力,無法爬行,坐不穩。


         六、七月大時,換尿布抬腳就哭,西醫師檢查後,診斷為遺傳疾病,父母因而不敢再生。經診斷後發現脊椎錯位嚴重,已影響發育。


  脊椎錯位情形:寰椎偏左,頸五六七椎偏左,胸椎二~十椎是C型側彎,薦椎微翻轉,左股關節股骨錯位。



療程如下:

         內服斑龍丸(醫方集結方劑)外以正骨手法,校正椎骨,每週一次,一個月後改為兩週整椎一次,三個月後已可站立。

         但仍不耐久站,為何? 因其腿部肌肉組織尚發育不足。四個月後改為每四週整椎一次,六個月後可以放手學走,囑其父母兩個月後再來複診,複診時已完全正常,眼睛、手腳功能完全,並無不良後遺症。



       這骨傷的形成是接生時不順產,嬰兒是在產道被硬拉出,而骨節錯位。

       

  因神經受壓迫,氣血循環受阻,肋間肌無力,肋骨外擴,雙足萎軟無力。故以斑龍丸調補其氣血,正骨以回復骨架、肌腱之功能。




        筆者憶起30餘年前,尚未學習治療骨傷前,小姨子的頭胎兒子出生後,狀況和本案例相似,4歲時夭折,生產時也是不順產,現在推估應是接生時受傷,而成遺憾。社會上有多少這般的悲劇,可補救,但因對骨傷的無知而延誤,葬送一條寶貴生命。




2. 男年過40歲,中風於一年前,來診時,口齒清浙,顏面微偏斜,右手捲曲,右腳外翻,不良於行。


         診斷如下:寰椎、頸六、七、胸一、二椎錯位,右肩關節不利,肌腱沾黏,髖骨高低,薦椎錯位,右手、右腳有萎縮現象。


       判顱內瘀阻已清除,後遺症只是骨傷症狀。


         經每週一次,四次正骨後 ,可不用四腳手杖輔助,正常行走,右手可舉高150゜(不能挺直)。因患者難忍肩關節肌腱沾黏撕開的疼痛,故囑其以吊單槓方式自行撕開沾黏, 並以吹風機溫炙肩關節,可回復手部的正常功能。

  


3. 女約五十歲,開刀前其妹帶來就診,(其妹住附近,患者本人住高雄),患者右臂無法上抬,肩關節痠痛,上臂三角肌手不能摸,上臂碰觸就疼痛不已。醫院檢查謂五十肩。

        診斷如下:頸五、六椎骨節錯位,肩關節肌肉沾黏,肩胛骨下滑,肘關節屈伸尚可,指握無力。

         第一次正骨處理後,即去電其夫婿,放棄開刀手術,已能抬手45゜角,雖正骨過程中痛得眼淚直流,仍堅強忍耐,處理完後貼一片外敷藥,患者自述,一股熱流由肩關節往下到手掌。

    

              一星期來診二次,前四次的處理皆痛到掉眼淚,手臂已可抬高伸直。但頸椎錯位,調正後尚不能定位,抬手時肩關節周圍仍有痠痛感。


        往後亦每週兩次正骨,四次後頸椎偏移角度已少很多,上臂肌肉已無疼痛痠  麻症狀,肩關節旋轉尚不順暢,旋轉時有一個點尚有痛感。患者回高雄一個月後再來就診,每週兩次正骨,在四次的處理後已完全痊癒。


 

4. 男年近五十歲,來時跛著右腳,言其右腳小腿肚在行走時疼痛難當,晚上休息時會抽痛,已一年有餘,大小醫院、診所,推拿整復不知看診多少家,越來越嚴重,聽朋友介紹來此一試。


      診斷:髖骨錯位(高低且翻轉)薦椎壓迫神經,髖關節股骨錯位。


       正骨後症狀改善有限,只在站立時抽痛較緩和,行走時仍然疼痛。研判薦椎周圍跨骨縫有瘀血阻礙氣血循環,則施以空心掌拍打薦椎,患者痛得受不了(拍打薦椎時小腿抽痛),只能停止拍打。


       

        經溝通後,暫停處理,下回來診時先服下醫院給的止痛劑,再行處理。一週後再次來診,已預服止痛劑,經正骨後,拍打二、三十下,患者已受不了,檢查薦椎發現陳年血瘀已有部分浮於皮下,囑其回家後用吹風機溫炙薦椎,每天一兩回,每回一到二小時,二、三天後浮於皮下的瘀血可完全消散。


        每週一次經四次的處理,薦椎陳年瘀血已盡,且小腿肚疼痛症狀已緩和,行走時,尚有繃緊腫脹感,跑步時,尚有疼痛感。


        又經正骨處理四次後,跑步時微覺不適。後改為二週調脊一次,經兩次後改為每四週正骨一次,二次後又改為八週正骨一次,二次正骨處理後,已完全恢復健康,已可打網球運動,並道謝不已。


        前後處理將近半年,因此陳年老傷已二十年以上,臀大肌已有萎縮現象,伺萎縮肌肉完全復原,才算是痊癒。



5. 大二女生,來診時上半身左傾,正面看,左右胸部大小差很多,自云十二歲時發現脊椎有反S側彎,到處求醫至今,側彎情況愈來愈嚴重,右背及左腰會痠痛。

         經診斷:胸一椎至胸九椎錯位偏右嚴重,胸十一至腰三椎錯位偏左,典型的反S脊椎側彎,上右肋骨有變形,胸十一到腰三椎外側肌肉有萎縮,薦椎三、四髎位置微後突。


         經每週一次正骨,一個月後已無痠痛症狀,改為每十日正骨一次,一個月後側彎角度明顯變小,改為每月兩次正骨,二次後改為每月正骨一次,三個月後改為每兩個月正骨一次,三次後改為四個月一次。


         第二次後正面左右胸部大小差異已看不出,往前下腰,胸椎兩旁膀胱經肌肉已無高低,惟腰椎右外側萎縮之肌肉尚沒完全復原,囑其每四個月至半年正骨一次以為保養。



6. 男大四學生,學校籃球隊,來診時柱著兩支枴杖,右腿包石膏。自云右小腿腓骨骨折碎裂,左腳踏地大腿疼痛,斷骨已經西醫院開刀固定,傷口縫合處剛拆線。


         經診斷:右小腿雙骨骨折,髖骨左高右低,薦椎錯位壓迫神經,左髖關節股骨錯位,右踝關節增生變形,屈伸不良。正骨後,左腿踏地大腿已不疼痛,用一支枴杖已可行動。骨折部分外敷接骨藥膏,囑其二日一換,八片藥膏後,斷骨骨痂已完全生成。

         

        再做一次全身正骨後已無症狀,惟腳踝骨增生變形部分,囑其每天用吹風機勤吹(每天一小時以上,每天一、二次),腳踝做旋轉運動,有耐心的做,踝骨增生部分才可消除。



7. 女年約六十歲,自云晨起時腰跨痠痛,稍做活動後,痠痛慢慢減退,行走十分鐘,腰跨大腿就痠痛,只能使用坐式馬桶,因無法蹲下,不敢參加進香團(因旅途中廁所大多使用蹲式馬桶)。


        診斷:腰三、四椎下陷嚴重,薦椎錯位,壓迫神經,可能有陳年血瘀,膝關節潤滑液不足,髕骨微微沾黏。

  

        第一次正骨且拍打薦椎,有血瘀浮於皮下,貼上活血化瘀藥膏後,囑其三天後複診。複診時,薦椎上瘀血已化開,尚未退盡,患者自言痠痛已有改善。經正骨後仍拍打薦椎,又有血瘀浮於皮下,囑其用吹風機溫炙薦椎,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一到兩小時,三日後再行複診。


        複診時,整復過程如上。並定下次複診間隔一週。一個月後已可正蹲,並請其三個月後做骨骼檢視及保養。



8. 男五十餘歲水電工,來診時自言昨日在工地,硬紙板鋪地上午睡,醒後全身痠痛無力,舉步維艱,今前來就診。


         診斷:頸項、肩背肌肉僵硬,骨節偏移有限,應為內傷濕痺,囑其另請中醫師論證辨治。一個月後追蹤病情,已可回工地工作。



9. 男大四學生,騎機車自摔,摔後即刻來診,云右腳痠痛,行走時鼠蹊部痠痛不已。


          診斷:臉部挫傷出血,肩前有挫傷,小腿前側及膝蓋挫傷,頸七、六椎錯位,跨骨高低,髖關節股骨錯位。


          經正骨後,挫傷部分敷上外敷藥,囑其三天後複診,複診時,骨架偏移已不明顯,挫傷部分除膝蓋部分已結痂,挫傷未結痂部分再敷上外敷藥,囑其結痂要自行掉落,不可強行剝去,免留疤痕,結痂處若癢,可用吹風機溫炙止癢。


10. 女三十餘歲,來診時自言偏頭痛十數年,剛開始時,偶爾會痛,這兩年來隨時在痛,下午過後痛得更厲害。


         診斷:為寰椎錯位壓迫神經,每週一次正骨,六次整復處理後,已不再偏頭痛。



11. 男二十八歲,電子工程師,來診時跛著左腳,自言因大腿痠痛,行走時膝部疼痛,三年前腰椎動開刀手術,刮除突出的椎間盤,術後半年內一切正常,但後來慢慢的又回復原來的疼痛,醫師建議二次開刀,患者遲疑,延宕至今已二年餘。


         診斷:腰三椎微前陷又偏右,跨骨高低,髖關節股骨錯位。經每週一次,七次的正骨後,症狀已除,囑其一個月內勿搬重物。





         一個多月後又來診,自言騎自行車往返兩個多小時後,腰三椎偏右有刺痛感。又經整三次後,回復正常,至今數年已不復發。